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

范纯仁 (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时期的名臣,人称“布衣宰相”。天圣五年(1027年)6月份,范纯仁出生在南京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李氏梦见一个小男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便用裙子接住了,这就是后来北宋时期的“布衣宰相”——范纯仁。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1)

说到这儿,大家会不会一下子想到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千古名句的范仲淹呢?的确不错,范纯仁恰恰就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二儿子。

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2)

范纯仁,天生聪明,从小勤奋好学。在他八岁的时候,就能经常给身边的小伙伴们背诗词、讲故事、说笑话,传授他所学的知识,谈论他的理想和志向。长大后,他便开始了人生仕途之路。这里需要特别声明一下,范纯仁从政当官,是在他老爸范仲淹去世之后才出来做官的,与他老子一毛儿关系都没有!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3)

因为在宋仁宗皇佑元年,范纯仁22岁进士及第,先后被调任武进县知县、长葛县知县,但这两次任命都被他以离家远不能照顾父母双亲为由婉拒了。范仲淹这个朝廷正直老人还是特别讲政治的,当时就劝儿子不要太固执,要顾全大局,应该前往长葛县赴任为妥。但范纯仁坚持说:

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

最后,范纯仁还是一直等到他老爸范仲淹去世后才去当官。从政以后,他先是出任了许州观察判官、襄邑知县,接着又先后被朝廷任命为同知谏院、庆州知府等职,最后因其表现被重用晋升为宰相。这真可谓:“爹是英雄儿好汉”!

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见的怨恨

范纯仁无论是当县官,还是出任谏院、知府,他都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认认真真地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他任谏院时,有一次上奏说: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4)

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搜刮钱财,使民心不得安宁。《尚书》说:‘怨恨哪里在明处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啊。’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见的怨恨。

当时的皇上宋神宗听后问道:“什么是你说的看不见的怨恨呢?”范纯仁回答说:“就是杜牧所说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啊。”宋神宗赞许他,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当即赋予他一个新任务说:“你善于分析政事,应该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动乱的史实。”于是纯仁撰写《尚书解》进献给皇上宋神宗,并解释说: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5)

《尚书》所言,皆尧、舜、禹、汤、文、武之事也。治天下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些的,愿陛下深入研究而勉力实行。

范纯仁,之所以能够赢得皇上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当上朝廷的大官,并且干的风生水起,就是因为他始终恪守职责,胸怀大局,坦荡无私,一心一意为国家谋长远做贡献。

平生得益“忠恕”二字并一生受用不尽

范纯仁是一位清廉俭朴、平易宽厚、思想豁达的慈善之人,更是一位刚正不阿,坚持正义,敢于担当,心系民众的高官。他一辈子行得端、做得正,自己有底气,他人就服气。他从布衣到宰相,勤政爱民,俭朴做人,言传身教,始终表里如一。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6)

在襄邑县任知县时,一次卫士牧马,践踏了百姓庄稼,范纯仁逮捕一人并处以鞭杖。中央所属的牧地主管,因生气范纯仁欺负了自己的手下,便以范纯仁无视皇权而将此事报告给了皇上,朝廷立刻派人来到襄邑县侦办整顿。范纯仁直言说:“养兵的费用来自于田税,若毁坏百姓田亩而不能执法,田税从哪里来?”皇帝了解情况后,认为范纯仁在理儿,便收回了责罪之令,宋朝牧地从此由知县管辖。范纯仁一生正气风骨,他曾说:

我平生所学,得益“忠恕”二字并一生受用不尽。以至于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朋处友,和睦宗族等,不曾有一刻离开过这两个字。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7)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一丝不苟这么做的。他经常教育子弟和亲属晚辈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他的弟子和亲属们都特别敬重他,认为他说的这句话特别有道理,便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败坏了

俭朴行善,是一个家族最强大的灵魂。范纯仁一生秉承范家的俭朴家风,他从布衣一直到宰相,其廉洁俭朴始终如一。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8)

有一则轶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范纯仁的俭朴家风:范纯仁在朝廷做官时,有一次,留自己的同僚、秘书监晁端,在家中吃饭。晁端吃过饭回去后,郑重其事地对旁人说:“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败坏了!”听到的人都不太相信这话,问他是怎么回事?晁端回答说:

平时他们家吃饭,菜总是咸菜、盐豆腐之类。这次他家留我吃饭,咸菜、盐豆腐上面,居然放了两小簇肉,这不是他家的家风败坏了吗?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9)

范纯仁这个“布衣丞相” 的称号,从此就在民间广泛传开了。从晁端所说的范家的食谱看,可见范纯仁家中平时生活已经俭朴到了何等的地步,这与当时那些锦衣玉食的官宦人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范家自己家里过着清贫日子,但范纯仁却把做官得来的俸禄和赏赐,多数都用在扩大其老爸范仲淹所办救济贫苦人的“义庄”上了。这也是范家“日子清贫”的原因之所在。在范纯仁的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范正平、范正思,以及五个孙子也都能像祖、父辈一样,立身守正,为官正直。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10)

只要朝廷委用人时不遗漏人才

古往今来许多名臣,无非爱民;天地之间第一人品,还是清廉。从政治影响来看,范纯仁当官当到了完美,论执政贡献要比他的父亲的政治成就更高些。范纯仁一生官至宰相,被众人尊为“布衣宰相”,其心系国家百姓的为政理念,付诸实践的执政方针,培养重用人才的向善之举,对于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11)

在范纯仁当宰相时,他不仅言传身教门下弟子,他更重视向皇上推荐输送德才兼备的仁人志士,以效力国家建设。凡是他举荐人才,都一定会认真听取其他同事们的意见,从来不自作主张、自以为是,而是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但绝对不会和他要推荐之人提前打招呼。被推荐启用的人才,却往往不知道是由他给推荐上去的。就因为这个,范纯仁的同事对他说:“做宰相的,怎么能不笼络天下有才之士,并使他们知道是从你的门下出来的呢?”范纯仁说:

只要朝廷委用人时不遗漏人才,又何必使他们知道出于我的推举呢?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12)

范纯仁,纯爷们!要做就做良相,要当就当好官。他身为名门之后,地地道道的官二代,不靠老子靠自己,既尽孝道又践行报国之志。他从政五十余载,两次出任宰相,75岁高龄离世。一生勤政爱民,一生俭朴清廉,一生言传身教,他用智慧和人品谱就了人生完美壮丽篇章。范纯仁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名满天下,青史传后人,就是因为他秉承良好家教家风,始终恪守“忠恕”二字,真正做到了“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13)

范纯仁荐才:布衣宰相范纯仁(14)

悦读史书,欢迎头条好友们关注、点赞和评论,并虚心接受大家的指教订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