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问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出家人不打诳语)

原文首发#萌新作者进阶计划##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持计划#

唐僧做为西游部门的总经理,究竟是人美心善呢,还是懦弱不堪呢?他究竟有什么才能可以领导他的三个员工,并成就最终大业的呢?唐僧的职场生涯及生活状况,无不映射出我们现代人的模样,生活中无数个“唐僧”也是这样度过每一天、每一年的。

自从有了86版的《西游记》之后,几代人的心都扑在这个电视剧上,可以说,做为一部每到假期就循环播映的电视剧来讲,它的受欢迎程度不仅没有丝毫的减弱,反而还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从80后开始,到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在《西游记》片头片尾的歌声中长大的。要说现在没人会唱《敢问路在何方》,我是不相信的。

这部影视剧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它所展现的艺术性之外,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虽然电视剧中的内容和原著有部分出入,但正因为这些出入,让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也更加愿意伸张正义,帮扶别人。

在剧中,师徒四人各有特点,三个徒弟都可以从武功或性格特征来描述,唯独唐僧---这个总经理无法描述太多,性格和行为还真不好拿捏。

你说他懦弱吧,他执着的工作精神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但你要说他强悍吧,他连个小妖怪都怕。那么,做为这个小团体里的“一把手”,他除了会管理、手下有能人这些职场必备条件之外,他个人又是怎样的人,又会做出怎样的事呢?

菩萨问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出家人不打诳语)(1)

我们从他的私人生活来说一说。

首先就是他的善良!

唐僧是真正的出家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扶危济难就是他的职责所在,不忍看到他人饱受疾苦,也不忍看到他人受到伤害。多少次,我们在屏幕前都为孙悟空打死妖怪而叫好,却因唐僧责难悟空而难过。也会抱怨唐僧不分好坏,也会讨厌唐僧乱用权力。那个折磨着悟空的金箍,又何尝不是我们做为凡人那种不能逾越的道德标杆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无形的金箍,这个金箍多数时候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索要的。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戴上金箍也是被唐僧用一顶漂亮的僧帽做诱惑,骗孙悟空戴上的。而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有很多老板为了让自己员工安心工作,也会有很多方法。比如许诺高薪水,或打感情牌。

无论哪一种,其结果就是为了用这些“金箍”拴住员工,让其更好地为自己的公司效力。可这种金箍又不完全是老板强制或欺骗员工戴上的,很多时候往往是员工自愿服从的。不管员工是出于哪种目的,其结果都是“利益”最大化。

不过,遇到善良的老板和刻薄的老板,还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用心感动员工,一个却是用金钱制约员工。这里没有谁好不好,什么样的人就适合什么样的管理。有的人只要给他信任,他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而有的人没有严格的处罚就会屡屡出错。各种管理均无过错,错的是有些人不能适应一些管理方法,只能一直跳槽,跳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去。

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一样。

每个人都给自己加上金箍。有的人不只加一个,还主动增加好多个。

比如:我在30岁之前要有车有房,比如我一定找个貌美如花的老婆等等。这些本来都是理想,要大力支持的,但有一部分人明明做不到却偏要定高目标,这就是给自己加了太多的金箍。

再比如:有的人非要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力求完美。哪怕今天一滴水洒在同事的办公桌上了,他都会觉得这一天不快乐,他怕同事认为他不够好。本月没拿到最高奖金,他也会感觉对不起自己老婆,怕老婆说他没能力。

这些都是金箍。你要说这些箍好不好呢?也好也不好。好的是这些人有追求、有责任心。不好的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力和理想不匹配的人,都会被这些无形的金箍勒的踹不过气。也就是说,目标一定要立的,但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不能随便就说先定个小目标:比如一个亿!

菩萨问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出家人不打诳语)(2)

其次就是他的坚强!

唐僧是一个有着不屈不挠精神的人,为了大唐的昌盛,他宁愿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去取经。这在当时的泱泱大唐之中,还找不出第二个人愿意去做这件事。

而唐僧,勇敢地站出来,不顾路途遥远,前景不明,毅然踏上西行的道路,从这方面来讲,他又是一个非常果敢并有远大抱负的人。

在我们生活当中,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类人的存在。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们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比如马云!

远大的理想、清晰的思路、坚强的毅力等重要因素,让他们在不断的打击中成长,最终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

还有那些对久病配偶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的人,他们之间除了爱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坚持。只有爱情的陪伴不一定会天长地久,但有责任、有担当的陪伴却可以携手一生。

菩萨问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出家人不打诳语)(3)

最后说说他的言行!

唐僧是一个在精神领域里绝对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但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做为唐僧来讲,他也会有凡人的一些小心思。

比如在原著里,“四圣试禅心”的段落中,对唐僧的描写和剧中展示的就不一样。剧中是唐僧不为所动,然而原著里却是这样描写的:当黎山老母向唐僧招赘,让唐僧师徒留下娶亲时,唐僧是一一问过三个徒弟的。如果三个徒弟都同意了,那么唐僧也可能就留下了。徒弟都不去西天了,他自己怎么去呢?这个时候,唐僧心里也是盼望大家能集体同意的,不然他就不会询问徒弟,而是直接拒绝了。但孙悟空和沙僧不同意,只有一个猪八戒,这经就还是要取的。

从原著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做为一个思想正常的人,难免会被周围环境所改变,会有立场动摇的时候,只要周围有观念正确的人拉他一把,也许就可以避免很多后续不良问题的出现。

比如婚姻里,如果发现配偶有要“出轨”的迹象,那么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让家庭生活重回正轨。因此,遇事时,表现不要过激,冷静处理,准确分析,果断出击,才是最高明的做法。

在“九九八十一难”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女儿国”那段了。女儿国国王美丽深情,让唐僧委实动了凡心,他内心是希望留下来的。可由于之前那些艰难险阻,已将他的意志力磨砺的更加坚强了,因此,心是动了,但人不会留。

可是,如果他不答应留下来,他们师徒四人就拿不到出国护照,怎么办呢?只能骗!

唐僧答应了女儿国国王,条件就是得给护照,放他徒弟去取经。得到通关文碟之后,他就在晚上计划着怎么跑。第二天天一亮,唐僧就以送徒弟出城为借口,骑上白马飞快地溜走了。哪怕女儿国国王泪眼婆娑,肝肠寸断,也留不住去意已决的唐僧。

看电视剧的时候,大家同情女儿国国王,但也绝对不会辱骂唐僧,更不可能说他是“渣男”。其实唐僧的行为和现在女人痛恨的男人有多少区别呢?都是以欺骗感情开始,获得目标后离开做为整段感情的结束。对伤心的人来讲,这不够残忍吗?

很多男人通过女人或女人的娘家上位,之后就抛弃发妻的现象很常见,但这种行为是人们不耻的。大家可不管你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志向有多高远,总知,骗取女人的感情就不对。

其实也不能完全批评谁的不对,也许是环境不对,也许是人不对。而多数人在最直接的利益面前都会趋利避害,懂得取舍。每个人在权衡之后就会做出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决定,这就是人性啊!

菩萨问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出家人不打诳语)(4)

回头再想想,唐僧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但他并没百分百做到,很多时候他还是会骗人的。哪怕是事出有因、身不由已,他都是骗了的。就像他骗悟空戴上金箍,就为了让他将来好对其进行管理。或是他骗了女国王,就为了将来拿到文凭,走向仕途。这一切的所为,其实都是利已啊!

人哪有那么无私呢?有“欲”就会有“私”,哪怕是金蝉子也不例外呢?

谢谢你在众多的作品中看到了我,对于以上内容,大家还有其他的意见和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交流哦!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 、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的每一个支持,对于我来说都是重要的创作动力!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