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说的菜开花了(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

《诗经》开头就是《关雎》,为什么孔子要将《关雎》放在305首的第一首?传统的观点认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中,夫妇为人伦之本。没有夫妇,其他的关系都不可能产生。而现代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位男青年追求心爱的女子的思想活动而已,并未有夫妻之实。我们暂不讨论用意如何,只来说说该诗中出现的,也是《诗经》中的第一株植物“荇”,所谓“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吧。

诗经中说的菜开花了(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1)

“参差荇菜”在《关雎》诗中前后出现了三次,写“荇菜”

在水中随波摇荡的样子。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水生植物,应该有细长的茎。荇在古人的笔下并不罕见: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水荇参差动绿波,一池蛇影噤群蛙。(辛弃疾《鹧鸪天·水荇参差动绿波》)

回渠转清流,藻荇相因依。(秦观《寄曾逢原》)

雨过荒池藻荇香,月明如水浸胡床。(陆游《江渎池纳凉》)

还有,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说道: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就连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在《再别康桥》中写道: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上文都写的是水中之荇,有没有荇作菜的证据呢?唐代唐彦谦写过一首《夏日访友》,其中一句是:荷梗白玉香,荇菜青丝脆。可见朋友是用荇菜招待客人的,荇菜的感觉是色青味脆。

诗经中说的菜开花了(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2)

《说文解字》没有荇字,倒是有菨和莕。解释都是:菨余也。什么是菨余?来看《尔雅·释草》:莕,接余,其叶苻。郭璞注: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菹(酱菜)食之。陆德明《经典释文》:莕,本亦作荇。莕和荇本同音,都是形声字,只不过声旁写法不同罢了。这下我们算是明白了。

为啥叫接余?有学者认为后世的婕妤源于此。《诗毛传故训》:后妃有关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也。原来这东西是用来供奉祖先的,需要后妃亲自采摘,表达诚意。故以荇菜代后妃,婕妤不也是皇帝的妃子,后宫的女官吗?

《颜氏家训卷六·书证第十七》中有一段颜之推考订荇菜的文字,我们摘录过来:

《诗》云:“参差荇菜。”《尔雅》云:“荇,接余也。”字或为莕。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悉有之,黄花似莼,江南俗亦呼为猪莼,或呼为荇菜。”刘芳具有注释。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可见莼菜主要生长在南方,北方人对于莼菜是不怎么熟悉的,所以才会胡乱称呼。同时我们又知道:荇,有接余、莕、猪莼等多种称呼,并且生长区域广泛,有水的地方就有它。荇和莼非常相似,并且用来喂猪。

诗经中说的菜开花了(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3)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提到: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

同样,陆玑在这本书里还说:茆,与荇菜相似。菜大如手,赤圆,有肥者,着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

告诉我们莼菜又叫茆,明确和荇菜是不同的品种。

怪不得《诗经·鲁颂·泮水》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毛诗传:“茆,鳧葵也。原来这“茆”就是莼菜。

罗愿《尔雅翼》:取以为羹,犹胜杂菜。吴人嗜莼菜、鲈鱼,盖鱼之美者,复因水菜以芼之,两物相宜,独为珍味。

这是因为莼菜的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做汤滑嫩可口。明代朱橚《救荒本草》还将它叫做荇丝菜、藕蔬菜。既然用来救荒,想是一般不用来吃的。食用方法是“采嫩茎煠(按:即焯水)熟,油盐调食”。

诗经中说的菜开花了(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4)

明代陈继儒中在《岩栖幽事》中说: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此见于《农田余话》。好东西不能共享,这可是美食家的遗憾啊。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典故:莼鲈之思。晋朝人张翰祖籍苏州,在洛阳做官。有一年秋风又起,他忽然想念起家乡的莼菜鲈鱼羹来,感慨地说:人生贵在任情适意,怎么能为了功名到数千里之外做官而长久不回呢?(原文: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驱车,回到故乡。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比喻思乡之情。

李时珍《本草纲目》:蒪字本作莼,从纯。纯乃丝名,其茎似之故也。……春夏嫩茎未叶者名稚莼,稚者小也;叶稍舒长者名丝莼;至秋老者则名葵莼,或作猪莼,言可饲猪也。又讹为瑰莼、龟莼。莼叶嫩时可食用,但老了就只能喂猪了。从中我们又知道了莼的另一个别名:蒪。

荇和莼的区别,《唐本草》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案荇菜,今陂泽多有。今人犹止谓之荇菜。非难识也。叶亦卷渐开,虽圆而稍羡不若莼之极圆也。可见荇与莼的确不同。

诗经中说的菜开花了(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5)

这种区别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特别指出:莕与莼 ,一类二种也。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其叶似马蹄而圆者,莼也;叶似莼而微尖长者,莕也。说白了就是,莼菜叶子为圆形,荇菜为椭圆形。

需要补充的是:荇菜开黄色小花,莼菜开暗紫色小花。再有荇菜全国各地凡有水泽池沼之处皆可生长,比莼菜的分布要广的多。

行文至此,我们恍惚觉得似乎把《关雎》理解为爱情诗有点不太对头,因为从荇菜透露出的信息看,荇菜生活在净水中,象征着洁净,被用来祭祀祖先,而其飘摇的特性又与女性的柔顺相符合。

而根据礼制,采摘荇菜的只能是后妃。《毛诗故训传》有“后妃采荇,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苹藻”。《关雎》中的女性应是一位品德贞淑后妃,亲自采摘荇菜祭祖。而他的丈夫作为国王,夫妻之间又能以礼乐相乐,这真的很符合儒家思想。《关雎》属于《周南》,是王都之南地区,周公推行文王教化,王妃之德可作表率,以此端正天下夫妇,真相是不是这样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