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育肥猪养殖基地(安徽亳州有机猪移动式猪舍养殖技术)

安徽亳州有机猪移动式猪舍养殖技术

祖贤峰 程效中

长期以来,农村养殖业仍以传统的人与家禽、家畜混住在一个院子为主,夏天滋生蚊蝇,空气污染严重,卫生条件很差,容易传染人畜共患疾病。 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保证村民健康,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收效甚微。在一次招标中,无意中找到了突破口,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又促进了盐碱地改良,同时推动了农村养殖业的良性发展,一举三得。 2013 年,某乡镇的一块 3 hm 2 盐碱地开发招标,优惠条件是农业用地性质不改变,每年政府补贴 7 500 元 /hm 2 ,限期 3 年。改造成良田后 3 年不收租金,但改造不成退回补贴款。某养猪大户承包土地以后,请大棚建造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建设可移动大棚和工作人员居住的活动板房。 经过反复设计,终于找到合适的建设方案。

农民养猪历来是沿袭传统方法,但缺乏科学性,影响环境卫生,肥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且效益低下。 因此,改革传统方法,创新优质高产,是当前的主要方向。 猪舍是养殖的关键设施,传统方式的饲养场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存在严重的排污问题。 移动式猪舍加发酵床养猪,解决了排污问题。 移动式猪舍,不损坏耕地,移动后经过整理,原猪舍变为良田,土壤肥沃高产,而且一池发酵床的猪粪可供 5 倍以上的耕地施用,有利于生物农业的开展。 盐碱地本身就需要酸中和分解,而猪粪及秸秆均属酸性,尤其是发酵后,稳定的酸加有益菌群加快了改良的速度。 盐碱地向上排碱的毛细管道被新一轮的耕作打破,又有猪粪颗粒的有益菌团包围,加速了碱的分解,种植农作物以后,盐被作物吸收一部分,每年种植 2 茬作物, 2 年即可消除绝大部分盐碱。 实践证明,科技产业扶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使农民脱贫的路子。 农民的潜能是巨大的,在基层干部的巧妙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杨凌育肥猪养殖基地(安徽亳州有机猪移动式猪舍养殖技术)(1)

1 移动式大棚建设

这种塑料大棚宽 15 m 、高 4 m 、长 200 m (根据地势),每棚面积 3 000 m 2 ,双列饲养,纵向通风。 每棚计划养殖育肥猪 2 600~3 000 头,共建 5 个,年出栏万头有机猪。 大棚南北方向,双面棉被覆盖,以起到冬季防寒和夏季防暑的作用。

1.1 内部设计

大棚内中间 2.5 m 为机械喂料路,路两侧靠栅栏摆放食槽,每槽宽 25 cm 、深 25 cm ,在距地面 35 cm 处安装一排自动饮水器。 每个单侧圈宽 6.5 m ,紧靠路的两侧(栅栏内) 2 m 铺楼板,也作为猪进食时站立的地方,同时也是夏天睡觉的地方。 两侧圈宽均为 6.5 m ,除去用楼板建材铺设的 2 m , 余宽 4.5 m 作发酵床。 两侧的栅栏是直径 16 mm 的钢筋焊接而成, 并固定在地下,高 1.3 m ,每根钢筋间距 15 cm ,每 30 cm 焊制 1 个洞口,直径 25 cm ,作为猪伸头吃料的洞口。 对面一侧用同样规格的栅栏固定于地下。 每隔 15 m 加一道横向的可装拆的隔栏,成为一个圈舍,共 90 m 2 ,每圈可饲养育肥猪 60~80 头。

1.2 发酵床

发酵床是近几年创新的一种饲养设施,可以利用粉碎的秸秆、稻壳、锯末等废弃物加生物制剂发酵成活菌池。床宽 4.5 m 、深 0.5 m ,内装 30 cm 厚的稻壳 锯末 玉米粉 生物制剂,比例为 6.0∶3.0∶0.6∶0.4 ,充分拌匀后,在湿度 60%~65% 、温度 15 ℃ 以上的条件下发酵 7~10 d ,当床温达到 60 ℃ 左右时再翻倒 1 次,继续发酵 7 d ,可进猪正常饲养。 进猪后,若发现发酵池内表面湿度太大,可在上面撒一层干稻壳或锯末,以保持相对干燥。

进猪后的第一个任务是训练排粪位置,不要把粪便排在内侧水泥板上。进猪以后,每 1~2 d 翻倒 1 次发酵床,使粪便翻到下面而不暴露在表面,让粪便及时发酵,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同时,每 7 d 补撒 1 次发酵粉(生物制剂),保持生物菌数不下降,成为活床状态。由于一部分猪只喜欢在池内睡觉,为防患湿疹,表面要加干料保持干燥 。

2 饲料搭配

自配饲料可以兼顾经济成本,因地制宜,添加剂可以与一些中兽医的方子搭配,根据季节适时调整配方,达到抗病毒、抑菌杀菌、切断病原菌传染源、干扰病原菌繁衍等效果 。 对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使用可自行调整,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 。 另外,禁用化学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以生产无农残、无兽药残留的高质量安全肉品,保证食用者健康。 若养殖户具备一定的饲料专业知识,建议饲料自配。

全价颗粒饲料按各日龄段配合饲料,三元杂交白猪可分为以下 3 个成长阶段的配方。 一是断奶仔猪的饲料配方。 玉米 60% 、豆粕 25% 、麸皮 10%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5% ,另外加酶制剂、酵母粉、牛奶粉适量,青绿饲料适量。 二是 30 d 以后、体质量在 30 kg 以上时的配方。 玉米 50% 、豆粕 20% 、麸皮 10% 、青绿饲料或秸秆粉 15% 、添加剂 5% ,其他的可以减去。 三是在出栏前 30 d 的配方。 玉米 60% 、豆粕 25% 、麸皮 10% 、添加剂 5% ,另外加青绿饲料或蔬菜。

饲料的搭配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根据每周称重的结果,对照生长速度随时调整 。以经济实惠、省工省力、干湿搭配为宜,也可以人工种草,将蔬菜下脚料用打浆机处理后饲喂。 或利用豆腐坊的豆渣、粉渣、土豆渣、玉米渣混合搭配发酵后饲喂,可节省资金,降低成本。 因为养殖成本的 60% 是饲料,在满足营养标准的前提下,其价格越低盈利越大。

本场的饲料处理方法是把充分拌匀的饲料加 1/3的水和 3% 的生物制剂搅拌发酵 24 h 后饲喂,以分解农残、化残及有害重金属等毒素,提高猪肉的档次。

3 饲养管理

3.1 温度管理

每天早晨 6 : 00 ,太阳升起后把大棚上的棉被上卷至顶部,使阳光照射到棚里以提高棚温,春天棚温控制为 18~25 ℃ ,夏天控制为 18~28 ℃ ,秋季控制为 18~25 ℃ ,冬季控制为 10~20 ℃ ,白天温度调节主要依靠棉被的收放,调整光照面积。 中午温度高,把塑料膜卷起 1.0~1.5 m , 16 : 00 放下塑料膜, 18 : 00 放下棉被,并打开通风设备。 冬季白天日出后就卷起棉被升温, 16 : 00覆盖棉被加温并打开通气孔。 温度控制措施是加温和调整棉被升降,注意开关通气孔,始终保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 。

3.2 饲喂方法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掌握以下 3 个要点。 一是定时。 刚断奶的仔猪每天喂 4 次或 5 次,饲喂时间分别为 6 : 00 — 7 : 00 、 10 : 00 — 11 : 00 、 14 : 00 — 16 : 00 、 20 : 00 —21 : 00 ,或 6 : 00 、 10 : 00 、 14 : 00 、 18 : 00 、 22 : 00 。 30 d 后逐步改为 4 次,再过 30 d 后改成 3 次,饲喂时间分别为6 : 00 、 12 : 00 、 19 : 00 ,以后直到出栏饲喂时间变动不大。二是定量。 按各龄的饲喂标准饲喂, 每天增加 2 g 饲料,达到标准的最高值时停止增加,严禁饥一顿饱一顿。 三是定点。 饲料一般用饲槽饲喂,放置点固定。 供水用自动饮水器,固定在栅栏合适的位置。

4 饲养员标准化作业

6 : 00 起床(随着日出调整)。

6 : 30 巡视猪舍,调整通风口,排除废气;开启上升棉被,把光线透进来。

7 : 00 开饭。

7 : 30 准备喂料(从仓库提料,各种工具齐全完好)。

8 : 00 喂料。

9 : 00 察看温度,调整适宜。

10 : 00 打扫卫生,处理发酵床。 如温度过高,把东面的棚膜向上卷 1 m 左右,视温度把西面的棚膜也打开。 阴雨天气视情况而定,注意防漏雨及大风,并检查供水系统是否正常,如有故障,及时处理,保持畅通。

11 : 30 开饭。

12 : 00 喂料,观察吃料排便情况(速度、挑食、不吃、粪便等现象),并调整温度。 同时,检查供水设备是否正常。

13 : 00 午休。

14 : 00 巡视猪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 : 00 调整温度,准备下一顿猪饲料;维修工具、设备。

16 : 00 检查发酵床干湿度是否正常,及时调整,并放下部分棉被。

18 : 00 开饭。

19 : 00 喂料。

20 : 00 巡视进食情况,保温情况,及时处理。 消毒并检查当日养猪记录。

21 : 00 检查猪群睡卧情况。 如一切正常,记录当日饲养情况,饲养员休息。应注意,如是刚断奶仔猪,喂料时间参照 3.2 的饲喂方法,其他管理同此标准。

5 加强防疫保健

防疫是贯穿养殖业始终的工作,防重于治是硬道理。 一旦发病,仅靠治疗是不现实的,一是会加大本批次的成本,几乎无经济效益;二是劳心费力,效果不一定理想,死淘数量增加,经济效益很差。 因此,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旦发现烈性传染病,整群淘汰。

预防和治疗结合,历来都是我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的防疫传统。 猪的防疫可根据本地疫情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防疫程序。 本场现行的育肥猪防疫程序如下: 7~15 日龄胸腔注射喘气病弱毒苗 1 头份; 20~25 日龄猪瘟疫苗 2 头份; 30~35 日龄仔猪副伤寒 2 头份; 50~60 日龄猪丹毒肺疫各 1 头份;40~50 日龄口蹄疫高效疫苗 5 mL ,冬季全场普遍防疫1 次;在当地没有发生过外国猪病的猪场,不要轻易使用活疫苗防疫;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根据季节变换及猪群发病规律,饲料中添加防疫的中草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