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剧名家唱段丁果仙(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的唱腔艺术)

杰出的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李守祯

山西晋剧名家唱段丁果仙(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的唱腔艺术)(1)

丁果仙是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杰出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在50多年艰难的舞台艺术实践中,她以辛勤的劳动和出众的才华,塑造了许多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同时,从表演、唱腔、念白等方面,对晋剧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和革新。丁果仙的艺术成就是晋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山西晋剧名家唱段丁果仙(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的唱腔艺术)(2)

早在解放前,丁果仙的表演艺术就誉满三晋。人民群众称她是“山西梆子大王”“果子红”。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太原前夕她毅然离开了舞台,隐居到忻县的一个山村。在阎伪统治时期,她不为反动势力歌功颂德,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气节。

山西晋剧名家唱段丁果仙(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的唱腔艺术)(3)

解放后,丁果仙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获得了新的生命。她被任命为山西省晋剧院院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她在第一届全国戏曲汇演中,荣获演员一等奖。1955 年;她参加演出的晋剧《打金枝》搬上了银幕。丁果仙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然而,这样一位对晋剧事业做出卓著贡献的艺术家在1972年逝世,年仅63岁。丁果仙果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她所塑造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却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她所演唱的那些独具一格的精彩唱腔,也经常回响在我们耳边。

山西晋剧名家唱段丁果仙(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的唱腔艺术)(4)

丁果仙在《空城计》中扮演了精通兵书战策的蜀国军师诸葛亮。当司马懿兵临城下,西城万分危急之时,诸葛亮却稳坐城楼,抚琴饮酒,比古论今。尤其是城楼上那几句“四股眼”成套唱腔,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沉着、潇洒和足智多谋。

“正在堞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兵马乱纷纷”。这两句从容不迫的四股眼之后,唱腔转为夹板,在“手搬着堞楼用目瞭”一句的“瞭”字上,丁果仙特意拉长了音调,并沉着果断地加上了一个“咳”字!这一铿锵有力的顿挫,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以守为攻,咄咄逼人的锋芒。在文武场一阵强烈的渲染之后,丁果仙用十分轻蔑的声调唱出了“原来是老司马统来大兵”和“问一声魏都督你驾可安宁”几句。在以后的二性垛板中,丁果仙在“一个一个犒赏三军”和“就在城外扎下了大营”,以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五个人”等几个地方,通过旋律、力度和节奏上的巧妙变化,使这段长达38句的二性垛板,听来韵味无穷。唱腔的最后一句“来,来,来,吃杯酒,司马懿,你听我与你抚抚琴音”。丁果仙演唱这一句二性流板时非常自如地运用了富于弹性的,装饰性润腔收放音,把诸葛亮诙谐、风趣稳操胜券的风度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丁果仙不仅善于用成套唱腔来表现人物,她更善于运用介板、流水等散板唱腔,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蝴蝶杯》“训子”一场戏中,田云山训教儿子时的唱段,就是一段介板。她通过声韵和语气的夸张、腔调和神情的结合,表现出江夏县令田云山对自己的儿子田玉川既气愤又爱怜的矛盾心情。“田云山我怒冲冠,开言叫骂你田玉川”!丁果仙在这一句中连续唱了八个“你”字,然而并不使人感到生硬、累赘。前面的两个"你”字之后所加的休止符,颇有当人们因极度气愤而语不成声的半口气感觉。紧接着的六个“你”字,使用了两个连续的三连音,与前面的那两个“你”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田云山当时的矛盾心情。

“父命你南学将书念,放书不念你游龟山”,丁果仙在“放书”两个字上,一上一下使用了两个滑音,使人明显地感到这是老子训教儿子的口气。

“卢公子打死卖鱼汉,与你奴才何相干”,上句中用了几个滑音,字咬得很重,速度比较慢,而下句则加快了速度,十分接近于口语,使训斥的口吻更加突出,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你怕打官司在外边转,连累为父我受为难,你叫为父替你将命还”!这是整个唱段的高潮,丁果仙的精彩演唱再一次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按一般的唱法,这段唱在唱到“连累为父我受为难”的“难”字时,就可以结束了。而丁果仙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难”字这个下句的终止音上加以扩张,又添上了“奴才”两个字,形成了一个桥梁,然后再接唱下面的“你叫为父替你将命还”时,使人感到仍然是一句,并不涣散零乱。

丁果仙在演唱技巧方面,多年来一直是十分讲究的。在气息的运用上,就有很深的功底。还是在很年轻的时候,丁果仙就经常起五更睡半夜地在海子边喊嗓子。当她看到湖里的青蛙鼓腹而鸣的时候,便琢磨出了人在演唱时,也需要用丹田的力量,因此使气息充足、饱满、耐久,轻重缓急运用自如。在《八件衣)“行路”一场戏里,丁果仙在杨知县的一个大段唱腔的末尾,便施展了她的三回九转之功。

在晋剧《八件衣》中,“封府堂会一会包明公”的“公”字的拖腔上,先出现一个无限延长的“6”的音符,接着又是由 20几个单音组成的迂回曲折的长拖腔。丁果仙正是掌握了气息运用上的蓄气、就气、偷气等技巧,才使这一拖腔由强到弱由弱到强,有起有伏,点滴不漏。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通过这个三回九转的长拖腔把杨知县前去开封府见包青天时哀怒、凄凉、忧心忡忡的情绪,以及他内心紧张而表面上故做镇静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丁果仙从不墨守陈规,而十分善于博采众长,以情设腔。她不仅注意吸收本剧种前辈著名须生“盖天红”、“说书红”等人的长处,同时还大胆地向其它兄弟剧种兼收并蓄。比如丁果仙在《法门寺》里的唱腔“郿邬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一句,就是吸收了北路梆子名演员十六红的唱腔特色,并在曲调上做了装饰性的发展,从而丰富了表现力。

丁果仙在唱腔方面造诣精深,在念白上同样很见功夫,做到了唱和念的和谐统一。在《双罗衫》的“详状”一折,就是通过姚达大段的念白,把这一淳朴忠厚、善良、有正义感的老仆人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刻划得细致入微,使观众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详状”说的是,八府巡按徐继祖接了道姑郑氏的诉状,被告竟是父亲徐能。原来郑氏随丈夫苏云乘船上任,船主徐能见财起意,伙同陶大杀死苏云,郑氏连夜逃到寺里当道姑,并将生下的婴儿放在路旁。婴儿被徐能抱养,取名继祖。自幼跟随徐能的老仆人姚达,深知内情,急盼冤案昭雪。当徐维祖看诉状时,姚达喃喃自语,经徐继祖追问,姚达便将实情相告。丁果仙对剧情分析的透,对人物理解深,所以念白准确、自然、绘声绘色,成为晋剧舞台上的典范。

解放以后,丁果仙在演晋剧现代戏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实践。1964 年,55 岁的丁果仙在《丰收之后》里扮演了贫农五保户王奶奶,虽然只上了一次场,唱腔也只有八句,但只要看过这个戏的观众,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丁果仙在这段唱中,把须生、老旦、青衣等几个行当的唱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了她最拿手的流水紧打慢唱,把一个旧社会饱经风霜之苦的王奶奶对党对新社会的无限热爱,表现得十分逼真、感人。一个年过半百享有很高声誉的艺术家能够在现代戏里,主动热情、严肃认直,一丝不苟地扮演一位普通角色,足以证明她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度事业心及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丁果仙的晚年,很关心晋剧的艺术教育。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丁果仙就兼任太原市戏校校长,并将自己的一副戏箱、一架风琴,献给了戏校。在她的培养下,一批优秀的晋剧青年演员茁壮成长起来。1962年7月,果仙53岁时,省城文艺界纪念她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丁果仙向晋剧青年演员提出了十分殷切的希望。她说:“在今天的大会上,有许多青年演员,你们的文化程度比我们学戏时高得多,又有党的全面教育。你们应该很好利用这些条件,努力学习。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基本功不光是踢腿下腰,还得下功夫喊嗓子、练唱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做到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要严格按规矩练,天天练,活到老练到老!每个人的条件是有差别的,条件差的人只要勤学苦练,同样可以成为名演员”

(作者简介)李守桢,男,山西襄垣县人,1926年生。193年参加革命,1952年毕业于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理论专修科,戏曲音乐家。为几代晋剧名伶创腔作曲。晋剧《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梵王宫》《刘胡兰》和襄垣秧歌《红菊岩》等影响较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