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一般从什么地方排出(痰从哪来到哪去了)

经常会问患者有没有痰,这个痰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大家能咳出来的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痰一般从什么地方排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痰一般从什么地方排出(痰从哪来到哪去了)

痰一般从什么地方排出

经常会问患者有没有痰,这个痰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大家能咳出来的痰。

有黄痰也有白痰,有清稀容易咳出,也有粘稠难以咳出。这是有形之痰,还有无形之痰,就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却可以做坏威胁人体健康的。

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也就是认为,虽然我们看到的痰大多是伴随着咳嗽咳出来。往往因肺部疾病而与咳嗽伴随出现,但实际上,肺只是一个储存的地方,真正产生,还在于脾。

在于脾虚不能运化,导致痰湿内停。所以脾虚为本,而大量进食一些难消化的肉食、油脂类食物,大量甜食,也就是肥甘厚腻的食物,才导致痰的形成。

这个都源于临床观察,很多人都是在吃了肥甘厚腻之后才会出现痰多,而脾胃运化功能较弱,不能及时运化,才导致了痰湿的停留。所以需要温运脾阳,常常选用二陈汤,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来健脾化痰。

如果是有热就表现为黄痰,大多见于痰热咳嗽,体内热盛,比较怕热,可见于各种肺部感染,比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等都可以出现咳嗽黄痰,痰多的情况。经常需要用瓜蒌竹茹黄芩清化热痰。

也可以见于燥热痰咳,也就是会出现干咳,痰粘,难咳,咽干嗓子干,等一系列阴虚燥热的表现。而这个时候的痰,往往是因为体内燥热过盛,燥热伤阴,灼津成痰。所以很难咳出。治疗需要滋阴润燥化痰,经常选用贝母瓜蒌散,用贝母瓜蒌润肺化痰。

如果是有寒,就表现为白色清稀样痰,比如很多常年反复出现的哮喘,往往表现为白色清稀样痰,往往伴有白色泡沫。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质地比较清稀。这往往是外感风寒,内有寒饮。而这个寒饮,也就是比较清稀的痰饮。所以中医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就是要用温阳化气的苓桂术甘汤之类来温化寒饮。以绝痰饮的源头。对于一些经常反复的受凉就咳喘,也往往需要外散风寒,温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

而方中半夏细辛干姜就是温运脾阳,温化痰饮。

能看见的痰,也就是有形之痰,都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而看不见的痰,危害更多。几乎是从头到脚都有。

痰在头部,可以出现风痰眩晕。也就是素体脾虚痰湿较重,而同时又脾气急躁,肝风内动,导致眩晕,会表现为眩晕天旋地转如坐舟船不能睁眼,恶心,呕吐。这也就是西医所指的美尼尔氏综合症。经常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祛风化痰定眩。

风痰也可以阻滞经络,导致中风偏瘫,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不是所有的中风都是气虚血瘀所致。治疗需要祛风化痰通络才有良效。

痰在咽喉,可以出现梅核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如鲠在喉,大多因为心情抑郁,肝气郁结,气郁痰凝所致,主要见于情绪抑郁的女性患者。常常需要半夏厚朴汤来化痰散结。

痰在皮肤,可以是皮下结节、囊肿、腺瘤、可以是各种肿瘤。

尤其是痰浊往往与热毒粘结成患。也是癌症的重要病机之一。治疗需要化痰清热解毒散结。

而痰浊阻滞胃胀,也容易导致肥胖。阻滞在肝脏,就容易是脂肪肝。

随着痰浊阻滞,往往也会阻滞气机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导致疼痛以及肿胀等表现。

而新冠之所以危害巨大,也是很容易产生痰热,导致痰热阻滞气机,会出现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痰的危害是巨大的,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如影随形,如气随行,无处不在的。

而脾虚是本,喜欢甜食油腻(大鱼大肉)是产生的基础。

预防,应当以少食油腻甜食,防寒保暖,多运动,适当轻节食,保持气机流畅。就会远离痰湿、痰饮。不但有利于脾,也有利于心脏大脑肺脏经络,才能更加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