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

最近国产良心剧《长安十二时辰》火爆全网,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然而网上有很多观众发出了疑问,长安城如此宏大,人口甚至多达百万。区区几十个胡人,为何自信能烧毁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的长安城?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是不是马伯庸、马亲王太过夸张?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1)

在这里,笔者要很负责任的说一句,马亲王的设定是有依据的。这是因为反派龙波手中的武器——“阙勒霍多”不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而且威力可怕至极,堪称古代的重磅燃烧弹。

希腊火:“阙勒霍多”的源头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龙波、鱼肠等人阴谋毁灭长安城。为此,他以运送“墨料”为名,将大量“石脂”(其实就是石油)运进了长安城。此后,龙波一伙对这些石脂进行了深加工,加入了许多原料,最终制成了所谓“猛火”。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2)

而这个“猛火”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从其前身——“希腊火”来说起了。

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人在穆罕穆德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强大。他们同时向东西两方面发动扩张战争。在东部,他们灭亡了萨珊波斯帝国;在西面,他们攻占了拜占庭帝国所统治的中东与北非。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3)

为了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准备直接从海上攻取他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公元678年开始,阿拉伯海军在哈里发穆维雅的指挥下,从马尔马拉海东南沿岸的基兹科斯(Cyzicus)出发,每年都会对君士坦丁堡展开袭击。

为了破解阿拉伯人的海上封锁,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四世向全国发布“求贤令”,希望能够找到破敌之策。最终,一个叫佳利尼科斯(Callinicos)向皇帝献上了一个秘密武器。

佳利尼科斯,本是叙利亚的一共建筑工,在寻找和研究建筑用防水材料时,对炼金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他经过了多次化学实验,竟无意中发明一种可以在水面上燃烧的“黑油”。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4)

这种黑油的主体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石油,然后混合了易燃树脂和硫磺等物质,形成了一种黏稠的油脂。它附着力强,容易点燃,但不具有爆炸力,因此很容易现代和运输。此外,这种油脂非常轻,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和燃烧,还能很轻易地附着于物体表面,一旦燃烧起来便不死不休。最终,拜占庭人将这种秘密武器命名为“液体火焰”。而阿拉伯史料,将之命名为“希腊火”,毕竟拜占庭帝国的主体民族就是希腊。

公元678年6月25日清晨,阿拉伯帝国海军千余艘战船,10万大军,在埃米尔法德拉的带领下,向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而拜占庭一方,他们实现布置了大量小船在君堡城下海面上喷洒希腊火,等待阿拉伯战船靠近。随后,他们利用火箭点燃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希腊火,进而引发了一场滔天大火。

在阿拉伯人的意识里,水与火是不相容的,而“希腊火”竟然能在水上燃烧和蔓延,这让他们恐惧不已。在可怕的烈焰中,三分之二的阿拉伯战舰几乎全部烧毁,损失数万人。在退却中,阿拉伯人又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最终只剩十余艘木船返回。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5)

不久后,拜占庭海军发动反攻,在小亚细亚的西莱夫基亚港大战阿拉伯海军主力。他们利用顺风,让希腊火漂至阿拉伯战船下,再次进行了一场火攻。此战中,曾经强大的阿拉伯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再也不敢对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

公元717年,阿拉伯海军恢复了元气,他们使用2650艘战船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切断了该城的补给。为了破局, 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多次利用希腊火,瓦解了敌军攻势。由于畏惧可怕的希腊火,占据人数优势阿拉伯海军竟寸步不前。

一年后,阿拉伯人海军因补给耗尽,被迫撤军。但在回军途中,阿拉伯人再次遭遇了希腊火的袭击,数十艘大船和1800只各类小船几乎全部被烧毁,残余舰船毁于风暴,最终仅有5艘船返回国内。在这次火攻中,阿拉伯人损失了10万人。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6)

公元914年,罗斯大公伊戈尔率领号称战船数千艘的罗斯舰队横渡黑海,奔袭君士坦丁堡,而拜占庭一方仅派出15艘战舰对敌。在敌国海军进入预定埋伏点后,拜占庭再次放出希腊火,强悍的罗斯人几乎全军覆没。

可以说,可怕的“希腊火”保住了拜占庭帝国的国祚,直到1453年才告灭亡。虽然希腊人极力保护“希腊火”的秘方,但是其配置的方式,仍不可制止的泄露了,最终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

最早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

“希腊火”,给阿拉伯大军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为了击败敌人,阿拉伯人最终破解了“希腊火”的秘方,并将之用于战争。沿着丝绸之路,希腊火不断东传,最终被中国人所掌握。而中国人将这种引火物称为“猛火油”。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7)

根据五代时期的《吴越备史》记载:

“火油得之海南大食国,以铁筒发之,水沃,其焰弥盛”。

这里的大食国,就是阿拉伯帝国。本书提到,猛火油可以在水上燃烧,水越多烧得越旺,而猛火油的发射方式,是以用铁筒喷射。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8)

根据拜占庭和阿拉伯史料记载,这里的猛火油几乎就是前文提到的“希腊火”。根据史学家兼拜占庭公主安娜·科穆宁娜在自己史书中的记载:

“皇帝知道 比萨人擅长海战,因而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甚感忧虑。故此,他命令匠人用铜抑或铁,铸造起狮子或其它陆上猛兽的头像,兽口要全部张开,然后把它们安装在所建造的每艘船的船头,让人一看到它们,就会心惊胆战。随即,他命人在兽口之中接上管子,以便正对敌人喷射火焰,给人以野兽吐火的印象”。

根据科穆宁娜公主的描述,“希腊火”是用一种虹吸管喷出,就像是一种火焰喷射器。

“希腊火”传到中国后,其工艺得到了保留,而中国人也将这种海战兵器改造成一种陆战兵器。在宋代《武经总要》中,曾记载了一种名为“猛火油柜”的武器。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9)

据记载,“猛火油柜”整个柜体由熟铜制成,柜内装有易燃的猛火油(石油),柜体上部有一个带有盖子的注油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柜体上方有四个垂直于柜体的铜管,管上接有一个圆柱形唧筒。四个铜管实际承担了抽油管的作用,唧筒通过铜管与柜体相通,这样就形成一个油压泵。泵内置有一支名为“拶丝杖”的木质双活塞、双喷嘴装置。

猛火油柜在使用时,一般先要从注油口加入三斤左右石油。接着点燃点火引信,使得火楼内部形成高温腔体,并传导至黄铜所制的喷油管,进而对武器进行预热。向前推时,将液体通过喷嘴推入装置的前端,然后用力向后拉手柄,把液体压入圆柱形唧筒,经由内部的管道进入前部的喷嘴,火焰喷射器前方的火楼将燃烧的石油喷出,精准地打击目标。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10)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威力十足,“放猛火油, 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若水战,则可烧浮桥、战舰,于上流放之,先于上流簸糠粃、熟草,以引其火”。猛火油柜可用于水战、防御工事、城墙或掩护士兵进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能给对方造成极大的震慑和伤害。

对此,李约瑟认为猛火油柜乃是近代火焰喷射器的鼻祖,这种猛火油机,很像希腊火。然而与希腊火不同,中国人在猛火油柜中加入火药进行引燃。希腊火依靠空气中氧的助燃作用才能燃烧,只是速燃之物,而火药却可以在无氧的情况下燃烧,属于爆燃之物。这是希腊火与火药的根本区别。使用希腊火时必须先点燃之,而火药却无需在施放时直接点着火药,在运行过程中火药并不燃烧,只在射中目标之后火药才被引燃,产生的燃烧也远较希腊火强很多。

“希腊火”能否烧毁长安城?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内鬼(长安十二时辰的反派为自信能烧毁长安)(11)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反派龙波等人运入了大量“猛火”。狼卫首领曹破延闻到后曾说:“这种东西我曾在战场上遇到过。”联想到剧中曹破延等人曾与阿拉伯人进行过交战,因此可以推测,龙波等人口中的“阙勒霍多”,就是阿拉伯人抄袭自拜占庭人的“希腊火”。

此外,剧中徐宾也曾说,这种猛火油难以扑灭,不死不休,也符合史书对于“希腊火”的描述。从时间上,也能对应。

若在长安城内,龙波真能引燃如此巨量的“阙勒霍多”,以“希腊火”动辄烧死数万人甚至十万人的战绩,还真有可能做到。若无李必、张小敬等人的活跃,百万人口的长安城或许真要面临一场惊天的浩劫。

参考文献:

1.苏聪:拜占庭海军秘密武器希腊火探析,《史学集刊》

2.彭俊:地狱之火便携式火焰喷射器发展简史

3.C.P.Tsangadas, The Fortifications and Defenses of Constantinople[M],NewYork,1980.

4.Alex Roland,Underwater Warfare in the Age of Sai [M].Bloomington, 1978.

5.J.R.Partington,History of Greek Fire and Gunpowder[M].Cambridge 196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