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

关于鲲鹏的记载,现存典籍中,最早应是出自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而《庄子·逍遥游》中提到《列子·汤问篇》,也记载有鲲鹏的故事,由此可见,鲲鹏之说,早有流传。据学者研究发现,这一鱼、鸟互变的故事,源出古老的“ 昆仑神话”,其时大约距今5-10万年, 可见其传说久远。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1)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开篇首句之重,记录了这个华夏民族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2)

译文:“遥远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叫作北冥。北冥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从头到尾几千里长,没法丈量。鲲变成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背,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展开翅膀,鼓足气力,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遮盖天空的云朵。鹏这种鸟,平时浮游海上,每到海水徊流成大漩之年,便要凭藉水势升空,迁飞到南冥去。南冥在遥远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同北冥一样的是海洋。”

各学者对于鲲鹏的猜测:有人认为鲲鹏之变实则海中巨卵孵化成鸟翱翔天际。《礼记正义》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曰:“卵读为鲲。鲲,鱼子也。”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3)

有人认为《庄子》的鲲即是鲸鱼。《五杂俎》:鲲鹏数千里,或庄生之寓言,然崔豹《古今注》云:“鲸鲵,大者长千里。”则似实有之矣。《神异经》谓:“东海之大鱼,行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余家海滨,常见异鱼。一日,有巨鱼如山,长数百尺,乘潮入港,潮落不能自返,拨刺沙际。居民以巨木拄其口,割其肉,至百余石。也有学者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溟。据史籍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子所说的鲲鹏,或许就是渤海的海鲸。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4)

鲲鹏与金翅大鹏鸟有何关系?

金翅鸟为佛教之迦楼罗(神化的蛇鹰)(又名金翅大鹏鸟,是食龙(此龙指的是印度娜迦Naga,一种蟒蛇))。而佛教《大藏经》又将鲲鹏之大与迦楼罗之大相较,因此世人多将金翅大鹏鸟与鲲鹏之鹏划上等号。但金翅大鹏鸟没有鲲鹏变化之能,鲲鹏也不像金翅大鹏人面鸟身,而且据道经记载,鲲鹏所食者,九天清气也,故万不可将二者相混淆。

鲲鹏的寿命有多长: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内篇三:“鲲鹏之寿十亿,虽千年其犹稚也。”

受到庄子寓言故事的影响,后世诗人也常以鲲鹏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的象征,借鲲鹏来抒发蔑视官宦、借喻远大的前程、抱负超远等等。而庄子在其中暗藏的含义又有哪些呢?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5)

只有阻力足够大,才能托起更大的成功

鹏展翅直上九万里,必须借助风力,只有足够大的风,才能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所以,鹏要飞起来,必须寻找风大的时机,才能一飞冲天。

但是,风是动力,也是阻力,风越大,阻力也就越大。

鹏在九万里高空中飞行时,需要把所受到的阻力,化成前进的动力。阻力越大,就表示它获得的动力也越大。

在地上的水坑里,倒上一杯水,这是根本承载不起船的,最多能放上一根草,放上一个大点杯子就会触底。

但是如果换成是一桶水,就要比一杯水的承载力大不少,但是还不够承载起船。

水越来越多,汇成江河,便能承起船了,而江河汇成大海,则就能承载起巨轮。

我们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就像风和水,要想获得大的成绩,高的等级,就必须有勇气和能力对抗更大的阻力。

有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却仍旧不高不低。因为你吃的苦,都是大多数人正在吃的苦。

只有吃得苦够多,经过的挫折更多,超过大多数人的苦,你的心就更加坚强,更豁达,在处事上更加得心应手,比其他人活得更透彻。

只有飞得足够高,才能摆脱闲言碎语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6)

除了鲲鹏,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角色,蜩与学鸠(后文亦出现过斥鷃),都是小鸟雀小飞虫之类。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鹏飞起来的时候,小鸟雀就笑它,说我飞起来,只有十几尺高就落下来,在那些蓬蒿之间飞来飞去,也挺开心的啊。你飞那么高,飞那么远,何必呢?

鹏对这些奚落并没有回应,依然往南而行。

鹏展翅于九万之空,在他的眼中,只有天之苍苍,地之茫茫,从高空俯瞰,世界在他看来都是混沌一片,又怎么会听见蓬蒿中小小鸟雀的嘲笑呢?

试想,如果鹏在低空飞行,听见了这些话,时间一长也难免会可能动摇。

只有飞得够高,从这个环境中脱离出来,才能躲过这些闲言碎语的攻击。

莲池中的一颗莲子,坠入水中。纵使她千般不愿,她还是与淤泥为伍。漆黑腥臭的环境让她不适应,但是如果要生存,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变成淤泥,同流合污,而是努力生长,出水成荷。

只有逃离了原本恶劣的环境,荷花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凌波仙子。

人也一样。人生不会一直顺风顺水,总会遭遇逆境波折。

在低谷中时,你会发现,周围的声音特别杂乱,鄙视、奚落、嘲笑、责骂......如果你因为这些话而定义自己,那么你就放弃了逃离的机会。

同样,激烈的反应,剧烈的抵触会让人的内心变得脆弱敏感,不堪一击。

怎么办?让自己“飞”起来。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7)

把这些话语当做是斥鷃的奚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更高的更有意义的目标上去。只有你的“不在意”,才能到达闲言碎语无发生存的空间。

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实现想要的生活

鲲鹏理论中,庄子举例了三种生活方式。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

这三种生活方式,有绝对的好坏吗?没有,这完全是根据需要来进行的。

到近郊的人,并没有必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如果准备了,反而适得其反;而千里之行则不同,如果准备的粮食不够多,必将是灾难性的打击。由此推断,行万里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

每一种选择,对当事者来说,都是最佳。

但是,莽苍者,虽然看似庸碌,但是却最安逸,最舒适;千里者,挑战最大,危险系数相对也高,但收获也是最丰富的,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舒适”。

决定生活舒适程度的,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如果要享受更高层次的“舒适”,就必定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不得不说,“胸无大志”的小雀鸟,在自我认知上,还是做得不错的。它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上限所在,从不曾奢望能如同大鹏一样远翔,蓬蒿中的天地,已经足以让它满心欢喜。

如果小雀鸟以大鹏为榜样,以“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九万里”为目标,选择了“适南”的旅程,那很可能就在半路夭折。

庄子的鲲鹏什么意思(庄子哲学里的鲲鹏)(8)

认清自己的能力,找准合适的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才是庄子《逍遥游》中体现出的意思。

其实,鲲鹏之形是庄子心中所想出的荒诞之物,荒诞到无法纳入正常认知,而正是因为这种荒诞到极致的形象,才能将人脑中的固有思维打破,从而进行独立的全新的思考。

庄子的鲲鹏之说,目的正是在这里,“放空”内心,再审视人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