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高效读书笔记干货(看过这么多读书笔记)

作为文字爱好者,有看别人发的读书笔记来了解一本书的习惯。但是很多读书笔记要么花里胡哨不实用,要么没有重点,所以今天麻酱想讲讲读书笔记的做法。

怎样做高效读书笔记干货(看过这么多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的基本部分

01.首先则是书籍的基本信息。

书名与简介,作者信息,创作背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不要小看这个出版社哦,识别一个人会不会看书做学术研究这一点很重要 !麻酱的大学历史教授说过出版社版本非常重要!

02.然后是书籍的主体内容部分。

如果是文学类的小说传记,就理清人物关系和人物大事记,讲述什么故事,按照时间或是空间顺序讲述;如果是知识科普类书籍,可以借助目录梳理书籍的框架结构思路,也可以借助序言,可以记录自己关心的部分和一些观点方法。

不过麻酱看书不太先爱看序,除非是作者自序。请别人作序或者出版社作序未必能全部理解作者意图,有些仅仅是交情上的礼貌作序,并未深刻了解书籍,这是我的观点。

03.在上一步记录中,可以采取“摘抄法”。

怎样做高效读书笔记干货(看过这么多读书笔记)(2)

以上可以说是读书笔记的大框架部分。

读书笔记的细节部分

那么如何填充这些大框架呢?

01.总结概括:一言以蔽之这章节的核心内容讲了什么。

02.读书新新部分:一些新的知识点。比如新的专业名词定义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方法论。前所未闻的都可以记录。

03.摘抄:书中写得很棒很有启发的话,可以是作者原话也可以是书中引用他人的话。书中的数据案例故事也可以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素材库

04.其他备注:一些零零碎碎的关于书籍的记录。比如,作者一言带过的概念事物,提到的书籍,电影,旅游景点。

05.个人思考感悟与疑惑求解。这是笔记的核心部分,也是属于你的特殊笔记的标志。

这些基本部分,如果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笔记就是必要部分,不要照搬原文,尽量简洁自己的表达;如果是只想给自己看的读书笔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删。

怎样做高效读书笔记干货(看过这么多读书笔记)(3)

如何转记录为输出

思考部分:理解复述摘抄的话与观点,联想生活有关例子与体会,结合过去所学的概念或者其他书中类似的观点进行联动解释分析,联想到其他的概念,思考两者的联系与异同之处,并考虑如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很多人可能会问怎么思考?质疑是思考的动力。

看到这个观点,就要开始质疑:为什么这个观点就对呢?怎么证明呢?他这个论据能证明观点吗?看到行为,可以分析,为什么这么做,在生活中有没有同类情景我们也可以这么做呢?

思考部分没有字数要求,可能是一闪而过的关键词,也可能是长篇感想,都是以后可以补充的。

直到这里仍然是消化的过程,那么怎么输出?

对我来说输出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人交流,未必要正儿八经地演讲,与熟悉的人交流,表达观点,轻松的氛围容易激发表达欲望,过于希望自己言辞流畅深刻反而放不开。

头脑风暴也许会出现很多废话,但二次总结复盘即可形成深刻观点。

怎样做高效读书笔记干货(看过这么多读书笔记)(4)

读书笔记的必要性

以前我也认为读书笔记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看也就这样了。但当你尝试向别人复述这本书讲了什么,有什么亮点,你会发现,或许你只是沉浸在一本书一个故事之中,很多情节说不清楚,甚至这个故事不久你也会记不清,从来没有梳理过它的脉络,没有真正读懂一本书。

读书笔记可以让你吃透看薄一本书,胜过看很多本书,让你从接收文字迈向输出文字。

有机会的话,麻酱也会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给大家领读一些书籍,如果有想读的书籍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大家有没有其他关于读书笔记的独家习惯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我是麻酱,专注分享生活技巧与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