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

嘿!你好吗?

这里是小老弗看片片。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1)

《醉拳》诞生的年代,是武侠电影随着整个电影商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的年代,

也是成龙在香港电影界崭露头角的年代。今天小老弗就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一下,

成龙大哥当年的风采。

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醉拳》,1978年上映,豆瓣评分7.6分。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2)

《醉拳》是香港早期动作电影的经典之作,它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在电影中,把套路化的武术最后颠覆成为非套路化的搏击术。洪拳、五行拳、穿心腿、“醉八仙”都是套路化武术的经典,而电影结尾成龙饰演的黄飞鸿自创的醉拳,则彻底融合了套路武术的循规蹈矩,突破了一成不变可以被预知的武术招数,自己融会贯通了武术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醉拳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当这种无招胜有招练成后,你便再也无法预知对手的下一步行为。整部电影故事节奏明快,人物性格鲜明,快进快出的短打结构,为《醉拳》的通俗和流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的成龙表演风格非常独特,他集嬉笑怒骂于一身的动作戏表演方式,开创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动作片时代。仅以《醉拳》一片,成龙和袁和平均无愧于动作片大师之名。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3)

《醉拳》诞生的年代,是武侠电影随着整个电影商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的年代,也是成龙在香港电影界崭露头角的年代。当时在港台地区李小龙的技击武侠片正如日中天。李小龙所开创的“截拳道”,不仅是中国武术的一种独特拳法,而且也是他在武侠电影中的看家本领。他设计和表演的独特风格,如凌厉的叫声、睥睨的眼神,已成为李小龙武术不可缺少的历史标记,特别是他创造的“凌空三弹腿”更成为李小龙特有的武林绝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武侠电影经历了一种历史的变异,这就是武术技击的方式从传统的古装刀剑到现代拳脚的转变,其电影美学样式从正剧到喜剧的转向。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醉拳》起到了引导潮流的统领作用。在此之后,中国武侠电影史上“谐趣武侠片”作为武侠电影的一种独特样式被确定下来,时至今日,这类影片依然是占据电影市场的重要片种。该片的导演袁和平与主演成龙日后都成为“谐趣武侠片”的开山始祖。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4)

《醉拳》是武侠电影与喜剧电影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将高度的动作性、惊险性和喜剧性结合起来,即将喜剧性元素引入到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中,这种喜剧与侠义的汇聚,不再仅仅是从细节上、武打方式上改变中国武侠电影单一的艺术风格,而是从结构上、整体上重新创造了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样式。从此,武侠电影这个充满着侠义与血泪的神话世界,也传出了一阵阵谐趣的笑声。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5)

《醉拳》虽然在题材上沿袭了中国武侠电影的传统英雄黄飞鸿的故事,但是影片的美学样式却呈现为一种开放性、兼容性的现代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影片的导演能够把传统的以武术技击为主的功夫片和喜剧片巧妙地合二为一,而且还包括在影片的各个层面上都显示出这种兼容和开放的美学特征:如该影片的开场作者用的是沉郁刚劲的古曲《将军令》;在影片当中黄飞鸿独自练功时用的是节奏明快的轻音乐;黄飞鸿既保持了传统系列片中英勇无畏的性格特征,又增添了一种逗笑、调侃的喜剧色彩。而这种喜剧化转变,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风格从英雄化趋向平民化的重要标志。成龙在《醉拳》中所扮演的黄飞鸿,就是一位使传统的黄飞鸿形象发生历史变化的喜剧性人物。这也是在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武侠电影自身的一种生存策略。特别是在言情、枪战、喜剧等诸种类型电影各领风骚的香港电影界,传统的以武术技击为主的武侠电影,已很难保住它昔日的票房霸主的地位。所以,兼容不同的类型影片的创作手段,即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6)

成龙在每一部新片中都会在动作、情节、体能上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这既是对未来电影市场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对自我未来的一种重塑。在《醉拳》中他从客栈的楼梯上跌落下来的真实场面,没有使用任何特技来“包装”。这种精彩叫绝的“动作奇观”已经成为成龙电影不可或缺的视觉特征:《警察故事》里公共汽车上下的追逐、打斗;成龙从百货商场的彩灯上骤然滑落的动作;《白金龙》中成龙在影片中与大白鲨搏斗;《霹雳火》中的汽车竞赛……成龙电影中总是有精彩的动作奇观贯穿其中。包括他的影片所提供的空间景地,从拥挤的客栈到喧闹的集镇,从白雪皑皑的冰峰到沙海茫茫的大漠,从俄罗斯的边陲到阿拉伯的腹地,成龙每次总是力图给观众提供一个新的视觉环境,一种新的心理感受。在影片的艺术创作上成龙更是不愿落后于他人。他说:“永远我就想要特殊,不要跟人家一样。当每个人走李小龙的路的时候,我就不走,我走一种叫动作喜剧;当每个人都走动作喜剧的时候,我就走叫做危险动作的路;到了每个人都在玩危险动作,我就玩一种叫做亡命式的动作,到了后面就没有人学我了,我就变成独孤一人。”成龙之所以是成龙,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生死两忘的电影精神所决定的。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7)

在剧作上来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故事,如果非要在哲学上对以前大部分功夫电影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以前的大部分功夫片是没有自我的。个人始终是淹没在国仇家恨的集体意识形态之中。顽皮后生的形象在刘家良的许多片子里依稀可以找到影子,但是却不至于像这个片子里那样可以当街去吊马子,同样也不会去吃霸王餐,除恶的过程中一半是出自己心中的一口恶气,在营造喜剧效果的同时其实是一个慢慢地凸显自我的过程。因而以前的那种苦大仇深的复仇模式或者粗暴模式在这个片子里基本上已经很弱了,而更多的是去表达人物成长的过程,从被逼学武到主动学武的过程,不是因为外在的力量迫使着自己,而是尊严被人践踏而自省自悟自强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代表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是他还是回归了尽孝和除暴的传统的功夫片模式。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8)

在动作上来说,依然也是承前启后这么一个状态,还是以硬桥硬马、攻守平衡为主,运镜也比较单调,节奏方面也是乏善课程,基本上还是刘家良师父的功夫模式。成龙练习醉八仙那一段是多么漂亮,有形而且有配乐,因而这个片子在声音的处理上还是有贡献的,尤其是通过音乐来表现醉八仙,已经渐渐成为后来黄飞鸿通过音乐直接叙事的雏形了。但是这个片子依然没有解决的是功夫的实战性问题和视觉化问题。而这个问题真正被解决的应该是洪金宝的动作班底,在此就不便展开了。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9)

早期的功夫片较少地涉及到人物的表演的问题,人物自我都已经没有了,那还怎么谈表演,这个片子因为加入许多喜剧的元素,使得人物形象骤然鲜活起来,而成龙版的何仙姑媚态十足,令人捧腹。除了这一点之外,在打斗之中人物的表演依然没有任何进展,依然还是简单的接招拆招,而这个问题后来也逐渐被成龙自己解决了。

最接近真实的武术电影(传统武术香港早期电影)(10)

好了,今天的小老弗看片片就到这里了。

关注小老弗安逸看片不迷路,拜了个拜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