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1)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2)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3)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4)

提要

4月22日,中国乡村振兴网、企业家日报网以《广西三江八江镇:拓宽渠道引才返乡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报道八江镇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机制,在多元人才力量上做足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同日,中国乡村振兴网以《广西三江富禄乡:盘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为题报道富禄苗族乡依托辖区红色资源“富矿”,切实把红色教育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动力实效。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5)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6)

八江镇:拓宽渠道引才返乡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近年来,八江镇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机制,在如何引进、发挥好“乡贤”“科技特派员”和本土“大学生”等多元人才力量上做足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7)

广西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到八江镇高迈村

开展黑皮花生种植技术培训

凝聚乡贤正能量返乡兴业,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为吸引更多乡贤回乡创业,八江镇党委牵头制定《“乡贤回归,共谋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乡贤档案,健全与乡贤长效沟通机制,鼓励乡贤返乡当“领头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共圆乡村振兴梦。以三江县“乡贤回乡·振兴三江”三江籍在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契机,通过“支部推荐+群众推优+个人自荐”等方式,选出优秀企业家、经商能手、产业发展能人、职业经理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62名,建立八江镇乡贤人才信息数据库。积极主动对接三江县新时代乡贤会,充分发挥乡贤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乡贤牵线搭桥,带领7个村党总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黑皮花生、食用菌等产业的先进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经验,引进7名专家实地指导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积极协调项目用地、加快办理审批手续等方式,推动马胖村茶禾木屋特色民宿等乡贤项目的快速落地,推进“茶旅、文旅、农旅”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截至目前,由乡贤、技术专家指导的黑皮花生种植基地3个、食用菌基地2个、柳州螺丝粉原料石螺养殖基地3个,带动5个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8)

原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三江县新时代乡贤会顾问

韦峥芳一行到八江镇考察、调研

用心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近年来,八江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以多种方式支持和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引荐优势资源、协调项目用地、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协助申报扶持项目、工会采购产品等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大学生创建全市首家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三江县汾水村(江川)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采取“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 创业园 公司 致富带头人 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提供就业岗位、收购农户农副产品等方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帮助创业园引进科技项目,盘活村集体鱼塘、楼房场所等资产用于创业园项目建设,建立全县首个集机、电、自动化、生物工程技术为一体的“跑道养鱼”生态养殖示范点,让“跑道鱼”跑出致富“加速度”。截至目前,创业园已带动全村发展种稻田养鱼1000多亩、黄鳝庭院养殖地基1200㎡、优质茶园200亩等特色产业项目,推动3000多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绿色认证,并组建网上销售平台7个、线下“二维码”销售点100多个,带动三江县的茶叶、油茶、木耳、腊味、“跑道鱼”等特色产品“跑”出了柳州,走向国内市场。2021年,创业园销售营业额达400多万元,解决了20多个脱贫户的就业问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6万元的收益,并顺利组建了党支部。

用好各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培养新技术专家人才。八江镇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各项优惠政策,采取“村党总支部 科技特派员”的形式签订项目服务协议,灵活运用科技特派员服务指导农村基层机制,积极主动对接区、市、县、乡四级科技特派员进乡进基地开展理论授课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学术技术优势,探索引进新作物、新生产方式,并邀请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规划如何创建高质量油茶、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和完善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机制,带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通过“理论培训+现场培训”方式,举办油茶、茶叶、罗汉果、黑皮花生、食用菌种植、黄牛养殖等产业种养技术培训会7场次,共培训普通群众、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370余人次,培养具备一定经营特长、活跃思想、丰富阅历、综合素质较高的“本土专家”“新农人”61名。

作者:杨明威 孙治平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企业家日报网

乡村振兴人才经济(媒体看三江拓宽引才渠道)(9)

富禄苗族乡:盘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是一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红色土地。1930年,由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部队两次经过富禄并驻军休整,休整期间,红军战士帮群众挑水、扫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政策等,用实际革命行动启迪群众的思想,在群众心里播下革命的红色种子,从此富禄成为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红色阵地。

近年来,富禄苗族乡依托辖区红色资源“富矿”,结合开展“红色印记在我心”主题教育活动,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精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教学点,打造“重走红军路”体验线,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不断推动红色教育在苗乡大地走深走实。

整合本地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示范点。三江县政协高度重视红色教育资源挖掘,多次派专人负责到富禄进行实地走访并进行全方位调研,深入挖掘革命遗址旧址、革命文物、纪念场馆、红色文化广场等各类红色资源,有针对性的追寻红军在富禄的足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着力打造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红色教育基地示范带。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来,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用于修缮红七军指挥部同善社旧址1个、打造红色地标5个、修建红色文化广场1个、革命遗址旧址3个、修建红色纪念碑5个。

注重学用结合,打造红色教育示范线。富禄乡创新学习方式,以党建引领助推红色文化走深走实,采取“一带一跟一组织 联谊”的学习方式,即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党支部委员跟班学习、组织党员学习、和其他党支部联谊学习,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广西三江县历史》、《红七军过三江》、《红七军在富禄的生动故事》等指定书目,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服务队入户走访,发放红七军在富禄的事迹宣传册,引导党员和群众接受精神洗礼,唤醒初心使命,激发担当作为。共计开展“红色印记在我心”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32次,印发红色书籍500册,发放宣传手册2515份。通过对本地历史事件的挖掘,共铺设开发“富禄码头、仁让街、同善社”等3条红色教育体验线,通过“重走红军路”的方式,变“说教式”为“体验式”,切实把红色教育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动力实效。

创新宣传形式,拓宽红色教育受众面。为提升红色教育影响力,富禄乡通过“党建 红色联谊”模式,依托微信、QQ群等宣传媒介,扎实推进红色教育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企业。不断创新红色体验,开展“讲好一个党史故事”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拍摄“我说党史”微视频、组建“红军团”党史宣讲志愿队伍深入村屯、田间地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红色故事,确保红色教育接地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来,富禄乡党支部与三江县政协机关党支部、广西鱼峰集团本部第一党支部、三江县供销社党支部等多个党支部共开展红色联谊活动约35次,参与人次共计513人,接纳外地游客共计3200余人。

作者:滚亿忠 宁惠琳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编辑/伍文婷 校对/龚普康

审核/谢以科 监制/龙晓琴

投稿邮箱:cyq999666@163.com

sjxw8891@126.com

8612982(三江融媒体中心)

8611950(风情三江)

风情三江

sjcyq999666

声明:以上内容,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