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宝宝由于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知不觉就容易出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比如洗澡时耳朵进水或者喝奶呛到等等,会引发中耳炎这种不易察觉也不容易治好的小病。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1)

起初是耳朵里面有白色的脓,这时候很难注意到,后来就流出黄色的脓,还会有臭味,黄脓变硬,就像结痂一样凝固起来。

中耳炎是一种婴幼儿常患的耳部炎性疾病,对婴幼儿的听力影响较大,就算治好了,在感冒的时候还容易复发!所以宝妈们可得留神了!

一.先来搞清楚引起中耳炎的原因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2)

正常的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产生的液体将会通过管道流向鼻腔,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当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液体蓄积,不能通过咽鼓管排入鼻腔,逐渐形成中耳积液,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所以咽鼓管不通畅,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元凶”。而导致咽鼓管不畅的原因,跟感冒、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中耳发育未成熟等原因有关,其中以感冒原因最为常见。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3)

感冒时,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最先通过鼻腔吸入并过滤才吸入肺脏,鼻腔具有自净系统,当大量细菌病毒粘附在鼻甲时,鼻甲血流量增加以分泌粘液杀死细菌病毒,减少进入肺的细菌量。但鼻腔血流量的增加,也使鼻甲充血肿胀,鼻塞,咽鼓管充血,咽鼓管受阻。

二.宝宝患上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中耳炎发病早期:宝宝会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症状,你会感觉到平时活泼可爱的宝宝突然不爱玩耍,经常爱哭闹。这个阶段如果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可能会发现中耳内有积液。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4)

病情继续发展:可能表现为高烧,体温可达39℃~40℃,宝宝有耳痛的感受(不会说话的宝宝会不停地挠耳朵),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中耳炎到了化脓的阶段:宝宝可能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5)

经过治疗后,大多数宝宝一般在患病4-5天后,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三.中耳炎的治疗和护理

第一步肯定是送去就医,医生会带去洗耳朵,用生理盐水把耳朵里面的脓给冲洗干争,其间宝宝挣扎不配合,比打针还磨人些,这时做父母的心里也要克服自己内心的疼痛。配合医生坚持洗耳。

在家里,父母还要配合治疗,做一些辅助性的家庭护理。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6)

1. 向耳道内滴药

洗耳后医生都会开一些消炎药之类的,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TA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2.避免让宝宝躺着喝奶

躺着喝奶有时会倒溢入中耳腔,将鼻咽部的病原菌带入。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7)

3.随时观察

观察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状况,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清理。在孩子洗澡、洗头前,先用消毒棉球填塞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使感染加重。

4.发烧时补充水分

尽量避免宝宝感冒发烧,发烧时,应给予宝宝充足的水分。因为发烧会使体热散失而致脱水,使宝宝更虚弱,抵抗力更差,影响康复。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8)

5. 饮食宜清淡

中耳炎宝宝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多吃新鲜蔬果,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喝些金银花水、绿豆汤等,起到清火败毒的作用。

四.如何预防?

及时防治感冒:因为很多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

让宝宝少含奶嘴:因为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咽鼓管。

远离二手烟:因为吸入二手烟会使宝宝中耳炎感染率增加19%。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9)

避免婴儿躺着喝奶和哭泣:因为在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传染性生物体创造非常舒适的滋生场所。如果宝宝躺在那里哭了很长时间,眼泪就会进到耳廓里,加上分泌物和脏东西,宝宝的耳朵很容易发炎。

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预防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方法(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10)

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教他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还应教孩子不要捏住鼻子强忍喷嚏,因为这样也会使感染进入耳朵。

妈妈们也不用太过担心,中耳炎并不难治,难就难在孩子小,不懂得配合,所以一定不要不忍心,按照医嘱去滴药慢慢就好啦~(您的转发与收藏,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