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

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1)

美丽乡村五眼井

作者……于荣华

去济开会返回的路上,看天色尚早,便去了长清区双泉镇西南的山套里,有一个群山环抱的美丽乡村,“名曰五眼井”。

小村山青水秀,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河道两岸的房屋高低错落有致,村民世世代代傍河而居,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善良,都吃一口井里的水,山石建的房屋冬暖夏凉,处处显着一种古色古香的田园风光。

五眼井村有1000多人口,作为一个边远山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原来的石院石屋已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于是,后来一些有条件的村民陆续拆掉了老院老屋,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原来院子小的村民在另外的地方盖起了新房后,原来的老房子就保留了下来,到今天,这样的老院落、老屋子反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只能作为回忆先人的生活与活动范围,感慨先人的智慧和勤劳的场景了。

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2)

村中修长的石板小巷,古朴的石头房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些石头屋已经废弃了,但从年轮上看,越发透着一种古朴厚重,沧海桑田,天长地久的意境。五眼井村,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村落,己建村六百多年,原村名魏家庄,因明代洪武年间,魏氏来此定居而得名。

在五眼井村的石条上漫步走来,不时可以感受到来自久远岁月的深厚底蕴。村东边两条小巷交叉处的一座小院里,园内杂草丛生,石屋破旧不堪,但看起来挺规整,平时已经无人居住了,看来荒废很长时间了,院子门口老式木门上,主人过年时贴的大红“福”字很是醒目。看起来弃旧迎新,福从东边来。

最让人称奇的是小院里那棵古槐,看树的年轮应该有些年头了,它粗壮的树干不甘寂寞地伸出院外,看似像个返老还童的老者,直冲云天,初夏时节,郬郬青青,枝繁叶茂,古老中蕴含着勃勃生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可阻挡的力量。

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3)

清代嘉庆年间重修了这口五眼井,嘉庆字样的石碑在井的右侧,上刻”五眼井”,光滑的石条上有五个井眼,于是村名便得“五眼井村”。恰巧有村民前来打水,便讨要一杯品尝,果不其然,甘甜可口,清澈透明,有泉香而酒冽的味道。这口井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村民。

浓密树木掩映下的“五眼井村”,在岁月的光阴中是如此的恬静怡然,幽静绝尘,数百年的老槐树被战火几尽烧毁,但近几年又发侧枝,焕发了青春,枝繁叶茂,越发显得古朴厚重悠久,古朴得令人不舍轻易回归凡尘。

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4)

很多像我一样慕名来五眼井村探古寻幽的人,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失望,偌大的一处村子,只有零散几处还保留着原生态的老院老屋,而它们和斑驳的石阶小巷一样、历经沧桑的古槐,保留了人们对古村的向往和追忆,随着老一辈一辈的故去,只能是给后辈留的是一种叫乡愁的念想。

这一处规整的石墙,古院落为天齐庙,占地约二亩多,正门朝西,两棵古柏环抱左右,院内古建筑两座,西边是天齐殿,东边稍靠前的是圣母殿,因年久失修,傍边的配房己落架,岌岌可危了。

在正殿东边,平行分布着一座观音殿,规模比正殿要小一些,小小的观音殿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殿门两侧的两个窗户都是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金钱窗”,非常精致,也透着一种神秘。

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5)

规模不大的天齐庙,却同时供奉着道、佛两家神灵,一方面体现了五眼井村百姓的包容大度,信仰不同,和谐共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历史上多种宗教取长补短的现象曾长时间存在。

天齐殿为一三开间的大殿,砖石结构,青砖青瓦,前脸出厦,屋中间起脊,殿内及四周皆有绘画,内有石碑多处,大都模糊不清了,大门口处的一方石碑上,依希能辨大清乾隆字样,西墙上重修天齐庙落款为,大清同治二年勉强能识,但关于天齐庙最早的建造年代己无从查考了。

作者,于荣华,退休职工,64岁。

爱好就近的民俗古老的传说并记录分享。

青未了兄弟情深(青未了情未了)(6)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