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哪个机车厂最大(大同汽车制造厂)

在众多国产汽车品牌中,人们对一汽、二汽并不陌生,而“大汽”(大同汽车制造厂)这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汽车界“老大哥”现在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大汽”作为我国汽车制造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员,有很多高光时刻,这不仅令“大汽人”引以为傲,更是大同人曾经的骄傲。

大同哪个机车厂最大(大同汽车制造厂)(1)

大同汽车制造厂原名大同汽车修理厂,1956年建厂,隶属于原山西省交通厅,1987年,工厂下放到大同市,1988年,改名为大同汽车制造厂。

建厂初期,工厂仅有3个600平方米的木结构车间,主要承担解放牌货车修理,一度处于经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大汽人”破釜沉舟,1987年,随着改革大潮开始把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引入企业经营中,通过全市公开招标,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后工厂对内部强化管理,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外广泛联营、开发新产品,实现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跳跃。

此后又通过与一汽、二汽、南汽、北汽、济汽、上汽等国内多家大型汽车厂挂钩,在大同地区建立多个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站和汽车配件门市部,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工厂成立的挂车分厂,先后开发了DTQ6—12吨全挂车及半挂车、厢式车等多种型号挂车,期间还与长春市万荣车辆有限公司合资生产自卸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DTQ851挂车被原国家交通部列为优质产品。

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大汽”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工厂陆续自筹资金57000余万元,新建大型车间12000平方米,建成冲压、组焊、涂装、总装、检测5条汽车生产线,每年各项经济指标都以几何数字增长。实行承包经营8年后,工厂就形成汽车修理、挂车制造、石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汽车配件制造五大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以上,成为山西省重点中型企业。

华北地区唯一的石油机械厂,1987年,我国石油供应十分紧张,当得知油田许多采油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时,“大汽”主动与国家石油勘探设计院(北京)联系,并共同到油田调查,很快联合开发了耐腐耐磨管式抽油泵,当年投资70万元,年底就实现利润62万元。为了保质量、上批量,先后自筹资金5500余万元购买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从德国进口的井式辉光离子氮化炉直径1.2米、纵深8米,是国内仅有的3台同类进口设备之一。为了便于核算和更好发展,“大汽”还把石油机械单独划出去注册成立大同石油机械厂,并成为华北地区首家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国际认证证书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标准认证证书单位,也是华北地区唯一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定为抽油泵定点生产厂、中国石油物资装备总公司“三抽设备供应网络”成员单位,其生产的系列耐腐蚀管式抽油泵销往中原、华北、胜利、辽河、大庆、陕北等各大油田,研发的“井下采油高效耐腐防砂防气装置”还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全国最早的(CKD)散件组装进口车厂,为了吸收国外汽车新技术,尽快创出品牌,经多部门批准,向原国家外贸部申请进口汽车零部件配额,“大汽”用进口件组装汽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采用CKD进口散件生产汽车的厂家。通过用进口的日本小霸王8座面包车、三菱吉普、本田轿车散件组装生产的“云岗”牌汽车,由于外观漂亮、乘坐舒适、故障少备受市场青睐。与此同时,用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汽车的做法还使“大汽”人在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为云岗汽车的开发积累了大量资金。

27种车型列入国家汽车目录,汽车产品只有列入国家汽车目录才能在全国销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中国汽车生产厂已有600余家,为了控制这一哄而起的势头,国家严格控制汽车目录,当时审批几乎停止。生产汽车不解决目录问题,开发汽车就是空谈。在此情况下,“大汽”迎难而上。当“云岗”牌6400旅行车试制出来后,“大汽”多方寻求途径,最终与国家法定新型汽车检测单位之一的天津市汽车检测中心签订了新车检测合同。对新型车除了进行台架测试外,天津市汽车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工程师还专程来到大同,对该车进行10万公里的可靠性试验,在210多天里进行了城市道路、山路、土路等不同路况,冬、夏不同季节的额定载荷测试,在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汽车标准的前提下,“大汽”邀请了原交通部、中汽总公司及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单位的11位权威专家进行了鉴定,最终在1991年6种车型首次列入国家汽车目录,到1993年,有23种车型列入国家汽车目录,1998年以后“大汽”每年保持有27种车型列入国家汽车目录。

“中国一号”甲醇汽车诞生,改革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同汽车制造厂改变开发思路,在独、特、新上做文章,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在全国率先研发甲醇清洁燃料汽车,并于1996年12月参加了北京第六届国际清洁燃料展览会,甲醇清洁燃料中巴车(19座)作为中国唯一参会的甲醇燃料汽车车型闪耀着整个会场。展会期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技术部主任丹尼斯博士在发言中说,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研制成功的甲醇燃料中巴车,可称得上“世界一号”。然而当时国内多数人不了解国外甲醇燃料汽车研制进展情况,“大汽”认为叫“中国一号”更客观,“中国一号”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百舸争流千帆竞,“大汽”开发新品的脚步没有停歇,相继开发的甲醇19座中巴车及5座越野车一度在大同、太原、怀仁、运城、榆次、长治等地大量推广使用,大庆、克拉玛依、西南(四川)等油田也来大同考察,并积极试用甲醇燃料汽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