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刘墉(1720~1805年1月24日 ),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 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第三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刘墉以为官清廉著称,深得百姓信赖,早在任江宁知府时就获赞誉 "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朝鲜使臣称赞。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 ,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刘墉书法造诣深厚,是当时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称。

刘墉书法造诣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

刘墉的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入手。早年所作“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即便如此,与当时学赵、董者,往往流于圆熟软媚也颇有区分。

中年以后,他出入各家,临帖不求形似,意与古人精神相契合,一变赵、董之灵俏为浑朴,兼搀颜字之雄阔、苏字之烂漫、《瘗鹤铭》之旷逸,终而自成一家面目。

刘墉的书法以丰腴浑厚的点画、平淡舒缓的用笔和雍穆华丽的墨韵,表现了一个朝廷重臣所特有的儒雅气质和庙堂气度。

乍观其书,拙笨肥重,全无法度;然反复寻味,却觉筋络分明,如棉里裹铁,内含刚劲,且能举重若轻,化古妙用而又无迹可求。清代举人徐珂在《清稗类钞》评道:世之谈书法者,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象,人莫测其高深耳!

清代名人康有为推崇刘墉为清代帖学之集大成者。传世代表作有《苏轼秋阳赋》、《苏轼远景楼记轴》、《临米芾诗帖》、《桑林伐鼓酒如川诗轴》等。

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他对黄庭坚书法深有研究,刘墉行书《评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轴》云:黄文节公书刘宾客(禹锡)《伏波神祠》诗,雄伟绝伦,真得折钗屋漏之妙。公尝自言黄龙山中,忽悟草书三昧,又云自喜中年字书稍进,此书后云持到淮南示, 故旧何如。此真迹现在亦不免坡公所识。

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

刘墉书法(作品. 行书书法 手卷 纸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2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7)

刘墉书法(作品) 1797年作 书法 立轴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3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5)

刘墉书法(作品) 行书七言 对联 绢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6)

刘墉(作品)(古) 行书七言联 立轴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7)

刘墉(作品)(古) “顺其父母乐”书法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8)

刘墉(作品)行书诗论一则 立轴 纸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49)

刘墉(作品)(古) 书法 立轴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0)

刘墉(作品)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1)

刘墉(作品) 行书七言联 立轴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2)

刘墉(作品)书法 立轴 水墨绢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3)

刘墉(作品欣赏刘墉( 书法 镜心 纸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4)

刘墉(作品) 书法 立轴 纸本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5)

刘墉(古) 书法对联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59)

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6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8)

刘墉书法(作品)

刘墉书法欣赏,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于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年),一生历康、雍、乾、嘉四代。其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乾隆十六年高中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死后加太子太保,入贤良祠,谥文清。刘墉博通经史百家,然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其书以浑厚古朴、貌丰骨劲而独步当时。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79)

刘墉书法欣赏01

刘墉一生书法曾经数度变化,年轻时珠圆玉润,中年笔力雄健,到晚年则趋于平淡。对他的书法有肉多骨少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有绵里藏针的妙处。刘墉善书,不随俗,初从赵孟頫、董其昌书法作品入手,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年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后来,他又受汉学影响,追踪汉魏六朝,与当时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书法名家相应,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0)

刘墉书法欣赏02

  刘墉能食古而化,不受古人牢笼,臻于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之境界。其他三家中,王文治书作秀逸天成,笔墨清淡有雅趣,然“未免流入轻佻一路,如秋娘傅粉,骨格清纤,终不重耳。”梁同书天性好书,功力很深,但他“暮年书犹无苍老之气”只能名重一时。翁方纲因“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此三人皆不足与刘墉抗衡。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1)

刘墉书法欣赏03

刘墉擅长楷书、行书,同时也能写榜书和小楷。他喜用硬笔短毫,书法丰腴淳厚、落落大度,其用墨浓厚扎实,不露锋芒;字体丰满,外柔内刚,貌丰骨动,别具一格,被誉为“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浑然太极,包罗万象。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2)

刘墉书法欣赏04

刘墉书从颜真卿出,但较之颜氏更显圆润浑厚,作书喜用浓墨,遂有“浓墨宰相”之称。他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为乾嘉年间国朝四大书家。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书法评论家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著有《石庵诗集》,刻有《清爱堂帖》。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3)

刘墉书法欣赏05

刘墉书法欣赏,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书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4)

刘墉书法欣赏06

清初诸帝均通翰墨,康熙雅好董(其昌)书,乾隆偏爱赵(孟頫)体,臣下群起风从,竞相模仿。刘墉亦受时风影响,自幼承家学,从董其昌、赵孟頫入手,学得轻巧玲珑之姿。其用笔轻盈可人,深得二人之旨。刘墉中年力法苏东坡,上追二王、钟繇诸家。人们熟悉的刘书风貌主要植根于此。刘墉晚年从帖学中走出来,欣赏并接受碑学,孜孜不倦地研习北碑版,可谓衰年变法。晚年之作稍瘦,异于中年。刘墉书法主要受赵、董、苏的影响,其中以苏东坡为尤。在《清爱堂石刻》和《英煦斋刘文清公书》中有临赵、董、苏、颜、二王、钟繇诸家之作,此外还出现了黄庭坚、薛道祖、米芾等人字体,可以推断刘墉遍涉诸家,博采众长,决不满足于上述数家。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5)

刘墉书法欣赏07

刘墉书法主要取苏东坡、颜鲁公之厚,兼具董、赵书法之清,同时又遍求诸家,形成了渊雅醇厚、法度井然、挥洒自如的书法风格。刘墉遗世墨迹以楷、行草为多。笔者以为刘书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曰肥,二曰厚,三曰静。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6)

刘墉书法欣赏08

  “肥”是指其书法点画形态丰腴。刘书用笔重、用墨浓,有“浓墨宰相”之称。虽然古人强调“书贵瘦硬”方能“通神”。但是书能肥到好处,肥到妙处,使其特具风神意趣,决非平常人所能为之。乍观刘书,圆润肥厚,好似朵朵棉团堆积而成,似有“墨猪”之嫌。若细心品味,其实不然。刘书迥异于软弱妩媚的时风,卓尔不群,丰肥中出刚劲,古朴中有致巧,堪称“绵里藏针”。王世贞尝评“苏东坡以老笔作嫩字”。移此评刘氏书法,亦为切中肯繁。从出土的刘墉墓中遗物可知,刘墉用紫狼毫笔,纸张大多是蜡笺纸和高丽纸一类。用硬毫笔在不吸水的纸上书写,能做到不露锋芒,风神内蕴,显出刘墉的笔法尤其高明。刘书起笔用“逆蹴”之法,藏锋入纸。收笔笔锋内敛,引而不发,含蓄深沉。运笔变化丰富,时有秀劲之笔夹杂其中,显得张弛有度,笔画的开张和敛缩均出之自然,稚气与灵气相辉映。运笔中常常搭锋养势,折锋取姿,令力在字中。墨色亦以浓、干为主,墨色浓厚中常透露出一丝光亮。刘书结字常用“打叠点画,放宽一角”之法,使一字之内有意留白,与浓郁层叠的点画相依对,疏朗与稠密并存,枯润互映。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7)

刘墉书法欣赏09

  “厚”是指其书法谋篇结字取势厚。刘书章法平白质朴,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无过多牵丝,然气脉贯通,一气呵成。杨过敬云:“文清书如绵裹铁,……雄深雅健。”相对于明末诸贤连绵直下的体势而言,刘书字字稳健,其结体大多是扁方形的,重心降低,点画之间表现出沉静内敛的厚势与张力。刘书小字亦具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曰:“尝见文清临瘗鹤铭,具廊庙之度,而兼山林之气。知小真书之妙,盖深有得于此。”古人操音律求饱满,奕棋讲厚势,为人修笃实,刘墉书法颇能暗合于此说。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8)

刘墉书法欣赏10

  “静”是指刘墉书法意趣静谧,神情从容。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书法崇尚“静”气而忌“火”、“燥”。一味崇尚外示刚劲必现“火”、“燥”之陋。反之,一味避刚就柔,又易于流媚。刘书笔墨浓厚,善于藏头护尾,少圭角。点画意态谨然,从容不迫。又字字独立,大小相合,绝少大小悬殊之字。清徐珂《清稗类钞》云:“其(刘墉)书之佳处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刘墉以不凡的气度避火燥,去柔媚,驾驭浓黑新亮的笔墨写出了一片静寂的世界。书法视频。刘书常“于轨则中时露空明,于运用中含虚寂”。“静”气是刘书的主要特色。清人郭尚先《芳坚馆题跋》云:“晋唐元明诸大家得力全是个静字,须知火色纯青,大非容易,国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语者,只有石庵先生。”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89)

刘墉书法欣赏11

  刘墉书法的价值,就在于他把优游养性的翰墨馀事与作为朝廷重臣所具有的儒雅气质结合在了一起,使书法真正成为表露人格、寄托性情的理想方式。透过他那温集敦厚的书法风格,可以使人感到儒家思想的温恭俭让、智圆行方的人格心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0)

刘墉书法欣赏12

刘墉书法的风格和明代以来帖学传统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他不追求一般学帖者习惯的流畅婉丽或纵肆跳宕,而是以丰腴浑厚的点画、率意松散的结字和浓重的墨色,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雍容、静谧甚至还带有一些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书法欣赏。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1)

刘墉书法欣赏13

清代帖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人称为“浓墨宰相”。刘墉的书法在当时就拥有很大的名气,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抄》中说“诸城刘文清书法,论者譬之黄钟、大吕之音,清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成自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贤之大成也。”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2)

刘墉书法欣赏14

  刘墉的时代正逢帖学衰微而碑学大兴,但是刘墉是专攻帖学的,以帖学起家,他的书法却被公认为是一代书家之冠,本朝书法之最,这一点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后来的碑学主将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称赞刘墉的书法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范围者,把刘石庵的书法就推崇为帖学之大成。刘墉的书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少年的时候他学董其昌,这个是当时受时代和皇帝的影响,所以说他当时的字是珠圆玉润,像美女簪花一样,中年以后刘墉受苏东坡的影响,那时候就造成了他的笔力雄健,举势堂皇,到了晚年,刘墉的书法渐趋平淡而入炉火纯青之境,论者比喻它为黄钟大吕之音。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3)

刘墉书法欣赏15

  因为刘墉书写笔墨浓重,后人戏称他为浓墨宰相。刘墉书法欣赏。山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张业法介绍说,清代嘉庆朝非常有名气的书法鉴赏家包世臣和刘墉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在他的著作《艺舟双楫》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刘墉每每对客挥毫作书时,所用的执笔法是大拇指与食指成圆圈状,也就是所谓“龙睛之法”,以向人显示自己纯运腕力,而当他自己闭门作书的时候,则又是另一番情景,“笔如舞滚龙,左右盘旋,管随指转,转之甚者,管会掉到地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能随心所欲。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4)

刘墉书法欣赏16

  刘墉的一生除了为数不多的诗词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其他文学作品,这可能就与他慎守“讷于言”有很大关系。这种性格在他的书法中也有所流露,《清稗类抄》的作者徐珂评价他的字是“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尹旭认为,刘墉的字很粗,却不让人感觉是墨猪,字含骨力,所谓的骨力就是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很到位。另外刘墉的字有种内敛的倾向,感觉它非常有力量,但是它的力量是往里收,它不是向外发的那种,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敦厚,不张扬不外露。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5)

刘墉书法欣赏1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6)

刘墉书法欣赏1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7)

刘墉书法欣赏1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8)

刘墉书法欣赏2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99)

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2)

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3)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4)

刘墉(1719一1804)清代著名书法家,是帖学集大成者。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享誉书坛。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为书法“四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清代以来,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5)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6)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7)

清朝·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8)

清朝·刘墉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0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0)

刘墉书法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1)

刘墉书法艺术精品《刘墉书法》

书法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3)

刘墉书法《心经》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7)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8)

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1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4)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5)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6)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7)

刘墉书法(作品)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8)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29)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30)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31)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32)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33)

当代刘墉书法欣赏(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13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