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祥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做点事就感觉累)

在企业家当中,我最佩服雷军,据说他每天最多只睡4个小时,堪称劳动模范。

但没想到的是,雷老师的记录竟然被罗志祥打破了,他的前女友周扬青写到:

“关键是,你都是哪儿来的时间呢?我每天和你半夜三四点才讲晚安,难道你为了约P,都不睡觉的吗?”

罗志祥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做点事就感觉累)(1)

《异类》有一个观点:成功是一系列微小优势的积累。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别输在起跑线”这个观点没错,有经济基础的家庭,确实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

那些口头上反对别输在起跑线观点的人,如果真到了自己孩子头上,可能还得掂量掂量,甚至口头上反对别输在起跑线,实际上却拼命的给自己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我们今天的竞争,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这句话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现在的文盲和过去的文盲含义不同,一个不学习的人,即便以前学历很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不再更新知识,也会成为新文盲。

可以说,竞争是在各个时间阶段、各个领域展开的。

对于企业来说,则是老板跟老板的比拼,团队跟团队的比拼。拼的是什么呢?表面上看,是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背后则是积累和时间。

罗志祥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做点事就感觉累)(2)

“我没时间”其实可以挤出很多水分

前些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我们现在有一个合伙人机制设计的课程,你要不要来听听?”

如果在平时,我肯定回复一句“没时间”,但那天我还是跟对方多聊了一会,很快决定要去听一听。但最后的结果是:我没去成。

当然,那次没去成确实因为临时有事。

这也给了我一个提醒:很多时候我们回复别人“没时间”,实际上是想敷衍别人,尤其在学习和培训这件事上。

实际上,"我没时间"意思是“这事不重要”或者“还可以再拖拖”。

时间的弹性是很强的,说没有时间是因为不重视。

黄老板是个成功人士,有一次他对员工说:

“你们最好住在公司附近,虽然房租贵一些,但是能节省很多时间,

你们算一算,一天在上下班路上节省2小时,10天就是20个小时,100天就是200个小时,一年就是600个小时,10年就是6000个小时,换算成上班就是多出两年的时间。

如果利用这个时间用来学习提高,那你会超出别人一大截,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所以我不赞同为了省房租的住的远,实际上你根本没有把时间成本计算进来。”

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挤一挤总是有的。

罗志祥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做点事就感觉累)(3)

训练时间感知能力,一是要留有余量,二是要见缝插针

周扬青认为罗志祥根本没有时间约炮,那是因为她不懂得时间管理原理,而罗志祥显然懂得这些,他总是能够见缝插针,利用空闲、碎片时间打上一P。

这就跟许多企业老板一样,员工看他们老板好像整天都不睡觉,实际上,老板往往晚上不睡上午睡,中午不睡见缝插针就睡。能一样吗?

这实际上也关乎到时间管理能力。

职场中一大部分人的工作,实际完成时间总是远超预估时间,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工作完成的把握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的时间感知能力普遍比较弱——因为“感觉”这个东西很不可靠,常常给人造成错觉。

尤其我们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暂时关闭对于时间流逝的感知,而且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工作,对时间快慢的感知也大不相同。为什么时间长度一样,有时候会感觉过的特别快,而有时候感觉度日如年?这种感觉跟情绪感受有关,如果我们遵循生理规律,同时还能让自己工作的更愉快,那将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训练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这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记录工作日志,每干完一件工作,边老老实实记录完成的起止时间,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所收获。

有了精确的时间感知能力,你才能做到掌控自己的时间。

罗志祥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做点事就感觉累)(4)

让时间为个人服务,过上想要的生活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个人精力管理。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主张:

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时间卡的死死的,确实能够提高效率,但是这种死板拘束的方法容易将人框住,让人产生焦虑,降低生活品质,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注意到人的感受。

一个人的精力好比产能,做的事情好比产出,做的事情越多,越需要有更高的产能,而产能是有限的。

我们大多数人遵循的都是“常模”,而不是超人,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盲目学“超人”和“异类”,身体会被拖垮,诺贝尔医学奖证实了人体生物钟的存在,所以保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很有必要。

除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之外,补充产能的方式还有主动切换大脑时区。

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他们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所以对不同领域问题的交替研究或同步学习,比如齐头并进读几本不相干的书,或者,将脑力劳动切换成体力劳动,跑步、修剪花园、打扫卫生等。这样的好处,既让大脑得到了休息,又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见识。

最后,要减少浪费时间的焦虑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做到上述几点的基础上,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核心目标上,这样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生活”。

最后送给姓罗的一句话:盲目的强调产出,必然会透支身体,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还是保重要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