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虽只有短短四句,却情景交融,意境朦胧,把诗人心中的思念与关切,惋惜与同情,全部化作一个“愁”字,交付给了天上明月,凝聚在了四句诗中……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2)

诗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即听说;“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与李白是同时代诗人,也是李白的好友;“左迁”,就是降职、贬官,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3)

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贬放岭南,天宝四年谪迁江宁丞,天宝七载,再贬为龙标尉。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4)

“龙标”,是唐代一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遥”指遥远;“此寄”就是指这首寄给王昌龄的诗,“寄”原指托人递送,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指“托人递送的东西”,语境义就是“托人递送的诗”。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5)

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6)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廉正高洁的操守。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7)

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以后,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从远道寄给王昌龄,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诗篇的前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柳絮已落尽,布谷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8)

“杨花”,指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杜宇”;“啼”,意为叫;“龙标”,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故这里指王昌龄;“五溪”,指在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形象,“无情有思”的杨花,在愁人眼中,往往“点点是离人泪”;“子规”,啼声哀切,所谓“杜宇声声不忍闻”。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9)

这里诗人所以在繁花杂树中独取杨花,在诸多禽鸟中特选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着三方面的意义。

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是在暮春;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0)

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用这两个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

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1)

总之,这一句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渲染了凄凉哀愁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诗人紧扣诗题,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指听说,从中我们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2)

在唐朝时,常以贬地距离京城长安的远近来衡量贬官罪责的轻重,王昌龄只因“不护细行”,竟然被贬到比五溪更远的地方,也可见当时世道的不公。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3)

这一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流露出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挂念之情。诗篇的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4)

“寄”,这里指托付;“与”指“给”;“夜郎”,地名,在我国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北怀化境内。

这两句诗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也再扣诗题中的“遥有此寄”四字,从而全面坐实了题意。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5)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这里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6)

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如比李白早些的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是:“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7)

这里写的是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思妇与游子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思妇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当然了,能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在李白之前似乎还不曾有过。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8)

总之,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了诗人和王昌龄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它能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被贬人。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19)

这里诗人将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语不繁,情深厚,是李白的这首诗;未相见,其情远,是李白的这首诗;情景交融,明月寄情,更是李白的这首诗。

我把将心送明月(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20)

这首七言绝句,选择了杨花、子规等景物,运用想象,借明月寄情,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正可谓:“将心托明月,寄情入君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