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石敬瑭缔结父子之约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儿皇帝石敬瑭)

上一集我们说到石敬瑭当上了新皇帝,立国号为“晋”,就是五代中的第三代:“后晋”

石敬瑭一登基,先把自己的爹追封了皇帝,追认为“后晋”的第一代皇帝,为啥要单独说这一出呢?因为他爹有个很搞笑的名字,叫做“臬捩niè liè鸡”,对!没错,就是这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实际上这是一个“胡名”,因为石敬瑭是沙陀族,他爹的汉名叫石绍雍,胡名就是“臬捩鸡”

所以,我们每次看到“后晋”的皇族谱系的时候,第一个打头的就是这么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话说沙陀人石敬瑭当上了皇帝,可是他这个皇帝当的憋屈啊。当初为了得到契丹人的支持,他给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当儿子,还答应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土地,每年还要上供丝帛三十万匹。

向石敬瑭缔结父子之约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儿皇帝石敬瑭)(1)

这样一来,不仅石敬瑭自己丢了面子,还连累整个后晋陪他一起给契丹打工。就连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戳他脊梁骨,说他没骨气。这外有契丹施压,内有朝臣离心,在这种境况下,没几年,石敬瑭就郁闷地挂了。

大臣们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了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出帝重贵”

新上位的石重贵和先前的石敬瑭截然是两个性子,他不想再继续受契丹人的鸟气。此时,后晋国内的百姓对屈尊异族也早已感到强烈不满。尤其在朝臣中,以景延广为首的主战势力强横,石重贵听从景延广的建议,放弃对契丹国称臣,坚决不再当儿子了,从今以后腰杆硬起来,正儿八经地上书给契丹,要求“当孙子”

这下,后晋皇帝从“当儿子”变成了“当孙子”,辈分降了不说,还惹得契丹人很不高兴,人家只想当爹,不想当爷爷,你这一下把人家皇帝一杆子戳到快入土了。契丹不高兴了,要南下打孙子。

后晋大臣景延广契丹人恨之入骨,他杀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屡次对契丹挑衅。此举直接引来了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愤怒,他于公元944年率军南征。

当时河北地区正值大旱、蝗虫侵袭,不利于行军打仗,契丹军队打下河北清河等地之后便返回了北方。

向石敬瑭缔结父子之约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儿皇帝石敬瑭)(2)

第二年,石重贵派大将杜重威率军北伐,耶律德光闻之率大军南下,先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痛击契丹,最后杜重威也成功的在河北一带击溃契丹军。

然而,此战之后,胜利的喜悦冲昏了石重贵的头脑,走上了末代帝王骄奢淫逸的老路,朝政也随之败坏。

一年后,石重贵再次派杜重威率军北伐,而此时的杜重威早已不满石重贵的统治,他表面上率大军和耶律德光会战,实际则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趁此机会联和杜重威的反军直逼开封。

公元947年,石重贵开城投降,后晋灭亡石重贵被送到契丹,他在契丹又活了27年,至死也没再回到过中原。

看这段历史的时候,脑子里乱糟糟的。一是朝代更迭频繁,二是地域关系理不顺。

这样就很难把历史读懂,其实不光是“五代十国”,任何一段“历史”都和“地理”有着莫大的关系,结合地图来看历史的脉络就会清晰很多。所以,我推荐这本《地图上的中国史》给大家,我们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结合地图、时间维度、以及重点大事件,就会对我们的历史有一个立体而清晰的认识。

向石敬瑭缔结父子之约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儿皇帝石敬瑭)(3)

向石敬瑭缔结父子之约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儿皇帝石敬瑭)(4)

话说耶律德光灭了后晋,他来到了繁花似锦的开封,立即被中原美景震惊了,于是决定在开封称帝,建立“辽”国。

耶律德光本来对经营中原地区很有信心。然而,他手下的作风却不怎么样,契丹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百姓怨声载道,各地抵抗势力不断爆发。

耶律德光压制不了当下的局面,以天气炎热为由,打道回府了。

在回去的路上,耶律德光暴病而死,他死去时路过的那片树林被后人称为“杀胡林”。

后晋灭亡了,契丹的耶律德光也暴病而亡,下一个当大王的机会来了……

谁会抓住这个机会呢?下一集,我们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