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2章答案(教材回归8 生物的变异)

教材回归8 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

[基础知识填空]

1.基因突变

特点: 、 、 、低频性、多害少利,可逆性等

方式:基因中碱基对的 、 、

结果:基因结构的一定改变,但是性状不一定改变(思考为什么)

2.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 分裂过程中,包括自由组合型和 型两种类型。

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 、重复、倒位和易位。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 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5.多倍体植株的优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6.秋水仙素/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 形成。

7.生物育种的原理

(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2)单倍体育种——

(3)多倍体育种—— ;(4)杂交育种——

(5)基因工程育种——

8.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 ,加速育种进程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9.选择育种是不断从 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10.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的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是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

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1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 遗传病

12.单基因遗传病受 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 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13.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 抽样调查,而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方式时则要在 中调查。

1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并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15.人类基因组是由常染色体数目的 条性染色体组成的。

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是生物进化/繁殖的基本单位。 (2)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 导致物种的形成。

17.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其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基因库)的变化。

18.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19. 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其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0.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 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21.同一物种的某基因在不同地区的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环境

中基因突变率不同和不同环境中 作用不同。

22.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 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 ,而自然选择发生在后,不是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差异化的原因。

[易错易误判断]

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

2.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4.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存在基因重组。(  )

5.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6.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发生性状分离。(  )

7.细菌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8.单倍体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9.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10.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

11.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

12.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来的个体是三倍体。(  )

13.诱变育种时,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个体多于有利个体。(  )

14.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

15.杂合子品种的种子只能种一年,需要年年制种。(  )

16.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

17.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

18.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19.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  )

20.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21.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为选择因素。(  )

22.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

2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教材回归8 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答案)

[基础知识填空]

1.基因突变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可逆性等

方式: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结果: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性状不一定改变

2.减数交叉互换

3.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配子配子。

(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5.多倍体植株的优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7.生物育种的原理

(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3)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4)杂交育种——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8.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9.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10.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的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是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1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2.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一个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13.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而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方式时则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并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15.人类基因组是由常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条性染色体组成的。

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7.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其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基因库)的变化。

18.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9.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其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0.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1.同一物种的某基因在不同地区的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环境

中基因突变率不同和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作用不同。

22.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发生在后,不是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差异化的原因。

[易错易误判断]

答案:

1.×(解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2.×(解析: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的利害取决于环境,不能直接说某一种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利害;由于基因突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均衡体系,因此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在生物进化过程在起到重要的作用;) 

3.×(只有减数分裂过程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4.√ 

5.×(解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6.×(解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7.×(解析:细菌没有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也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 

8.×(单倍体也可以有同源染色体,主要取决于亲本有几个染色体组)

9.×(解析:也可以低温) 

10.×(解析: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主要取决于是否由受精卵还是配子发育而来) 

11.√ 

12.×(解析:花粉发育而来的个体叫单倍体) 

13.√ 

14.×(解析: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15.√ 

16.×(解析: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7.√ 

18.×(解析: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只是基因频率改变,除非形成生殖隔离) 19.√ 

20.√ 

21.√ 

22.√ 

23.×(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2章答案(教材回归8 生物的变异)(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