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宁静的小镇(车间背后的田园欢腾)

来源:三明日报

我的老家宁静的小镇(车间背后的田园欢腾)(1)


图为加工河龙贡米的智能化生产线中控室。(周志鸿 摄)

我的老家宁静的小镇(车间背后的田园欢腾)(2)


图为河龙贡米丰收景象。 (俞 芸 摄)


●本报记者 阴寿玉 周志鸿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张坤明 刘才恒
  长长的封闭车间里,看不到人,几乎听不到声音。车间尽头的中控室内,“躲”着两人,正“悠闲”地控制整条生产线。高大的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码垛……
  12月11日,记者探访了宁化县倾力打造的河龙贡米产业园。这个总投资2.2亿元的省重点项目,堪称现代农业产业化典范,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8个恒温仓库已建好5个。园区企业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化生产线,于今年6月投产。这条全省最先进的生产线,采用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达到行业国内最高配置。投产至今,除每月两天停工外,天天满负荷运转,日产150吨成品米。12月5日,这家企业获得“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称号。
  置身于智能带来的安静中,记者不禁想起“学习强国”平台一组醉美田园风光照片,反映的就是收获河龙贡米的场景:黄色的稻田中,以传统方式(为保证米质)收割、打谷的农民,笑容满面……
  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宁化,近年来重点培育河龙贡米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静静的车间,欢腾的田园,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产业 公司 贫困户”这一扶贫战略的智慧与温情。
  河龙贡米产业的确具有助力扶贫的实力:一方面,此米品质了得,宋代登上皇家餐桌,如今跃上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的国宴,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另一方面,此产业投资少,市场好,增收快,有前景。当然,宁化种粮地理条件优越,宁化客家人勤劳肯干,这是推广种植的先决条件。
  好风凭借力。宁化引进、培育、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育种、种植、加工、包装到营销均统一标准,把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依托中科院谢华安院士,公司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技术支撑研发优质品种。目前,已从500多个种源中筛选出9个高中端品种。在产业园区内投资2600万元建设全自动化生产线,加工系列中高档优质大米。去年和今年均种植5万多亩水稻,去年产值破亿元。今年收获的2万多吨稻谷,“住”进了园区内的恒温仓库。产出的新米陆续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直销店,园区成品库存为零。
  贫困户参与这一产业,实实在在地享受“特权”。他们优先与公司签订种植合同,不限面积;优先从公司领到免费种子,累计年均减少投入40万元;优先参加田间管理培训。更让他们欢喜的是,他们的稻谷成了“皇帝的女儿”——身价更高,比普通稻谷每50公斤高60元(一般农户的高50元)。公司的收购差价款年均60万元。去年,这个产业带动1260户贫困户种植8000亩,户均增收1.45万元。此外,优先安排260名贫困人口从事加工、运输、营销,年增收500多万元。中沙乡贫困户吴某明是位勤劳的种田人,可祸不单行,爱人病故后,女儿又生重病。沉重的债务未能把他压垮。他近几年种植河龙贡米,日子有奔头。去年,他一口气种了30亩,喜获丰收。今年一鼓作气,种了60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