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的产生是什么样的(什么是舍利)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舍利和舍利子的含义,这两个词虽然很熟悉,但意思大家可能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这两个词的意义也不是完全不同。

舍利。是梵文音译,是印度对人死去后的身体的总称,包括骨灰、骨骼、遗体等,都称为舍利。但这个舍利的本意却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舍利原来指的是“米粒”,因佛舍利形似米粒,因此得名,所以这个舍利是一个借代名词,只是从形状上立名的。

舍利的产生是什么样的(什么是舍利)(1)

在印度,一般人死后都是火葬,火葬后的骨灰埋在地下,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叫塔,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坟。收藏舍利的容器,可以埋在地下,也可以供奉在室内,也叫做塔。我们的中国的佛塔,也是因此而来。

舍利的种类则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没有经过火葬,但肉身经久不烂,始终能够保持原貌,栩栩如生,也叫做肉身菩萨,一般都会被塑成金身供奉,像六祖惠能、大兴和尚、无暇禅师、当代的海清和尚,都是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指火葬后的遗骨,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就属于碎身舍利。

舍利的产生是什么样的(什么是舍利)(2)

舍利子。原指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后来特指佛陀或者高僧大德遗体火化后所留下的结晶体。这个舍利子和一般人死人的骨头完全不同。其形状千变万化,有莲花形、圆形、椭圆形,还有的成佛菩萨状;颜色也有黑、白、红、绿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像钻石一样光彩照人。

一般骨骼的舍利子是白色的,头发的舍利子是黑色的,肌肉的舍利子是红色的,还有其他五色斑斓的各种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就特别多,各种颜色,有“八斛四斗”之多,被分别安放在十处舍利塔中供奉。

舍利的产生是什么样的(什么是舍利)(3)

最后,总结一下舍利与舍利子的区别:

一,遗体的全身或者火化后身体的某一部分,都叫舍利,比如一块骨头,只能称舍利,不能称舍利子;

二,火化后形成的坚硬的结晶体,那才是舍利子;

三,舍利子可以称为舍利,但舍利不能称为舍利子。

佛经上讲,舍利子是修行者通过修行“六度”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印光大师说是由修行者戒定慧的道力所形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象。还有人说舍利子是人体的结石,有的说是随身之物,有的说是人体骨骼残余,还有的说是因为僧人长期食素造成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关于舍利子形成的原因,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资料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