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问柳一定是贬义吗(寻花问柳原本什么意思)

成语作为汉语文字特有的一种定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的成语从3到16个字不等,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成语的出处也五花八门,有的出自民间俚语,有的出处历史典故,当然也有不少出自我们的古诗词。比如青梅竹马、豆蔻年华、不拘一格、雨后春笋、春风得意、人去楼空等都是出自传统诗词中,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个“寻花问柳“也是如此。

寻花问柳一定是贬义吗(寻花问柳原本什么意思)(1)

这个成语目前用来形容人流连烟花柳巷,但这并不是它原本的意思,它的原意很美。它最开始出自诗圣杜甫的一首经典诗作,诗名叫《严中丞枉驾见过》。那么原本的意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严中丞枉驾见过》唐.杜甫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寻花问柳一定是贬义吗(寻花问柳原本什么意思)(2)

这首诗写于杜甫寄居四川期间,饱受流离的杜甫为避乱一路逃至蜀中,寄居在好友严武所居的成都。这段时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诗圣却获得了久违的宁静。在此期间他一共写了240多首诗作,其中不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江畔独步寻花》等经典之作,而这首《严中丞枉驾见过》也是这段时期的作品。

寻花问柳一定是贬义吗(寻花问柳原本什么意思)(3)

刚入蜀时,严武曾力挺杜甫在蜀中任个小职,但杜甫却不愿意。在这首诗中杜甫向严武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也委婉地拒绝了对方。诗的前两联回忆自己与对方同游的乐趣,那时候他们一队人马驾着马车,一路来到郊外,在野亭边问柳寻花,观赏着春色。正是因为第二句“问柳寻花到野亭“,后来才演化出了成语”寻花问柳“。

寻花问柳一定是贬义吗(寻花问柳原本什么意思)(4)

第三联则是用典,昔日东晋张翰和贺循同舟泛游,何等惬意。而东汉的管宁,也不愿意出仕,一辈子做一位白帽布衣,洒脱地过完了一生。最后诗人用江天云雾和天上的微星落笔,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是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而诗中“问柳寻花到野亭“也是十分优美的。到了南宋著名诗人王质写了一首《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在诗中他写道:” 寻花问柳山前后,隐隐钟声暮已传“。在这首诗中,这个成语也还是取的杜甫诗的本意。

寻花问柳一定是贬义吗(寻花问柳原本什么意思)(5)

直到明代兰陵笑笑生在他的章回体小说中,才第一次将这首将这个词用歪。小说中的原文是:“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从这篇小说之后,这个成语也就变了味,明清文学中大多都取的是它后来的这个意思。

目前,这个成语两在词典中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指游玩观赏春日美景,一种是流连风月。也就是两个意思都是能用的,都是对的。像这种对成语意思的延伸,使用范围的古今变化,其实在成语的演变过程中是很常见的。成语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举报/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