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漫山遍野(沙坡头区五月槐花开)

新华网银川5月11日电(杨泽 马鲲)谈及沙坡头,大多数人会联想起因《爸爸去哪儿》火起来的“沙坡头景区”,无形之中,黄沙、荒漠、干旱、缺水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固定标签。然而,一旦走进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丰村,便会不禁恍惚起来——究竟身在何方?

五月槐花香漫山遍野(沙坡头区五月槐花开)(1)

10日下午,宁夏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深化走转改 见证新发展”观摩采访团的记者们一到永丰村,便感受到了别样的气氛——一座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高约5米、宽约8米的村庄牌坊屹立在村口,牌坊正中书有“永丰村”三个字,设计虽简洁,却不失庄重。牌坊前,一条河流汩汩流淌,如同一条轻扬的飘带绕村翻飞,着实为村庄增添了一丝灵动与活力。

“大家看到的这条河叫‘永丰渠’,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当年汉武帝收复失地后,为发展当地农业,修建了这条灌溉渠。由此可见,永丰村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常深厚的。”解说员解释道。

一走进村庄,干净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中心延伸,两旁的香花槐散发出甜甜的幽香。一簇簇竞相绽放的紫色槐花与枝头浓绿茂盛的树叶相得益彰,共同以丰富的色彩点缀着热闹的乡村。小桥、流水、花树,永丰村借西北风光雄奇之魂,展现出类似江南的秀美之景。

因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民风淳朴,永丰村在201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可是,几年前它还是另外一副“不堪入目”的面貌。

今年63岁的姚宗兵在永丰村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这座村庄的发展与变迁,他回忆说,“以前这个村子里垃圾到处都是,各家的(污)水随便排,村子里臭烘烘的,脏得很。”用村民自己的话来说,“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当时村庄环境的真实写照。

五月槐花香漫山遍野(沙坡头区五月槐花开)(2)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沙坡头区以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先导,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带动移风易俗工作。两年时间里,全区167个行政村、15个城镇社区的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以永丰村为例,全村70多名党员干部积极发动全村上下自觉开展环境整治,一方面拆除房老旧房舍、治理杂乱堆放等问题,一方面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村环境水平得到提升——垃圾少了,绿树多了;渣土少了,道路宽了;污水少了,河流净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气儿也随之提高了。在此基础下,移风易俗工作逐步有序展开。

沙坡头区宣传部部长邹建萍说,沙坡头区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症下药、示范引领的原则。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结合各地的特点,把正能量发扬广大,把陋习恶习给破除掉。

据悉,永丰村已在村民活动广场建设完成“弘扬中华文明礼仪”展示长廊一座,在村庄主干道路张贴主题宣传喷绘60余幅,将“孝为先”“美为德”“善做魂”“和为贵”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中。同时,全村书画能人、文艺能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编写快板《移风易俗数来宝》,开展道德讲堂,征集好家风好家训,评选“身边的好人”等,从而引导村民抵制喜事大操大办、白事厚葬薄养的陈规陋习,树立勤俭持家、敬老爱老、淳朴勤劳的良好民风。

邹建萍坦言,“移风易俗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是一个慢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村民素质才能一点一点提升起来。”

新建不久的亭廊色彩鲜艳而显眼,坐在台阶上观看村民舞蹈队表演的姚宗兵笑得格外开心,他说:“以前(村里)那个局势(环境)跟现在可没法比,人的变化也大着哩。”(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