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

#我在头条搞创作#

一直以来,许多家长都很困惑,明明孩子的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有这样疑惑的家长不在少数,甚至一些老师和学生也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位从教20多年的特级教师一语点破了其中的原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

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1)

或许一些家长并不会完全赞同这个观点,课堂上,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怎么就变成了不会听课了呢?

应该说,课堂是孩子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学习效率存在着明显的高低之分。效率高的成绩会好一些,成绩差的则相反。

01 孩子,你会听课吗?

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 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问:“您的孩子会听课吗?”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关键。

可是,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有一项对武汉 300 多名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听课效果越好,所学功课的成绩越好;听课效果不好,成绩也比较差。

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2)

每节课虽然都是 45 分分钟,但是学生是否会利用,效果大不一样。利用得好,45 分钟里可以加进 5 分钟、10 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 分钟里就得减去 5 分钟、10 分钟。再说,学生上课听课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 45 分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

听课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哦!除了听课前让孩子的身体、情绪状态准备好外,还需要知识上的准备。上图就展示了听课的完整状态。要想提高听课效率,还得做好预习和复习。

02 听课前:做好预习

中学的知识量越来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练习与思考,而非单纯死记硬背。如何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呢?答案就是预习。

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3)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有些孩子说:“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已经够紧张了。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

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 10-30 分钟的时间预习。如果预习了,听课效果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然就节省出来了。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手段。

● 如果时间很紧,怎么办?

(1)对于听课效果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科目,多预习。

(2)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 8-15 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4)

(3)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 2 分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03 听课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们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

有些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 该怎样记笔记呢?

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总结出了记笔记的方法 " 三原则 ":

(1)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5)

(2)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3)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只要坚持这三个原则,孩子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获得宝贵的复习资料——课堂笔记。

04 听课后:及时复习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

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及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孩子特别努力仍然成绩不好(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6)

如果家长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优秀。

各位读者朋友,对于孩子的读书与学习,你有何高见?请在文后的评论区发表观点,交流,讨论吧!

(撰稿:楚金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