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核鱼雷(核鱼雷)

核鱼雷是装有核战斗部的鱼雷。由携载平台发射入水,能自航、自控(自导),是战术反潜核武器的一种。鱼雷一般由雷头、雷身和雷尾组成。雷头装有炸药;雷身装有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雷尾装有发动机、推进器和操纵舵。核鱼雷一般采用火箭推进,由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用一种对噪声极不敏感的主动声呐系统进行目标测距和定位,通过有线制导指令控制起爆。核鱼雷威力通常为千吨级TNT当量。

MK-45“阿斯特”反潜鱼雷是美国海军为了打击敌方高速、深水潜艇目标而开发的一种武器。1955年,美军根据情报得知苏联正在建设一支庞大的潜艇部队,对北约的海上商船构成了严重威胁。1956年,美国海军决定研制核鱼雷“阿斯特”,为开发中的MK-45鱼雷装上核弹药,承包商为西屋公司。1960年夏,配套的W-34核弹头研制成功,所有的研发工作全部完成。MK-45核鱼雷直径480毫米,长5.76米,重1 100千克,由电力驱动,当量11 000吨TNT,射程5~8海里。为了提高采用核战斗部的安全性,MK-45鱼雷采用了线控引爆方式,而且由于采用有线制导方式,所以“阿斯特”鱼雷本身没有寻的能力,制导和对目标的跟踪任务都由发射潜艇来负责。1961年MK-45核鱼雷开始批量生产,1963年服役,装备的有“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等,到了1976年共生产了约600枚MK-45。采用有线制导限制了“阿斯特”鱼雷的射程(取决于线的长度),也易暴露自身,发射的鱼雷爆炸后,对手很容易探测到己方位置。1972年起“阿斯特”核鱼雷逐步被MK-48自导鱼雷取代,1977年后全部“阿斯特”核鱼雷都替换为常规自导鱼雷。

MK-45“阿斯特”鱼雷

为了对抗美国航母编队,苏联在核鱼雷上曾下过大工夫。1951年,苏联第11设计局开始研制533毫米的T-5型核鱼雷。1954年10月19日,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对代号为RDS-9的核装药进行了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发生了一次故障。后来对装药进行了修正,在修正过程中又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了两次地面试验。1955年9月21日在新地岛又进行了一次试验,这次爆炸威力为3 500吨TNT,爆心位于水下12米,是苏联第一次水下核试验。此次试验中30余艘效应舰艇布放在距离爆心投影点300~1 600米范围内,包括4艘驱逐舰、3艘潜艇、数艘扫雷艇以及水上飞机等,一艘位于爆心投影点300米处的驱逐舰沉没,其它战舰严重受损。1957年10月10日,T-5型核鱼雷在新地岛核试验场进行了一次全当量试验,爆心位于海面下30米。一艘潜艇从10千米外发射核鱼雷,3艘驱逐舰、3艘潜艇、2艘扫雷艇以及其它小型舰艇沉入海中,此次爆炸当量为10 000吨TNT,此后T-5型核鱼雷正式列装。它是苏联海军装备的第一种核武器,可承担反舰和反潜任务,并成为用于在海洋战区执行战役战术任务(首先是与敌大型水面战舰和潜艇作战)的苏俄多用途核潜艇上核鱼雷的鼻祖。

西方核鱼雷(核鱼雷)(1)

苏联T-5核鱼雷

西方核鱼雷(核鱼雷)(2)

1955年9月21日苏联T-5核鱼雷测试情景

1962年10月27日,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在古巴附近海域,苏联海军“狐步”级常规潜艇B-59号被执行封锁任务的美国驱逐舰发现。美舰向B-59号投掷了十枚练习用深水炸弹,试图逼其上浮。但美国人不知道,B-59号上携带了货真价实的核鱼雷,威力达1万吨TNT。苏联艇长瓦伦丁·萨维斯基上校以为已经开战,准备发射核鱼雷,但由于副艇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的坚持,最后潜艇上浮请示莫斯科命令。全世界也因此逃过一场核大战。

西方核鱼雷(核鱼雷)(3)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苏联B-59号常规潜艇,上方为美军直升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