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安禄山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

(说历史的女人——第756期)在大唐的众多名将中,哥舒翰可谓是最有争议的一位。一方面,他被人认为是战神,还曾被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盛赞,甚至他的威名曾让不可一世的枭雄安禄山忌惮;但另一方面,他又被认为是历史的罪人,在安史之乱中,让安禄山忌惮的战神哥舒翰,为何哭着出战安禄山?结果又是怎样?为何遭到世人唾骂?或者说让安禄山忌惮的战神哥舒翰为何最后兵败投降,难道他的“战神”是假的?哥舒翰究竟是英雄还是罪人?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李白和安禄山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1)

在唐朝时,曾经在西北流传着这样一首歌颂哥舒翰的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从民歌中足见哥舒翰的战神风范。

如果你认为民歌不足为据,指不定是谁胡编的,那么请看跟哥舒翰同时代的诗仙李白怎样形容哥舒翰,他在《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一诗中这样赞美哥舒翰:“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诗中的哥舒翰简直神一般的存在,李白竟然用史上著名的战神卫青和白起来对比哥舒翰,并且可以看出,在李白眼里,哥舒翰是完全碾压卫青和白起的。但是有人会这样说,李白毕竟是浪漫主义诗人,说话好夸张吹牛,他曾经把头发说成三千丈那么长(白发三千丈),曾把雪花说成席子那么大(燕山雪花大如席),所以他的话不足信,那么咱们再看看现实主义大师杜甫怎么说哥舒翰。

杜甫曾为哥舒翰做了一首长达40句的长诗,即《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杜甫可以把哥舒翰列为“第一功”,可见哥舒翰的战神地位了。如果你认为诗人都太情绪化,说话八成不靠谱,杜甫说的也不足信,那么咱们就从历史记载中来回顾一下,到底哥舒翰能不能成为战神。

哥舒翰的征战经历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这个三个阶段里有代表性的战役有四场。咱俩挨个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战,苦拔海之战,哥舒翰一战成名

跟大多唐朝名将不同的是,哥舒翰并非是一个汉人,他是西突厥哥舒部落人,父亲为突厥人,母亲为胡人,所以他骨子里天生就带着一股野性彪悍的味道。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他的父亲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所以他家在当地也是豪门,哥舒翰天赋异禀,自小就练就一身武艺,但他也不是莽夫一个,也喜欢读书,像《左氏春秋传》、《汉书》等,他早就研读过,所以他也算是文武双全,而且为人仗义重诺。但由于他生于官宦之家,也曾是一个地道的纨绔子弟,声色犬马,喝酒赌博,基本样样精通。所以年轻时他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直到他父亲去世之后,到他四十来岁的时候,才开始奋发,立志当一名为国立功的战将。

哥舒翰开始是在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王倕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之后把这里交给哥舒翰管理,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从这里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公元746年,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发现哥舒翰是个人才,便提升他为衙将。后来又升任他为左卫郎将。不久哥舒翰就迎来了自己的成名一战,即苦拔海之战。对手是来犯大唐的吐蕃人。此战中哥舒翰勇猛无敌,简直天将下凡。当时他只带了一小队士兵,而吐蕃军数倍于他。吐蕃军分成三队,从山上接连冲下,哥舒翰一根长枪对敌,一如当年长坂坡上的赵子龙,勇猛无敌,直到把长枪都打断了,用半截枪接着干。《唐书》中这样形容:“翰持半段枪迎击,所向辄披靡,名盖军中”。他一战成名,被授右武卫将军。

第二战:“收麦”之战,哥舒翰大开杀戒

公元747年,哥舒翰充当陇右节度副使、河源军使。这年,哥舒翰又打了一个漂亮仗,因是在收麦季节为收麦一事而打的,权称“收麦”之战。哥舒翰戍卫这里之前,每年麦熟季接,吐蕃便出动大批兵马至积石军(今青海贵德)等地抢收粮食。因其势力很大,且出没不定,唐军守将无人能防御,这里曾被人戏称“吐蕃麦庄”,就是唐朝为吐蕃人种麦的地方。

哥舒翰来此就职后,为了大唐的荣誉,决定改变这一现状。这年麦熟时,他派部将暗中引兵到积石军,埋伏下来等待吐蕃军前来偷割麦子。当吐蕃的五千骑兵抵达时,哥舒翰在城中率领骑兵突然冲出,给吐蕃兵来了个迎头痛击,部下伏兵又起,合力大战敌军,吐蕃全军覆没,连一匹马也没有回去。此战哥舒翰表现凶悍,一如当年的少年罗士信。

罗士信14岁时曾在战场上枪挑敌军将领,割下首级抛向空中,然后等人头从空中掉落之时,再用长矛稳稳接住,震慑敌军。而此战中的哥舒翰也不遑多让,他则是用长枪刺中敌人喉咙,然后把整个人往空中嗖地挑出三五尺高,然后再让对方摔落于地,死法极惨。此战后吐蕃人再不敢来偷割麦子了。哥舒翰对于吐蕃人成了凶神一般的存在。

李白和安禄山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2)

第三战:石堡城之战,哥舒翰最辉煌一战

哥舒翰最辉煌的战绩是收复河西重镇石堡城一战。这也是唐玄宗后期为开疆拓土发动的一次标志性战役。石堡城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城中,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一向为吐蕃军的前沿阵地,吐蕃动用全国的力量防御石堡城。唐军数十年来曾多次试图夺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这次,唐玄宗势在必得,将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几以倾国之力,奔袭石堡城。

此战是一个攻坚战,公元749年六月正式打响。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哥舒翰带领唐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猛攻数日,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终于攻下了石堡城。此战斩杀吐蕃人无数,俘虏四百人,包括大将铁刃悉诺罗等。

此战轰动天下,这一年,李白恰在江南,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再度诗兴大发,写下一首诗,有这样的句子:“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以此来抒发自己不能像哥舒翰一样建功立业的感慨。

第四战:灵宝之战,哥舒翰的滑铁卢之役

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派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征伐叛军。由于准备仓促和轻敌之故,封常清兵败洛阳,同高仙芝退守潼关。潼关做为关中的门户,易守难攻,只要守住此关不失,则朝廷无事,叛军必败。但高仙芝和封常清二将遭宦官边令诚诬陷,被唐玄宗斩首。战事陷于被动。无奈,唐玄宗派哥舒翰御敌。但此时的哥舒翰已不是之前的战神了,不仅年事已高,关键是他长期以来纵情酒色,搞垮了身体。他在一次洗澡时突然中风,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此时正在京师卧床养病。

李白和安禄山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3)

但心急的唐玄宗为了尽快平定叛军,命令哥舒翰带病出征。此时的哥舒翰基本废人一个,就极力推辞。然昏庸的玄宗不允,硬是把他逼到了战场上。于是哥舒翰只得率军20万奔赴潼关战场。

哥舒翰采取的战略跟高仙芝、封常清一样,就是坚守,潼关固若金汤,叛军无可奈何,连续进攻半年都徒劳无功。安禄山已经难以支撑下来,如果接着坚守,则叛军必撤,安史之乱可能就要结束。但此时,历史给开大唐了个玩笑。杨国忠利用唐玄宗的急躁心理,力主唐军出击,同叛军决战。唐玄宗便命令哥舒翰进军。哥舒翰再三劝谏无效之后,只有奉命出战。

这时,久经沙场的哥舒翰犯了一个错误。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四日,哥舒翰“恸哭出关”。就是在朝廷的逼迫下,他大哭了一场之后,出征打仗。这就犯了战前大忌。对于唐军来说,主帅丧失信心,首先挫伤了自己的锐气。唐军驻扎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此地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叛军依山傍水精心布阵,给唐军打了个伏击。

叛军把唐军诱进这条狭窄的山路,然后从山上滚下无数的树木巨石,唐军在隘道上没有周转余地,死伤惨重。哥舒翰见大势不好,急令毡车在前面开路,叛军早有准备,又把数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很快谷中烈焰熏天,唐军看不清目标,只知道胡乱放箭,直到日落时分,弩箭用尽,才发现没伤到敌人分毫。此时,又一波叛军精锐从唐军背后杀出,前后夹击,唐军乱作一团,溃散逃命,掉进黄河淹死的就有几万人。

黄河边的唐军争相挤上运粮船逃跑,由于超载,几百艘运粮船最后都沉入了黄河。最终上岸逃生的士兵仅有十之一二。随后逃往潼关的唐军又掉进潼关城外的堑壕里,又死了许多。最后哥舒翰所率的20万大军,仅仅剩下八千人。哥舒翰遭到了他一生中的“滑铁卢”。后来曾经大赞过哥舒翰的诗人杜甫也在他的《潼关吏》中不无感慨:“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

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叛军周旋。可此时哥舒翰的部下火拔归仁等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叛军,他劫持了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面对安禄山,一世英勇的哥舒翰此时却完全丧失了自我,居然跪在对方面前,伏地谢罪,还称安禄山为陛下,但求饶命不死,他还担保说他可以招降其他唐将。他的屈膝投降受到当时人的唾骂,也给后人留下笑柄。不过安禄山并没有重用他,也没有释放他,还把他在洛阳囚禁了起来。

到第二年,757年,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被唐军打败后,在洛阳逃跑之前,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一代名将哥舒翰,就这样窝囊地死掉了。

这就是哥舒翰一生的主要战事过程。他曾经辉煌过,但最终以悲惨、屈辱收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从成功到失败,从英雄到罪人的过程,只是这个结局来的过于急促,让人猝不及防。

那么哥舒翰究竟配不配战神的称誉呢?他的战神是假的吗?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

如果单从他的战绩或者在战场上的神勇表现来看,笔者以为当然配得上。因为战神也不是不会失败,一胜到底的,比如战神项羽,也是以失败收场的。但项羽兵败乌江是如何表现的?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让我屈服给你说句好话?门都没有!老子即便有逃生的机会,还无颜见江东父老呢。而哥舒翰怎么做?所以,从面对死亡的态度上看,哥舒翰比战神项羽差之远矣。

如果你说,西楚霸王项羽是西汉人,在唐朝人看来,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此一时,彼一时也,岂可同日而语?再说,项羽那人性子太烈,自视甚高,眼里容不下沙子,他根本就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不过是一小混混,让他一个盖世英雄跟一个小混混低头,面子上挂不住,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所以项羽要选择自杀。而哥舒翰面对的安禄山也是一个枭雄,跟刘邦不是一个层面的人。所以拿项羽跟哥舒翰比,不太公平。好,那么咱们再换一个战神比较一下。

咱们不妨用唐朝的另一位战神,即大家熟知的李靖来对比一下。我们知道,李靖也是大唐不折不扣的一位战神,他一生战功赫赫,几无败绩。哥舒翰跟李靖应该有可比性吧。首先都是唐朝人,年代相近;还有一点是,李靖跟哥舒翰一样都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人物,李靖甚至比哥舒翰成名更晚,是在中年时,差不多50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走向历史舞台。

李靖自小就胸怀大志,并且熟读兵法。也就是说,李靖的知识储备是哥舒翰所不具备的。纵观哥舒翰一生,主要还是在武力方面,从第一战断枪杀敌的苦拔海之战,到后来的全歼敌军的“收麦”之战,再到艰难的石堡城攻坚战,哥舒翰都是把勇猛发挥到淋漓尽致,他像一个无坚不摧的勇士,其中的智慧含量并不高。所以,首先哥舒翰跟在兵法和谋略上跟李靖相比,差之甚远。

其二是,李靖可没有纵情声色这样的坏毛病,他只知道研习兵法,然后领兵打仗。顶多的带两个门生,学习兵法。而哥舒翰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都干些什么?一是,纵情酒色。他为什么最后是带病出征?是因为让酒色搞坏了身体,还不到退休的年龄,便卧床不起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他从小就养成的纵情声色、喝酒赌博的坏毛病,其实一直都伴随着他,只是被他后来的辉煌战绩暂时掩盖了而已。他40岁开始发奋,其实许多坏毛病已经养成,如果他没有坚定的信念的话,是很难脱胎换骨的。

还有就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哥舒翰显然没有李靖圆融,没有像李靖那样的超然物外。李靖不会参与朝臣的勾心斗角之中。而哥舒翰是陷入了朝廷各种势力的纠缠之中,跟别人拉帮结派,尔虞我诈,相互陷害等,他也是许多龌龊事情都干过。比如他开始是跟杨国忠联合;而杨国忠的死对头李林甫则是安禄山的同党,杨国忠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以后,就拉拢哥舒翰,打压安禄山。这样哥舒翰就跟安禄山有了矛盾。前面说过,安禄山是忌惮哥舒翰的。何以见得?有一次唐玄宗安排宦官高力士宴请哥舒翰和安禄山、安思顺三人,因为皇帝也知道他们三人关系不和,都是朝廷重臣,皇帝想借机说和他们。但在宴席上,发生了一件事。

李白和安禄山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笔下的战神哥舒翰(4)

​安禄山趁着酒兴,主动向哥舒翰示好,说“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咱哥俩的血脉如此类同,怎能不亲近呢?”哥舒翰向来不买安禄山的账,他说:“古人云,野狐向着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尽心呢!”安禄山认为他在讥讽自己是胡人,心中不爽,于是指着哥舒翰大骂,“你这突厥竟敢如此说话!”

哥舒翰腾地站了起来,正要回骂,眼看双方剑拔弩张,善于察言观色的高力士连忙起来拉住了他,这才避免了一次争斗。若不是和事老高力士在场,哥舒翰说不定跟安禄山就打了起来。所以安禄山对在战场上不要命的哥舒翰是比较忌惮的。

安禄山是杨国忠的死敌,所以哥舒翰就一直被宰相杨国忠拉拢,哥舒翰也因此官运亨通。不过后来杨国忠又跟哥舒翰翻脸,哥舒翰曾密谋要杀杨国忠,所以杨国忠又开始害哥舒翰,让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带病出征。哥舒翰一直陷入朝廷的内斗中不能自拔,他还为了自己的私怨诬陷安禄山的堂兄弟安思顺,而安思顺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能臣。如果安思顺不早死,可能安禄山反不起来,即便反了,唐朝不会猝不及防。因为安思顺屡次提醒朝廷,安禄山此人不可靠。可如此一位朝廷重臣,竟被哥舒翰以私怨给陷害了。陷害忠良,这哪是一个战神的风格?

从以上分析可知,哥舒翰既比不上刚烈霸气、看重气节的战神项羽,也比不上儒雅大度、深知兵法的李靖,那么哥舒翰还配称战神吗?当然,他为大唐立下的赫赫战功是不能否认的。而他的战神称号虽不能说是假的,但也明显成色不足,或者说,他还不足被封“神”。

参考资料:《唐书》《资治通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