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墙小学(府学胡同小学新学期开启文化建设年)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穿着古装表演绘本剧、展示自己绘制的学校导览图、展示府学楹联文化……2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生正式开启新学期,在府学胡同小学当日举办的202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该校学生们“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据介绍,该校借助府学“活”的教育博物馆这一理念,在新学期引领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府学历史,讲述府学文化,传承府学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中。

国学文化墙小学(府学胡同小学新学期开启文化建设年)(1)

学生们在开学典礼上表演诗朗诵。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府学,你的建筑格局里蕴含着学不完的中国智慧,学不完的文化精髓。”在开学典礼上,来自该校的五名小学生一起上台,以诗朗诵等方式将这所校园的各个讲堂,学校周边祠堂、楼阁等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娓娓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小学生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府学胡同小学的立体建筑模型,设计了涉及礼文化、校园现代文化等不同特点的校园导览图,在实践中对府学文化的加深理解。

“回到学校,一下满眼都是自己当时小胖墩儿的样子,感觉特别亲切,发现学校的文化氛围这么浓厚,又燃起了对校园的热情。”“面人郎”第三代传人、2022年北京榜样郎佳子彧也出席了这次开学典礼,他也是府学胡同小学的毕业生。他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返校经历,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这样的环境,珍惜宝贵的学习经历。

国学文化墙小学(府学胡同小学新学期开启文化建设年)(2)

学生将自己捏的泥人送给郎佳子彧。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郎佳子彧回忆,去年在制作“面人郎”冬奥会吉祥物、准备在人民大会堂展示时,突然回忆起自己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正在府学胡同小学学习,当时自己捏了面塑版的奥运福娃,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这段经历令他印象深刻。

在互动中,小学生们很好奇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的。郎佳子彧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介绍,因为这是家传的手艺,在三四岁的时候他便观摩并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面人郎”,也知道爷爷经常把自己的面塑作品带到国内外的舞台上。“我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很胆怯、羞涩,但当老师让我们用‘举世闻名’造句时,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站起来说‘我长大后要让‘面人郎’举世闻名。”郎佳子彧说道。

国学文化墙小学(府学胡同小学新学期开启文化建设年)(3)

学生们展示自己做的学校导览图。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府学胡同小学校长滕亚杰表示,2023年,府学将迎来文化建设年。在这一年,该校将深入挖掘府学文化,让学校成为“活”的教育博物馆,“做到人人知府学,人人讲府学,人人爱府学,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践行府学精神。”不仅此次在开学典礼上邀请“面人郎”第三代传人回到府学,今后,该校也将在此基础上,聘请更多专家走进校园,带学生们去探寻府学的文化,搭建更多展示的舞台,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传递府学文化,传承府学精神。

据介绍,这个学期,学校少先队大队还将启动“府学文化小使者”活动,学生们将以班级、小队为单位通过不同形式探秘府学的历史文化,了解其中蕴含的府学精神,“争当府学文化小使者”。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