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

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1)

刘俊杰(左)与唐杰忠在央视春晚表演《戏迷》

从1995年央视春晚的《找毛病》,到2001年央视春晚的《戏迷》,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了既能说、又能写的刘俊杰。

如今,这位苏文茂先生的高徒,也成了年届七旬的相声“老将”。

前不久,一台以青年演员为主力、表演俱是新创节目的演出中,国家一级演员刘俊杰也现身舞台。

在后台,【文化叨叨令】专访了这位“老将”,他将自己对相声创作、发展的思考,以及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娓娓道来

如果没有新作品,相声就失去了艺术生命

这次演出,是众多青年原创作品集中打磨后,到校园进行的一次集中汇演。

刘俊杰也带来一段自己的原创新作《躲不开》,成为众多青年演员和大学生相声爱好者眼中的“示范”。

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2)

刘俊杰(左)表演《躲不开》(文化叨叨令摄影)

其实不只是《躲不开》,还有《证明的证明》《这是怎么了》《老有理》,既能说、又能写的刘俊杰一直是新作频出——因为他十分重视新节目的推出。

“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那么在文艺舞台上,观众也希望看到更多新节目。传统作品大家都掌握,只是每个人各具特色。以前老先生出名的作品,从来都是新作品。在技能、技巧都平衡的情况下,最终比的还是作品。如果没有新作品,相声也失去了艺术生命。”

好相声的标准不只是“观众乐了”

作为一名年届七旬的相声“老将”,刘俊杰也犀利地发现当前相声发展出现的问题。

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3)

刘俊杰在后台接受采访

“现在的相声有些鱼目混珠。有的从业人员,对相声认识不足。相声是对话形式,犹如聊天,表演跳出跳入。有些表演形式,粘上胡子就成了‘二大爷’。但是相声,演员既可以是‘二大爷’,也可以是‘二大娘’,还可以是叙述者、评论者。”

“要分辨什么是相声,还要分辨什么是好相声。只要观众乐了就是好相声吗?低俗的笑声是容易的,高级的幽默是很难的。幽默是一种智慧,于幽默中再让人体味到一点儿内容,那就更不简单了。这是相声演员要思考、认识的。”

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4)

从天津走出来的相声大师马三立

那么,好相声的标准是什么?刘俊杰用前辈艺术家的教诲回答了这个问题。

“老先生说过,好相声,应该是有故事、有情节、有趣味、有意义。其实任何文艺作品,都应该催人向前,听完看完之后让人感觉有一股力量。如果听了这段相声,感觉变得庸俗了、颓废了,那这不是我们应该有的初心。老先生还讲,说相声是劝善劝孝,相声一直有着这样的传统。”

你不熟悉的生活,恰恰是老百姓最熟悉的生活

拿着自己买的苹果,帮忙收拾别人散落的苹果,信任缺失成了《躲不开》的误会。

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如此“奇葩证明”成了《证明的证明》。

蛮不讲理的倚老卖老,成了《老有理》。

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5)

刘俊杰(左)

刘俊杰创作并表演的作品,在“包袱”不断的同时,总是平易近人引共鸣、寓意深刻耐人寻。

挖掘百姓身边故事,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勾勒时代发展变迁,这些,都是刘俊杰在相声创作上的经验之谈。“观察生活”也是刘俊杰给青年演员在创作上的第一建议。

“现在很多作品是在讲‘我’,讲相声圈子和相声演员的种种。这些内容观众因为猎奇也会听,但是,听长了就腻了。”

“都说演员要深入生活,深入什么生活?是深入你不熟悉的生活。因为你不熟悉的生活,恰恰是老百姓最熟悉的生活。比如《躲不开》,讲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现在确实有这样的社会现象,可能因为骗子太多了,大家谁也不信谁。我觉得这样的作品会带来共鸣和思考,因为它写的是人,是人性,是生活社会中确实存在的问题。”

刘俊杰天津相声轶事(刘俊杰相声演员是)(6)

刘俊杰(文化叨叨令摄影)

相声演员要有口德

同时,刘俊杰还建议青年演员要多看书学习、提高思想意识,学习前辈艺术家在舞台上的严谨、谨慎,以及作为演员应有的底线和口德。

刘俊杰说,现在个别的有点儿走偏,但是可以纠正回来。所以我们都要注意,艺术作品一定要有底线、有方向,应该知道身上的责任是什么,进而再把准方向。

更多文化资讯,欢迎关注【文化叨叨令】,一个有营养的头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