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赵魏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背景:

曾经的晋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担任过霸主的大国。想当年,晋文公和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那是不可一世的霸主。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强大的晋国却渐渐地四分五裂了。并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晋国被瓜分成了三个国家。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晋文公制定的一个制度。

战国七雄赵魏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1)

分晋之前的晋国

晋文公时,一方面晋国国力膨胀,另一方面为了安抚国内贵族,晋文公改革军事,建立起军政合一的政权模式。首先,他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上中下三军,后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为五军。晋襄公时改为设置三军,每一军设将、佐两个领导,这就是著名的六卿制度。六卿军权政权一起抓,这就是所谓的“马上治军,马下管民”。

晋文公本以为这样做会大大提高管理能力,方便指挥,平衡各卿的权利。没想到这种设置恰恰造成了权力纷争和互相争夺的情况。

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权力衰落了,晋国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战国七雄赵魏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2)

韩、赵、魏三家分晋

经过:

1.晋阳之战

在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中,以智氏最强。执政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两家索得了土地。在他向赵襄子索取地遭拒后,于前455年出兵攻打赵氏。他还胁迫韩、魏两家共同出兵。

于是,赵襄子被迫退居晋阳固守。智伯瑶围困晋阳城,一直围了两年而不能打下。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之中,赵襄子只好派张孟谈去说服韩、魏两家帮助他们。

韩、赵两家也对智伯颇有怨言,于是便倒戈,放水倒灌了智伯瑶的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土地。此晋阳之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

2.晋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公元433年,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战国七雄赵魏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3)

韩、赵、魏分晋之后

结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三家分晋,成为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左传事纬》中明确指出:“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

三家分晋之后,随着晋国成为三个国家,原先的春秋时期的“五霸”也都不复存在,之后就形成了七个基本独立的国家——战国七雄。

属于战国的时代到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