汴梁现状(曾经的汴梁夜市有多热闹)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实习生 徐冉

最近,充满烟火气的夜市、地摊儿渐渐复苏。伴着夜幕,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走进街头巷尾,在各种美食和小物件儿中,寻找忙碌中那份难得的幸福感。

这样的热闹,早在北宋时期就达到了顶峰。街市繁荣到连皇家仪仗都无法通过,连蚊子都不敢靠近,还有人从摆摊起家成就功名……我们来聊聊,历史上关于摆摊儿的那些事儿。

汴梁现状(曾经的汴梁夜市有多热闹)(1)

《万壑松风图》李唐(局部)

【流动商贩、夜市等,在坊市制和夜禁制的夹缝里诞生】

从历史上来看,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的出现,意义重大,意味着城市制度从管制型进入商业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晓敏表示,“夜市,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经济形态。”

自夜市诞生之始,就是在坊市制和夜禁制的夹缝里顽强生长起来的。秦汉以来夜禁严苛,唐前期封闭性坊市制达到鼎盛,严重抑制着夜市的形成与发展。

夜禁制,即晚上限制市民出门;坊市制,即把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离,分别称为“坊”和“市”,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内进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唐代后期,商业活动渐渐不限于市,在市邻近的各坊和城门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设店、摆摊售货,大城市出现夜市。

北宋年间,这种自古相沿的市坊制已被打破,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随之取消。

城里随处可开设商铺,小商贩也可在各处沿门叫卖,夜市盛行,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并出现了专业性的批发交易市场。

汴梁现状(曾经的汴梁夜市有多热闹)(2)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局部)

【汴梁夜市有多热闹?皇家仪仗都没办法顺利过街】

北宋商业十分繁荣,京城汴梁,也就是河南开封,更是商贩云集,商铺林立。

开封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不夜城,而开封夜市则是我国夜市的“鼻祖”,有“店铺不可细数”之说。

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舍勾栏,通宵达旦……这番繁华景象,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见一斑。

例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开封街市一角,在一个十字街口,有香药铺、说书摊、羊肉铺,还有小吃摊、鲜花摊、酒店“孙羊正店”、“香饮子”(饮料)摊等。酒店“孙羊正店”大门两边的屋檐下,各悬挂了两盏红纱栀子灯,地面立有三块灯箱招牌,说明晚上仍是招徕顾客的黄金时段。

不过,繁华背后,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严重的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现象,在当时,这叫做“侵街”。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宴请大臣之后,要经过通利坊返回宫殿。出人意料的是,途经通利坊时,拥挤的街道竟然使堂堂皇家仪仗无法展开。

为此,赵匡胤勃然大怒,第二天下令要狠狠整治一番侵街现象。

李晓敏提到,宋代制定了专门处罚侵街行为的法规。《宋刑统·侵巷街阡陌》规定,凡是侵占街道、巷道、乡道来搭建经营的,都要罚以70大板。

除此之外,宋代还在京城组建了类似于现代城管的专职执法队伍——“街道司”。

成建制的街道司由500人组成,统一穿“青衫子”制服,承担“立充街道指挥例物”的工作,负责维持市场秩序,维持街道的卫生、整修及日常秩序,包括巡视街道、疏通交通,以及管理与处理侵街现象等具体工作。

汴梁现状(曾经的汴梁夜市有多热闹)(3)

州桥遗址出土的人物瓷俑

【马行街夜市彻夜通明,州桥夜市供应各类小吃】

尽管如此,夜市依然蓬勃发展,在汴梁,最著名的夜市要数马行街夜市和州桥夜市。

马行街夜市热闹起来,连一只蚊子都容不下。

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夜间营业必须点灯,马行街夜市兴盛、酒楼繁多,灯火照天。

夜市往往营业到三更、四更,到了五更又再次开张,灯火几乎没有熄灭的时候。彻夜燃烧的烛油,熏得整条街巷连一只蚊子都看不见。

州桥夜市虽不及马行街夜市热闹,但各类小吃应有尽有,可供吃货们大饱口福。

种类繁多的夜宵也讲究时节,夏季,州桥夜市主要卖易于开胃的麻辣类食物,如“麻腐”“鸡皮麻饮”,并有甜点、凉水,如“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冬天则卖肉熟食,把肉烤得“滋滋”冒油,寒冷中得到食物温暖的慰藉。

时间拉回到现在,开封州桥夜市已不在,但其遗址正在发掘中。

据州桥遗址考古发掘工地现场负责人周润山介绍,截至目前,发现了比较丰富的明清时期的房屋建筑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时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展示了近千年来开封城内普通居民、商业阶层的市井生活。

“我们还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民窑瓷器、日用陶器,有助于我们了解开封城内普通居民阶层的社会生活状态。”其中,周润山向河南商报记者展示了几个人物瓷俑,它们造型各异,釉色以白釉黑彩为主,部分为红绿彩。

这些人物俑,可能是当时夜市上的小商品、小玩具,“穿越”至今的它们,依然眉眼分明,神态灵动。有端着碗作敬酒状的,似乎在邀亲友共饮;有闷闷不乐的,撇着嘴歪着头呆望远方;还有右手抱着包裹,像是即将出游又像是终于归家的样子。

汴梁现状(曾经的汴梁夜市有多热闹)(4)

州桥遗址出土的人物瓷俑

【被宋徽宗钦点的艺考第一,堪称中原“地摊界”之光】

在众多摆摊从业者中,不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提到这个,在李晓敏看来,李唐必须拥有姓名。

李唐,何许人也?

李晓敏介绍,李唐被后世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不过在最初,他只是个摆摊卖画的人。

李唐出生于河阳三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孟州。李唐的前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早该到了功成名就的年纪,自己却还在街头卖画,寂寂无闻。

在日复一日的摆摊生活中,李唐坚持笔耕不辍、精进画艺,等待着未知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104年,宋徽宗改革画院,将其置于国子监之下,并正式向社会招生。

准备了七八年后,李唐远赴开封应试,他早已满头华发,却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考生PK。更残酷的是,每年的新生名额只有20个。

宋徽宗常常亲自出题,除了常规考试,还要求考生根据他的一句唐诗即兴创作。

李唐那一年的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看到这句,大部分人提笔就画了酒家和竹林。

立志“逆袭”的李唐别出心裁,他没有画酒楼,而是在桥头竹林外,斜挑出一幡随风扬起的酒帘。

这一巧思,赢得宋徽宗的极大赞赏,他认为李唐抓住了这句诗的诗眼,一个“锁”字,深得诗歌的含蓄之美,因此钦点李唐为第一名,李唐进入画院成为专职画师。

汴梁现状(曾经的汴梁夜市有多热闹)(5)

州桥遗址出土的人物瓷俑

然而世事难料,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和画院大部分画家。

李唐侥幸逃过一劫。他带上谋生的纸笔,几经辗转南渡到了杭州。

于是,他重操旧业,摆摊卖画。但是,市井的小民,看不上他画的高雅山水,画卖不出去,生意非常惨淡……

“雪里烟村雨里滩,为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当年宋徽宗钦点的艺考第一,如今却潦倒街头,时过境迁,他只好这样调侃自己。

(河南商报编辑 吴冰 施尚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