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地位(厦门理工学院发展潜力全省第十)

?厦门理工学院AMOY赛车队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荣获“燃油经济性”单项冠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地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地位(厦门理工学院发展潜力全省第十)

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地位

?厦门理工学院AMOY赛车队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荣获“燃油经济性”单项冠军。

(资料图)

厦门理工学院校园一景。

(本报记者 姚凡 摄)

学生学习3D打印技术。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徐丽麟

福建省88所本专科高校,厦门理工学院的发展潜力,名列全省第十——福建省公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报告(2016)》,就是这样说的。

省教育厅下属的福建教育评估中心新近完成的这份发展潜力报告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发展潜力”的各项指标全面上升,带动总排名晋升全省前十,而在新建本科高校中,稳居前列。在福建,一般把上个世纪末成立的本科院校称为“新建本科”。

“发展潜力”的评估,虽然面向未来,但是,它是由现实的实力指标、质量指标等构成。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说,“发展潜力”用大白话来说,意味着今后理工学院在朝好的势头发展,不仅现在有活力,还有推动前行的力量。

他认为,这也证明理工学院这些年坚持“开门办学”的正确性。他说,评估报告是干巴巴的数字,但倒回去看,都是有着理工学院开门办学的各种鲜活事例支撑。

在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陈文哲眼里,发展潜力还来自于理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办学引进境外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突破。

四个指标 解读厦门理工学院魅力

1

发展潜力

“不逊其他重点建设高校”

位次:厦门理工学院的发展潜力名列全省第十,其中在新建本科中,理工学院的发展潜力名列前茅。

报告评价:“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得分及排名,不逊其他重点建设高校”。两个指标尤其得到表扬:发展战略和发展质量。

参评学校:在福建的所有高校,含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部属高校。

背景:发展潜力指标包括发展战略、发展实力、发展质量、发展影响4个一级指标,观测指标有领导班子战略发展能力、科研项目、学生竞赛获奖等。

解读:发展潜力来源于理工学院对“应用型”的坚持,它并非一蹴而就,应该可以追溯到理工学院本科起点——2004年,厦门理工升格为本科院校,按照 “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把“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坚持贴近地方与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2

学生竞赛获奖

厦门理工学院名列全省第三

位次:在学生竞赛获奖方面,厦门理工学院令人印象深刻,它“增长迅速”,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

解读:如果把对学生的培养看成一条生产线,那厦门理工从生产线的前端就植入了“亲产业”的基因,“亲产业,强应用,重实践,求创新”的元素贯穿大学四年,而竞赛是其中一个“秘笈”。

理工学院办学有个特点:比赛多。每个专业都要千方百计地创造与发明相关的赛事。多如牛毛的比赛背后,其实是“以赛促学”的策略——通过备赛,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动手实践机会。

每年划拨300万元左右专项经费推动学科竞赛工作,有1万多人次学生参与其中。

赛事亮点:厦门理工AMOY赛车队出征2014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队,夺得燃油经济性单项冠军,刷新了中国大学生赛车队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纪录。

曾经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并连续三年取得该赛事全省一等奖。

厦门理工学院女篮和高水平健美操队更是频频闪亮,其中健美操队今年7月份还将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袍”,代表中国,征战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健美操冠军赛。这已经是理工学院健美操队第二次代表中国参赛。

3

科研项目数量科研经费投入

双双名列全省第九

评估报告:在承担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理工学院名列全省第九,科研经费总额也排在全省第九。

解读:理工学院有个理念深入“骨髓”:根植厦门,服务地方。在厦门,服务厦门千亿产业链,主动对接企业,近年来,还走出厦门,投入科技“山海协作”。学校发布了《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

理工学院部分企业朋友圈:

●学校与宸鸿科技、冠捷科技、友达光电等多家产业领军企业签订了全方位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与ABB、明翰电气等输配电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与国内高压电器质量检测顶尖研究院所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联合火炬集团、麦克奥迪等企业,共建厦门高压电器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质量检测、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

理工学院部分城市朋友圈:

●与龙岩市科技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机械、自动化、物联网、计算机等领域积极合作。

●根据厦漳泉同城化的布局,主动联系漳州、泉州科技主管部门和主要企业,建立具有实质性合作的校地政产学研伙伴关系、开展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

4

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各专业录取平均分均超省一本线

评估报告:在近几年的高招中,厦门理工学院在闽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排名全省前列。

数据:2013年,厦门理工普通理工类6个专业开始实现本科一批招生,当年一炮打响,各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均超省一本线,而此前新晋本一招生的高校,首年录取分往往会垫底。2014年,厦门理工本科一批招生专业增加到15个,福建省内理工类新生录取分更是全超本一线,艺术类专业全部在福建省艺术本科A批(省重点批次)招生。

从2012年到2015年,面向全省本科二批普通文、理类投档成绩在福建省同类高校中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在外省的录取中,录取成绩逐年提高。2015年大部分省份录取投档线超过或接近所在省本科一批控制线。

三个故事 展现厦门理工学院潜力

撇开枯燥的数字,如何看理工学院的发展潜力?

有很多视角,我们认为,可能可以从理工学院三位教授来看这所大学发展潜力在哪里——台湾王金龙教授办公室行李箱、易云焜教授的混凝土以及严滨的新职位。某种意义上,他们三人是多种发展指标的交集。

台湾教授的行李箱

台湾教授王金龙在厦门理工学院的办公室角落里,经常放着一个小小行李箱。过去一学期,王金龙被同事戏称为“厦航年度贡献人物”,他频繁地穿梭在海峡两岸:每隔两周的周五,这位台湾铭传大学副校长要从台北飞到厦门,周六上完一整天的课后,周日再飞回台湾。

这种穿梭始于去年秋季,厦门理工学院和台湾铭传大学共同成立“海峡商贸学院”,开启闽台合作的升级版“4 0”试点,即把台湾的课堂“搬”到厦门来。此前,理工学院已和台湾高校展开“3 1”的闽台合作,即学生三年在大陆就读,一年到台湾高校读书。理工学院认为,“4 0”优于“3 1”的地方在于:大陆学生原本只有一年到台湾就学,大陆和台湾教学方式不同,课程衔接如果不协调,很可能影响人才培养,“4 0”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海峡商贸学院的成立,是理工学院培养产业真正需求的人才的体现。黄如欣说,目前,厦门市委、市政府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契机,对商贸、金融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峡国际商贸学院就是借助台湾力量,培养“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试验区所需的人才。

这其实就是理工学院一直坚持的“开放办学”。黄如欣说,开放办学需要把学校的人才培养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易教授的混凝土

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易云焜教授是理工学院发展潜力的第二个观察点,同济大学毕业的他是厦漳大桥的总工程师。2014年,他从厦门公路局辞职,到理工学院任职。

易云焜并不是理工学院接收的第一个企业人,这几年,理工学院一方面大量吸收高校毕业生,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展开双臂欢迎企业人的到来。

从易云焜最近一节浇铸混凝土的课,就可以明白理工学院一直没有停止从企业引进人才的原因。他在课堂上介绍现场技术人员在检查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果没注意好,会出现什么问题。他列举一个真实例子,做混凝土时,支架发生了松动,模板也没有紧固,结果就跑模了,浇铸出来的形状就不是所要的形状了。易云焜结合这个工程事件,提醒学生,在检查时,要注意支架和模板的紧固。

易云焜坚信,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今后肯定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严老师的新职务

一个多月前,严滨是理工学院科技处副处长。上周再见到他,他已经是产学融合发展处副处长,这是理工学院新成立的一个处。顾名思义,科研要更加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黄如欣的说法,要产生“化学”反应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1 1”的物理反应。

王金龙在海峡两岸间穿梭,严滨则是在大学和企业间穿梭。一方面,他要到工厂了解需要解决的生产问题,引荐给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的老师;另一方面,要把老师从实验室里“请”出来,带他们到企业去,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不过,理工学院最近又把这种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推出“先导资金”来支持校企合作。严滨说,目前许多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在于实验室级别的性能指标与中试(或产品化)表现出来的性能差异,企业对此顾虑重重。

先导资金要解决这一僵局,即学校、企业、科研团队签订三方协议,学校先掏钱,将实验室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进行转换为“让企业可以看到应用雏形的产品”,达到了他们预期要求,企业再购买成果进行转化。

黄如欣认为,如果学校老师保持这种和行业互动的习惯,毫无疑问,大学将更好地服务地方的发展,而这最终也会作用于人才培养——老师的教学理念更多地考虑企业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更受企业欢迎。

他说,这正是一个地方学校需要担当的责任。

【链接】

厦门理工学院

将与欧洲高校

合办时尚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今年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正式对外招生。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葛晓宏说,事实上,两年前,理工学院就开始筹建这个专业,起因是看到厦门这几年微电子产业链快速发展,尤其是像台湾联芯电子这种微电子行业巨无霸要在厦门设厂。葛晓宏说,联芯登鹭,肯定需要大量微电子及集成电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要提前启动专业建设。

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陈文哲透露,看到厦门时尚产业的发展,理工学院也将和欧洲一些高校合办时尚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