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创作精神(古人创作的小妙招)

古人在创作中有很多小妙招,比如重视情景交融,增强代入感。情景交融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已经很难考据了。南朝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中提到了“睹物兴情”,已经有了情景交融的意思。刘勰是研究文学理论的专家,他的观点历来被后人所看重。

要想深入了解情景交融,需要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情”,什么是“景”。情是思想感情,景是环境描写。人的思想感情与环境有关,通过环境描写可以暗示、明示人的感情。这就情景交融。

古代的创作精神(古人创作的小妙招)(1)

说完干巴巴的理论,可以举例说明。南朝文学家吴均写过一篇《与朱元思书》,其中有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品一品吧,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色和山色融为一体。吴均坐在船上,随着江流任意飘荡。眼中所见风轻云淡,心中所感了无牵挂。仅用十六个字,就达到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妙趣。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吴均文采出众,那是因为他掌握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古代的创作精神(古人创作的小妙招)(2)

再来说说代入感,简单讲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俗称“看进去了”。很多人没有南朝文人吴均的经历,也没有去过富阳。不过读了他的文字之后,脑中就会浮现出相应画面。画面来自于情和景,也来自于读者的见识。想到这一层意思,就能明白,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仅对作者有要求,还对读者有要求。

古代的创作精神(古人创作的小妙招)(3)

试想一下,如果对着一个不喜欢古诗的人吟诵“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会是怎样一种反应?大概率是互相尴尬,由此就有了适用范围更广的写作手法“触景生情”。古人通过大量创作实践,总结出一套程式化的创作手法。比如诗文中提到杨柳,那一定是依依惜别。比如诗文中提到捣练的声音,那是妻子思念丈夫。再比如秋风瑟瑟,那一定是伤心郁闷了。

古代的创作精神(古人创作的小妙招)(4)

古人通过特定的景物,传达特定的感情,让情与景的交融受到大众认可。比如,听到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哪怕没有高深文化也能读出其中的感伤。当一种写作手法被大家熟悉掌握之后,很容易变成套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文人想了很多办法。明清两代的文学家提出,“景在情中,情在景中”的观点,用来强调情和景同样重要。

古代的创作精神(古人创作的小妙招)(5)

当然了,关于情景交融还有更加高深的理论分析,可以上升到“意象”表达。对于普通读者来讲,就没必要分析到这个程度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