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

文|拾荒杂谈

(本文由拾荒杂谈原创,欢迎署名转载!)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1)

今天这一期的冷知识换一个题材,来说一说咱们从小看到大的经典名著——《西游记》。从这本名著诞生之日起,其中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世界就一直被世人所向往着。那个凭借本心不惧世间万物,勇于抗争的大圣也顺势成了咱们中国国人心中最完美的“神”。但同样的,一直到今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在用新的理念去诠释这本看似正常,实际饱含人生哲理的“神话志异小说”。

不过咱们今天的冷知识和重新诠释一点不沾边,几乎全部都是从原文中剖析出来的,也因此更具说服力点。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2)

友情提示:书中原文可能和电视剧有所出入,请以原著为准!

冷知识一:孙悟空的斗战胜佛是早就决定好的

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对于师徒五人最终功封成佛都有一定的描述:

唐僧作为如来弟子转世,功成而封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功成而封斗战胜佛;猪悟能功成而封净坛使者菩萨;沙悟净功成而封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功成而封八部天龙菩萨;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3)

在这其中最值得讲的还是大圣“斗战胜佛”一位。其实大圣一开始授封佛陀看似无根无据,更像是佛祖的即时起兴,实际则不然。对于师徒几人,尤其是大圣取经成功后的封赏早早就已经拟定好了:

在《西游记》有这么一回,叫做“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这一回讲的是真假美猴王在佛祖面前原形毕露的事情。当六耳猕猴显露真身被大圣打死后,佛祖在惋惜过后说了这么一句:

“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4)

这句话的意思很直白,但重点是在后半段“汝亦坐莲台”。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西方灵山上,佛祖讲佛给众佛,一般加上佛祖是四十六尊佛,这些佛陀听讲座是坐在莲台上,剩下的还有十二尊菩萨,这些菩萨是站立在莲台上听讲。故“汝亦坐莲台”意思大致就是提前封位成佛了。

最后唐僧的旃檀功德佛为四十七位佛,大圣的斗战胜佛为四十八位。

冷知识二:孙悟空曾四次自曝师门

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学艺被逐前,须菩提祖师曾和他约法三章,让其日后不得在任何人面前提及师门,否则就将其神魂压在九幽之下。

大圣自是个遵从师命的豪侠,一路上也不过提及四次而已:

这第一次是在学成归花果山时,和猴子猴孙们提及一句,只不过仅提到和西牛贺州一老祖学艺,并未说到具体名字。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5)

第二次是在遇到黑熊精的一回,大圣此次自曝是在灵台方寸山上和仙人学艺。

第三次是在遇到青牛精的时候,和其比身份履历,提及自己“立志拜投方寸地”。

最后一次则是在七绝山之时,也提及过一次“身拜灵台方寸祖”。

嗯,按照猴哥的说法,从来没有提到师父的名讳是须菩提祖师,只不过迂回一点。而按照须菩提祖师的算法来算,大概就是四九三十六幽之地。

冷知识三:唐僧作为出家人也打诳语

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而这一句台词也是唐僧经常提及的,但是你能想象一向老实巴交的唐僧竟也有过一次主动说出来的诳语吗?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6)

在《西游记》“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一回中,唐僧就打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诳语。

这一回开头,唐僧和大圣因为有之前的真假美猴王一事闹得不愉快,因此在行进途中,唐僧骑马总是快上一步,这让大圣很是不爽。于是便用棍子“帮”唐僧走得更快一点,没想到这一快就快了二十里。

结果正巧被一伙盗贼抓住了,唐僧此时机智地说了一句

“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这你要说他没说谎吧,也算是没说谎,说不定后面三个师兄弟手里还真有钱,即使是没钱也可以变。但要说他打诳语吧,也算是,因为他想拖到后面徒弟过来不给钱解围。

于是,事情的发展就正常起来了,悟空到了,戏耍盗贼一番便给打死了。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7)

有意思的是,在打死盗贼之后,这一对活宝师徒还有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你有耐心我便贴出来给你看:

三藏问:“打得怎么模样?”八戒道:“头上打了两个大窟窿。”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

得知是真打死后,又云:

“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悟空听完又好气又好笑,便来了这么两句:

“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会打杀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

“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8)

估计这两个盗贼真到了下面详情一说,这阎王也是要和两人抱头痛哭,因为同病相怜,但管是不敢管了,借八个胆子也不敢。

冷知识四:猪八戒和沙僧都吃过人

许多人都知道沙僧吃过人,且其脖子上的链子正是用唐僧的数个前世穿成的,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实际上不仅仅是沙僧吃过人,一向老实巴交的八戒也吃过人呢?

在书中“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真假”一回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八戒被悟空诓骗进井里找宝贝,未曾想宝贝却是躺在井龙王水晶宫里的乌鸡国国王。八戒见此便说这可不是宝贝,想当年自己在山为怪时,此物不要说见过多少,就是吃也吃过无数,岂能叫什么宝贝?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9)

虽说这段话不能证明是不是有夸大成分,但有沙僧在前,八戒的这话倒也有几番可信。

冷知识五:取经路上求救次数远超你的想象

唐僧取经路上最烦的群体你知道是谁吗?

不是师徒五人,也不是一众妖怪,更不是沿途被吓坏的西域各国,而是经常被师徒几人求救的天庭和西方佛教。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10)

网上曾有博主闲来无聊,一遍遍研究此书,终于统计出来唐僧一路上的求救次数:

单方面求救天庭12次;求救观音7次;求救西天3次;而这还不算其他神仙主动帮助的次数。

我们来比对这么一组数据你就明白为什么漫天神仙会烦他们师徒几人了。

唐僧一行取经花了十四年,而根据设定地上一年等于天上一天。所以也就是说在天庭人眼中,这师兄弟三人,尤其是大圣几乎每天都来求救,换你烦不烦?特别是老君,日日夜夜担心自己的炼丹炉。

西游记中的重要细节(西游记中的五个冷知识)(11)

而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说起让神仙烦,其实最应该无语的应该是唐僧:

每次被抓,悟空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上天求援,而这一去少说要和求救的熟人聊上一个半个时辰的,换算到人间最起码也得是半个月到一个月。在这段日子里,妖怪还偏偏没吃,等着悟空找救援,而唐僧整日就处在被吃和被救之间相徘徊,以至于都能产生这样的一个场景:妖怪望着唐僧很无奈说到“咋还不来?哪怕去找个星宿神君也算是给我个面子,将就就把你放出去了,这下好了,是要砸手里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西游记》五个冷知识,有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读者欢迎评论区进行补充,点赞最高的将会收纳进下一回的文章中并署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