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信集团最新规划(以青啤双星海湾为代表)

青岛是我国最早接触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青啤、双星、海湾等为代表的青岛百年国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青岛作为”。

青岛啤酒的“变”与“不变”

作为拥有119年历史的百年品牌,青岛啤酒在时代风雨中见证了“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青啤持续加大创新驱动,各项经营指标频创新高,为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样板。

“最古老”也“最先进”

在青岛啤酒厂,数字化智能生产线可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大规模柔性定制。30多米高的智能立体仓库,没有一个工人,所有智能装备都根据工程师指令“自决策”“自指挥”。

“‘最古老’的工厂已是‘最先进’的工厂。”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说,青岛啤酒厂运用数字化手段,建成包装产线管理等7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近三年碳排放密度降低48%、单日平均产量提升60%、成品出库效率提高了50%。

青岛国信集团最新规划(以青啤双星海湾为代表)(1)

这是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金沙滩海边的“青啤时光海岸精酿花园”。这里有历史逾百年的青岛啤酒首条精酿生产线,顾客在品鉴数百种啤酒风味的同时,可以零距离、沉浸式体验纯粹的啤酒文化。记者李紫恒摄

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青啤依托酿酒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客户需求持续推进产品创新。

“一款‘传奇’啤酒是什么样?”青啤科技研发中心新品研发师张文铎说,青啤新上市的一款超高端啤酒,原料遵循啤酒传统,但工艺借鉴了葡萄酒窖藏酿造,威士忌过桶,同时就像香槟酒一样,一开瓶盖“漫天散花”。

青岛国信集团最新规划(以青啤双星海湾为代表)(2)

在“青啤时光海岸精酿花园”餐厅,工作人员为顾客打啤酒。记者李紫恒摄

通过持续创新驱动,青啤产品系列实现了从“有一瓶”到“有一套”,开发出9大系列、70多种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期待,也引领了中高端细分市场发展和行业的创新浪潮。

保质量不惜成本

在青啤办公楼,集团董事长黄克兴见到记者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再扩建青啤麦芽厂,同时升级新建一个科技研发中心”。

“我同意斥巨资实施这两个项目的唯一理由就是保障品质、推动创新。啤酒质量的关键在麦芽,我们要把这个‘关键’牢牢抓在自己手中。”黄克兴说。

从一线员工到集团高管,拥有30余年青啤工作历程的黄克兴认为,企业能保持“长青”的密码是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的是创新,“不变”的是品质。

为此,青啤在“基础质量 特色质量”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魅力感知质量”——啤酒从出厂到送入消费者口中,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最终以魅力质量感知打动消费者。

保温集装箱每天温度变化在1℃以内;冷藏车运输环境在0℃-10℃;生鲜啤酒一桶一码智能追溯……当一瓶啤酒运出工厂,青啤对质量管理仅仅是个开始。

“打酒时,要用1.5L酒液冲洗酒管和售酒机、5℃纯净水喷冲玻璃杯、啤酒泡沫与杯口平齐,高度占杯子高度的1/3……这都是为了保证啤酒入口的品质更佳。”在青岛阳光百货的TSINGTAO1903酒吧中,一位啤酒侍酒师说。

“当成本和质量冲突时,我们保质量不惜成本。如果没有质量,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企业还能有一百年吗?”黄克兴说。

酿啤酒也“造”清水

在青啤二厂,每天从厂里拉出的有机废水热凝固物,不再作为废物进行处置,而是被拉到污水处理厂作为生物质碳源“变废为宝”。

青啤生技部环保管理高级经理杨巧华说,啤酒生产废水含有丰富碳源,有利于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水质。

水资源的绿色利用只是青啤绿色生产的缩影。三十多年前,青啤就开始走“绿色制造”的路子。近年来,青啤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还从采购、制造、物流、销售、消费、回收再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入手,实施低碳循环管理。

青啤博物馆展示了一张青啤循环经济利用图:废弃酒糟等最终会变成饲料;废酵母将会用于生物制药;二氧化碳将用于啤酒灌装;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在青岛啤酒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杨巧华说。

“科技 ”“绿色 ”推动青啤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01.7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43.3%。营收、净利再次双创历史新高。(记者王凯青岛报道)

双星集团的“舍”与“得”

始建于1921年的双星集团,经历过市场经济初期供不应求的辉煌,也体味过产业瓶颈期落后亏损的徘徊。2014年,双星重新“创业”,做好“舍”与“得”的辩证法:淘汰落后产能,以创新驱动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看齐,实现了从“汗水型”到“智慧型”的转变,在新时代焕发了新风采。

淘汰全部落后产能

在传统印象中,轮胎工厂是一个既热又脏的地方。但在双星轮胎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园,技术人员身穿白大褂,地面干净得能看到天花板,生产线上也几乎闻不到刺鼻气味。

2014年,履新董事长不到一年的柴永森,带领双星开启“二次创业”。随后的5年,双星建成全球轮胎行业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及“工业4.0”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淘汰了全部落后产能,成为全球先进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控股了曾名列全球前十的韩国锦湖轮胎。双星总资产也由不到45亿元发展到350亿元,销售收入由不到50亿元发展到近200亿元。

青岛国信集团最新规划(以青啤双星海湾为代表)(3)

双星集团“工业4.0”轮胎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资料照片

记者在双星轮胎“工业4.0”工厂看到,11种300余台不同的智能机器人正按照智能软件的“命令”有序分工,成品轮胎被机器人精准投放到“等候”在旁的无人智能运输车上,然后随着运输车按照“计算”好的最佳路线迅速码放到规定位置。这些智能机器人中,有80%由双星自主研发和制造。

双星轮胎产业负责人苏明说,双星将数字技术与轮胎制造深度融合,创新开发了智能信息系统,实现人、料、设备、位置的信息智能采集与匹配,同时还可以对制造各环节进行评测、防错、纠错。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

全面推广新材料

近年来,双星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研发新材料、推出“黑科技”。

“未来双星不会再投资扩大传统充气轮胎规模,而是全面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说。

卡客车轮胎用户注重轮胎产品的耐磨、节油等性能,轿车轮胎用户更注重安全性。基于此,双星“稀土金”轮胎和“全防爆”安全轮胎于2021年面世。

“我们通过原材料配方和工艺的创新突破,研发出了‘稀土金’橡胶复合新材料。加上特殊的技术和花纹设计,滚阻可以降低到3.8至4.5,寿命可达50万公里。”苏明说,据测算,使用滚阻达到4.5的“稀土金”轮胎,可比使用普通轮胎节油约44万元。

“全防爆”安全轮胎则是双星在轿车胎领域的一次突破创新。在高速行驶突然缺气时不易侧翻,依然可以60km/h的速度持续行驶30分钟,适用所有乘用车。

100%利用废旧轮胎

废旧轮胎被称为“黑色污染”。一条废旧轮胎能利用到何种程度?在双星,这个答案是100%。

“一条废旧轮胎通过裂解,可变成40%的初级油、30%的环保炭黑、20%的钢丝和10%左右的可燃气,真正做到对废旧轮胎‘吃干榨净’。”双星伊克斯达环境产业负责人陈晓燕说。

2019年,双星建成了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工业4.0”智能化工厂。记者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双星轮胎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园看到,20万平方米厂房的屋顶被太阳能光伏面板覆盖,普通生产车间变成“头顶会发电”的车间。苏明介绍,光伏发电板每年可发电2000万度,使用这种“绿电”每年节约标煤5500吨。

“双星已经构建起绿色循环产业链,为轮胎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双星样本’。”柴永森说。(记者王凯青岛报道)

海湾集团的“一”与“全”

青岛海湾集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有化工企业,见证了传统化工的兴衰起伏,也参与了高端化工的转型起势。近十年来,海湾聚焦高端化工一大主业,同时全面推进创新、绿色发展,蹚出了一条传统化工向先进制造跨越的新路子。

技术创新至上

从电视剧《大染坊》的原型维新化学工艺社到青岛海湾集团,从第一批硫化青染料到多类高端产品,从高能耗到绿色生产,海湾历经沧桑,是中国高端化工的转型样板。

21世纪以来,国内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快速崛起,但东部地区受资源环境约束压力骤增。在此背景下,青岛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提出“技术上20年不落后”的目标。

青岛国信集团最新规划(以青啤双星海湾为代表)(4)

海湾集团北部新河产业园区。资料照片

此后,海湾坚决淘汰电石法聚氯乙烯等一批工艺和生产线,创新采用了乙烯法聚氯乙烯工艺。新工艺每年可减少电石泥100万吨、汞触媒640吨,同时还可杜绝粉尘污染。这使海湾跳出传统发展老路子,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2019年8月,海湾科技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形成了聚苯乙烯新材料研发中心、先进硅材料研发中心、改性新材料研发中心、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基地“四中心一基地”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平台支撑作用。

坚持低碳发展

近年来,海湾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美丽化工”。

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说,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并入管网充分利用,每年可节约用热20万余吨,降低成本2500多万元,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约资金720余万元。

同样,海湾精化、青岛碱业等海湾下属企业,也展开了一系列“绿色”技术攻关与探索。

“双桃”牌分散染料是海湾精化的拳头产品,却曾因环保问题被停产。海湾精化总经理陈安源说,为实现绿色发展,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持续改进优化工艺,将废酸变成纯度为98%的硫酸,并直接作为原料利用。产生的废水也通过新工艺法,将原料量降低了20%,吨产品耗水降至60吨。

“目前企业各项环保设施总投资约8亿元,形成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陈安源说,海湾精化“2000吨/日高盐、高COD膜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还被评定为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目前,海湾化学和海湾精化均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全国石化行业绿色工厂,成为行业内标杆企业。

抢占高端赛道

在高端产品路线上,海湾提出并践行“满足最挑剔的用户”,以精品打造行业第一品牌。

为获得用户对产品质量的第一手意见,集团及下属企业主要领导坚持常态化到高端客户企业拜访,然后围绕优化工艺指标、销售物流服务、客户定制化等方面,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自2019年5月下旬开始,海湾平均不到1小时就会有一个样品出来,取样和分析工作量也增加到平时的5倍。为了不耽误试验进度,每天都有一名中层干部和一位技术员“白 黑”连轴转。

“高端家用地板膜、车衣膜等对原料PVC质量要求非常高,市场一直由国外占据。其中车衣膜最难做,膜厚度只有0.1毫米,不能有缺陷。”海湾下属企业——海湾化学销售一部部长刘磊说,这就是最挑剔的用户。围绕车衣膜的指标要求,他们通过调整对比工艺参数,试样多次,终于成功生产出满足要求的PVC产品。

如今,海湾聚氯乙烯、偏硅酸钠、硅胶等产品产能处于行业前列。其中,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乙烯法第一位,成功替代高端进口。

近十年来,海湾也打造出了一个“新海湾”:截至2021年底,总资产218.6993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43%;销售收入174.626亿元,增长338.9%;利润合计32.1018亿元,增长11046%。跃居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468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125位。(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