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湖区域美文(报告文学绿道11)

刚刚过去的“八一”建军节,全面拉开了2018年征兵工作的大幕,又有一大批莘莘学子携笔从戎,即将踏上充满挑战的人生大道。这是一条绿色的大道,大道上洒满阳光,鲜花盛开。这是一条宽广的大道,大道上充满热爱、血性和奉献。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以文字和播音相融合的形式,推出报告文学——《绿道》,讲述了35年前一位高中学子参军入伍,通过不懈奋斗成长为一名优秀中高级指挥军官的从军历程,其中真实生动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坚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投身强国强军的时代浪潮。看故事,听故事,感受充满魅力的军旅故事——我们共同经历的绿道。

白鸟湖区域美文(报告文学绿道11)(1)

下篇:底气

1、梦回吹角连营(一)

公元2005年。

黄明村离开连队那个家已经整整十年了。

十年间,当初的湖北省军区司令部直工处正连职干事黄明村,已经成为了如今的政治部秘书群联处副团职秘书。

岁月在流逝,年龄在增长,职务在进步。

可是,这一切,始终不能解开他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那就是,当年在“红军团”、“XXX师”和陆军学院,点燃起的对一线作战部队生活的渴望之火,从来不曾熄灭;金戈铁马、壮怀激烈之情,与日俱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看新兵入伍,听连营的号声”……多少古今伟大诗人这样的诗句,让他百读不厌。夜深人静,每每重读,依然觉得心领神会,激动不已。

梦想成真。

2005年12月,黄明村被任命为某舟桥旅政治部主任。显然,对他来说,这并不仅仅是从副团职到正团职的级别提升。

舟桥旅是湖北省军区唯一一支作战部队。 在未来反侵略的战争中,他们担负着从上游三峡到下游九江的长江上开辟通道,以保障我军战略预备队和重要物资的前运后送。具体的作战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必须在这1030公里长的任何一个地段,以最短的时间,架设出一条能行驶汽车、装甲输送车、坦克和各种火炮等大型装备的舟桥,以保证千军万马、滚滚铁骑从长江上顺利通过。

舟桥旅还是全军12支抢险救灾应急部队之一。每年的长江汛期,舟桥旅必是抗洪抢险的机动性最强的突击力量。人们一定还会记得,在1998年的夏天,在那场震惊世界的人与洪水的生死搏斗中,舟桥旅的官兵们,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段,被驻地人民群众誉为“水上劲旅”、“生命之舟”。他们用生命保卫着长江两岸人民群众的安全,用热血在滔滔的长江水上,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为此,他们被广州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旅”的荣誉称号。

黄明村要去的就是这么一支部队!如果仅用激动和兴奋来形容他接到命令时的心情,显然并不十分到位。终于圆了十年的梦想,似乎用什么样的语言都难以完整和准确地表达他此刻的心境。

正式命令是12月份下的,但由于在省军区机关的工作,一时还脱不了手,特别是由他具体操办的元旦春节期间的两项活动,还有两份机关文字材料,必须全部完成以后才能去舟桥旅上任。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地在机关站好最后一班岗,同时,也积极地做好去舟桥旅上任的准备工作。这期间他也听到不少亲朋故交、同事战友对他去舟桥旅任职的议论。大多数人都认为,军人嘛,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还穿着这套军装,组织上让你去哪就应该去哪,无可厚非,也没有任何打商量、讲价钱的余地。也有人说,其实,要解决由副团到正团的职务问题,在省军区这么大的机关,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根本没有多大的难度,快四十岁的人了,放着安稳的大机关生活不过,还去作战部队吃那份苦,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再说了,他还有两个刚上小学的双胞胎儿子,今后就基本上全交给夫人照顾了,何苦呢?

听到这些议论,黄明村都报之一笑,不作任何解释。他想,这也无法解释。他不可能把自己从卖西瓜到当兵、从在“红军团”到XXX师两次考军校、从陆军学院到大洪山带那11位战士再到警卫连任指导员的经历,全给人家讲一遍吧?如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比喻与很多朋友的差异,似乎太拔高了自己,这也不是他的原意。但是,确实是很少人能理解自己那种“梦回吹角连营”的情结。他并不因此而气馁,更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相信时间。他相信时间能帮助别人理解自己。

2006年3月初,黄明村到舟桥旅走马上任。从此,他就像一只上足了发条的钟表,铿铿锵锵的脚步声,遍布全旅武汉、黄石、黄冈三个营区。

旅政治部主任是旅党委常委,围绕党委的统一的工作部署,在旅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全旅的各级党委和支部的组织建设、副团以下干部队伍的培养与调整,宣传口的教育、新闻、文化,以及群众联络、军民关系、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没有一项不重要的,更没有一项可有可无的。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一项政治部门的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保障与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黄明村作为政治部主任,他先是把政治机关的工作,尽快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带领机关人员,一头扎进基层,深入了解基层分队干部战士的所思所想,发现问题和基层同志们的困难、要求,及时反馈到党委会上,为党委出谋划策,为部队中心工作搭桥铺路。半年的时间内,他参加了全旅所有的XX个营级党委和XX个连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与XXX名连以上干部单独谈过话,对营连的工作和营连干部,不说是了如指掌,也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黄明村知道,自己对舟桥业务,完全是外行,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必定会影响自己做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成色。所以,每到一个分队,他一定要求自己到训练场去亲眼看一看,甚至亲身体验体验。在79特种舟桥分队,他一定要上到桥板上,把官兵们操作的全过程,看仔细,摸清楚。到了184特种舟桥分队,部队在长江上进行航行训练,他一定要坐到驾驶舱内,跟随官兵到风浪中去走一趟,掌握架设浮桥与门桥的区别,开设浮桥渡场与门桥渡场的不同。他说,这些看起来似乎和政治工作相距很远,甚至与政治部主任份内工作毫不搭界,但如果不这样,我这个舟桥门外汉,就永远不可能和官兵们融为一体,也永远掌握不到最新鲜的第一手材料,更谈不上当好旅党委的助手了。

舟桥旅每年的九月份前后,都有近两个月的野外驻训,期间都要在广州军区和湖北省军区编成内,进行一年一度半个月到二十天的实兵实弹演习。

2006年的野外驻训和实兵实弹演习,在舟桥旅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这次的演习阶段,上级指示舟桥旅要在黄石江段的戴家洲,架通1320米长的长江主航道,届时,必须保证湖北省战略预备队的所有重装备,从桥上顺利通过。自从舟桥旅成立以来,二十多年了,这是第二次架通长江主航道。这一行动,需要在长江主航道上下游50公里封航一天。长江主航道封航,非同小可,必须有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联合批复,长江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才能允许实施,并给予全力配合。

这次架通长江主航道与第一次已经相距十五年了,旅里官兵组成已经是换了三茬甚至四茬,也就是说,全旅几千官兵之中已经很难找到参加过上一次演习的同志了。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的舟桥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且看旅政治部专为这次演习主办的战地快报《舟桥兵赞歌》,9月3日出版的第一期上的一条消息:

“8月30日上午,我旅部队从两个区域向黄石地区机动,集结进驻旅教导队,这标志着我旅部队从分片训练转入集中合训阶段。9时,在旅党委统一组织指挥下,旅直属队、机关先遣工作组及保障人员在余政委和政治部黄主任的带领下,从武汉经武黄高速公路于10时30分安全到达教导队。黄冈片的部队,在杨参谋长、后勤部孙部长的带领下,出动兵力XXX人、车辆XX台、门桥XX个,分水、陆两路向集结区域机动。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军,三路大军胜利会师。官兵们士气高涨,精神饱满,不顾舟车劳顿,迅速开展宿营、警戒、整理物资器材、恢复秩序、熟悉环境、了解社情民情等工作,各项工作安全顺利,为驻训演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这一消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舟桥旅数千名官兵,已经如箭在弦上。这里我们不能不介绍一下名为《舟桥兵赞歌》的战地快报。这是作为政治部主任的黄明村精心之作。其实,黄明村手下参加演习的只有六个同志,他要求大家必需全力以赴,一个人当两个甚至几个人来用。为了办《快报》,他们花了两万块钱,提前买了一台性能非常好的复印机,要用最好的纸张,每期八开纸四个版面,套红报头,虽然仅是训练简报,但看起来非常上档次,有品味。黄明村在亲自写的《刊首语》中,这样说:“金戈铁马跨天堑,浩波江上绘彩虹。伴随着夏日的清风,我们从武汉南望山麓走来,我们从东坡赤壁走来,汇集在长江黄石段的戴家洲。”“亲爱的战友,随着‘XX—2006’演习帷幕的拉开,我们战地快报《舟桥兵赞歌》与您见面了。”“战地快报版面虽小,但她旨在将九月的舟桥兵的辉煌浓缩定格,把我们火热的训练生活和新一代舟桥兵的风采,一一展现出来。她面向基层、面向官兵、面向长江……”快报除了及时报道演习指挥部的重大指令外,黄明村还设计了若干个专栏:《江上练兵曲》、《群英谱》、《连队新事》、《谈心天地》、《鱼水情》,以及文艺副刊等。可以说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快报每五天出两期,每一期的头版文章全由黄明村亲自撰写,其它版面,几乎全部经过他修改过,所有的文章标题全由他亲自拟定。因为白天他要参加旅党委的活动,办快报全要靠夜间,连续近一个月共出十期报纸,他每天晚上休息不到三个小时。天一亮要保证新一期报纸,发到全旅每一个排以上单位和旅机关首长与总部、两级军区在演习现场的工作组、导调组,并且尽量及早送到省军区首长和机关有关处室,便于方方面面的首长们,及时了解和掌握部队动态。每当新的报纸到了连队,官兵们争相阅读,战士们反映说:“这才是我们的报纸。上面登的全是我们的名字我们的事。”

这让我们很容易想起26年前,作为“红军团”一名新兵的黄明村,在连队办黑板报的情景。

9月21日9点05分,随着王旅长一声令下,舟桥旅数千官兵,在长江主航道戴家洲江段展开了“XX—2006”实兵演习。他们仅用了36分钟,第二次在长江主航道架通了1320米长的浮桥。这次演习,对高技术条件下开设浮(门)桥渡场遭受敌空袭时装备保障等五个科目进行演练,研究探讨联合作战条件下舟桥部队装备保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部队整体的战斗力。

当天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三分钟的时间报道了舟桥旅官兵架通长江主航道的过程和之后战备预备队大型装备顺利从浮桥上通过的情景。之后,连续几天军内外新闻媒体,对此作了详细报道。11月份的《解放军画报》,用四个页码的版面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通栏标题,展示了舟桥旅官兵在复杂敌情的条件下,征服长江天险的风采。这些,当然与黄明村的辛苦工作,是分不开的。

在部队驻训期间,黄明村考虑全旅数千官兵,由于平时营区分三个片,很少有机会能够像现在这样集结在一起,建议训练间隙,在黄石教导大队操场举办一台战士们自编自演的大型文艺晚会,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增强斗志。旅长、政委一致同意。黄明村代表政治部在党委会上领受了任务后,他动员全旅文艺骨干,积极排练,有些节目他亲手进行修改,并请来了地方的专家进行指导。演出非常成功。连从北京、广州莅临的首长们,都边看边兴奋地说:“真想不到,舞台上为我们作精彩表演的,竟然是你们舟桥旅的官兵!”

演习结束后的总结大会上,省军区首长说,“XX—2006”演习成功,每位在架桥一线战斗的官兵,都应该立功。同时,舟桥旅政治部的政治工作,出新,到位,也功不可没!(据南部战区公众号)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