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

来源:【深圳侨报】

都说深圳是一座年轻且有活动的城市,其实深圳也有古老的村落和建筑。龙岗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客家文化遗迹。

鹤湖新居

客家民俗民风沁润游客心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1)

从充满现代建筑的龙园路拐进罗瑞合南街,没走多远,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宅顿时映入眼帘。6米多高的围墙气势恢宏,苍劲的古榕树郁郁葱葱,点缀着“小金鱼”玩偶的半月池中荷叶连连,引得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2)

这处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深宅大院就是鹤湖新居(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五一’假期提倡留深过节,听说鹤湖新居是中国目前规模较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就带着孩子来这边逛一逛,既能欣赏到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放松了身心,又让他对本地历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市民陈良先在龙岗天安数码城上班,平时工作较为繁忙,这次特意趁着小长假带着8岁的儿子前来打卡。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3)

据介绍,鹤湖新居的建筑特色继承了中原府第式建筑、赣南客家四角楼和粤东兴梅客家围龙屋的传统,同时融合了当地广府民系“斗廊式”住房的优点,是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围屋周边平面呈梯形,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中心为府第式三堂二横,有房三百多间,高峰时曾有上千名罗氏族人在此居住。围屋以祠堂为中心,阁、楼、厅、堂、房、井、廊、院、天井、过道等建筑错落有致,号称“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4)

“占地面积大,环境清幽,即使是在假期人也不多,逛起来很舒服。”今年65岁的退休人员张玉告诉记者,她跟随儿女移居深圳多年,由于不是本地人,一直对龙岗本土民俗和文化缺乏了解。“这里不仅是一处古色古香的民宅,还是客家民俗博物馆。有很多关于龙岗客家源流、历史沿革、民间风物、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题展览和介绍,让我收获很多,十分有意义。”记者现场看到,当年罗氏族人在此居住的日常用品,榨油机、纺织机、榨糖机等经营旧物,水车、纺织机、犁耙等农耕旧物一应俱全,不仅展示着这座大宅曾经的历史,也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作为民俗类博物馆,我们自2012年起,在每个客家传统节日,采取展板介绍、游园活动、非遗专案现场展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朋友更好地欢度“五一”假期,4月30日—5月4日,鹤湖新居举办三场展览活动,准备了丰富的礼品。“在指定时间内参加体验区活动并领取印章,集齐三枚印章,便可在接待处领取书籍一本。”

开放时间:

9:00—17:30

地址:

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北街1号

防控要求:

1、采取人员限流措施,每日限1000人、瞬时流量不超过200人;

2、游客需戴好口罩,配合扫码测温,持绿码及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确保近期未到中高风险地区。

大田匠作文化村

沉浸式剧本杀为龙岗古建赋能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5)

21岁的冯少清是一名剧本杀游戏的爱好者,空闲时就爱约上几个朋友,满深圳地寻找玩剧本杀的好去处。“一群朋友或者陌生人围着桌子一边推理,一边有哭有笑,简直不要太欢乐!”听说在龙岗就有一家沉浸式剧本杀体验馆,“五一”期间赶忙拉着朋友过了一回瘾。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6)

“之前玩的是场地设在商场内的剧本杀,这次是在百年古建筑内。相比来说,更容易‘入戏’,无论是剧情、场景还是演员,都更真实。穿着古装,身处古宅,一秒穿越到古代,就算偶尔走神也会迅速拉回来,沉浸感极强,特别有感觉。”冯少清说。

10000平方米,古宅实景搜证 沉浸奔跑;100 ,上百种技能唯快不破;40多处不同场景,数字化体验 真人NPC互动……这就是大田匠作文化村(大田世居)推出的客家风沉浸式剧本杀《大田秘境》。“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古建筑的对外开放以及如何使用备受关注。传统的参观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一些年轻人的参与体验需求,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古建筑的价值尤为重要。如何打造更鲜明的文化IP?可尝试在不改变古建筑本身特点和特点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发古建筑的内容和形式,使古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进一步实现其价值。”大田匠作文化村运营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7)

大田匠作文化村就是龙岗古建活化利用的一大样本。该文化村地处宝龙街道龙东社区源盛路6号,规划总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启动区占地4万平方米,以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大田世居为核心,采用政府指导、市场经营、多元化合作模式,按“五园一坊”总体布局,将建设匠作博览园(博物馆集群)、当代艺术陶瓷博览园、匠心公园、匠师工坊等几大区域。

这也带动了沉浸式体验剧场产业的生根发芽。文化村的沉浸式体验剧场以修缮完成后的大田世居为场景,立足于非遗文化、家风家训文化及匠心文化,将传统文化景区与沉浸式互动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情境感音视频、戏剧、游乐设施、数字装置等途径为参与者带来沉浸式体验。“这是一种将文物活化利用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尝试。通过对古建筑多元化的再利用,让游客穿越时光,切身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时空的错位,让古建筑的灵魂得以延续。”该负责人表示,“沉浸式剧本杀有真实的场景开放书和阵营对抗书,玩家不仅可以享受到古建筑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风景,还可以释放工作压力、凝聚向心力。”

客家围屋革命故事(五一不离深客家大院内学历史)(8)

“不得不说这里太漂亮了,黛墙白瓦,还开了很多有特色的餐厅、奶茶店,拍照一流。里面还有大田世居和木作博物馆,可以做手工。下次做手工时一定要穿着汉服来拍照。”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刘慧嘉告诉记者。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集文博展示、非遗文创、手作体验、亲子教育、农耕体验、艺术生活于一体的文博 文创 田园综合体,”该负责人表示,“比如说木作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动画的方式,全方位展出中国传统木作工艺技术,并有榫卯体验、多媒体沉浸式体验、木作工坊体验等多个体验空间。再比如我们还打造了‘大田茶事’茶艺沙龙公益活动,并开设了多种亲子手工课堂,致力于为辖区居民带来全新的人文体验。”

开放时间:

正常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

大田世居:9:00—21:00

大田木作博物馆:9:00—17:00

地址:

宝龙街道龙东社区源盛路6号

防控要求:

1、提前在“大田匠作文化村”微信公众号预约

2、现场出示“健康码”“行程码”, 扫“场地识别码”

3、配合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蒋欣 张星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