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百年讲述自己与共青团的故事(当我的青春遇见共青团)

建团百年讲述自己与共青团的故事(当我的青春遇见共青团)(1)

我的入团故事

结缘 从入团的那一刻起

编前语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展示安徽青年时代风采,团省委、安徽青年报社决定联合开展“我的入团故事”征文活动,通过重温入团时的难忘场景、回忆入团时的经历,抒发对共青团的热爱之情,激励广大团员青年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青春力量。征文活动一经公开,得到各级团组织的热烈回应,目前编辑部已收到不少来稿,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择优刊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休宁县作协、摄影协会会员 葛贤苏

2019年12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交接了工作,交还了钥匙,即将告别工作了1600个日夜的岗位。共青团培养了我11年,从少年到青年,一路走来,总有一种精神包裹着我、一种信仰支持着我。这种感情难以割舍,更难以言表,感谢共青团让我与国家、这个时代交融在一起。

是的,那天我要转岗了。

九年级时,我加入了共青团,那时懵懂、无知,懂得不多,但觉得这是一份光荣,我珍藏着那枚金色的团徽。高中学校团委广播站,大学时期的学生会,再作为优秀共青团员推优入党,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些经历让我对共青团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常说有情怀的人生命总是万分幸运的。毕业那年,我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选拔,派遣到团休宁县委,服务青年、服务基层,成为一名团干部。

那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礼堂的出征仪式上,当我们从老团干手中接过鲜红的团旗,宣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洪亮的声音响彻礼堂,那种震撼长长久久在我心中回荡,让人热血沸腾。我们来自安徽省各大高校,因为共同的理想,在团组织的号召下,将要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告别熟悉的一切,只身一人去往遥远的地方,去西北、去西南,可是我们心中没有一丝离索的伤感,祖国的960万平方公里都是我们的家,那一刻我和身边毫不相识的同学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最美的合福高铁才通车不久,带我来到了云山诗意的皖南休宁,陌生又充满了新奇,我知道自己将要扎根在这片陌生又吸引人的土地上,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服务,在共青团成长。

休宁县留守儿童夏令营是团休宁县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项目。每年组织几十名“小候鸟”开展国防科普教育、户外探索、军营体验、心理健康课及微爱圆梦等系列活动,培育留守儿童友爱互助的团队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畏艰难的进取意识。我拿到他们的详细资料时震惊了,“孤儿、单亲、疾病”这些标签就贴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上,长期缺少关爱、缺少陪伴,监护不力、疏于照顾,让他们变得封闭、冷漠孤僻、自卑又懦弱,不主动交流。

我和10名大学生志愿者24小时陪伴着孩子们,丝毫不敢大意和懈怠,带着他们学习、游戏、休息。志愿者手把手地教他们写生字,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带着他们畅想未来。有孩子想家半夜哭醒,我们抱着孩子睡;有孩子半夜着凉发烧,连夜送医院。有天中午,两个孩子起了矛盾,其中一个小女孩把自己反锁在铁皮柜中,怎么劝说都不肯出来,最后在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连哄带骗”外加一根雪糕的许诺下,小女孩才从里面打开柜门。8月份酷暑,孩子已经脸色煞白、大汗淋漓,哽咽着快喘不上气了。孩子们也给了我们惊喜,他们用蜡笔、水彩笔勾勒童话世界送给我们,歪歪扭扭的字都是无尽的祝福,我们和孩子们相互治愈了。

夏令营的最一晚,安排了联欢晚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可能是他们知道天一亮就要离开我们了,晚会的最后,他们抱着志愿者不肯放手,小孩子们哭了,大孩子们也哭了,教室里哭成一团。这种场景让我这个刚参加共青团工作的年轻人深受感动,那种感动直击心理防线,触动了隐藏在我心底的情愫。这群孩子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希望,那刻的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可是共青团带着我们能够影响他们的未来。

那刻,是共青团让我与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交融在一起。一个人的信仰决定自己生命的内涵和长短,也决定着自己活着和离开的方式,共青团给予了我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塑造了我们的信仰、至高无上的信仰。从那刻开始,为党和国家工作不只是一句空话,它根植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离开共青团两年多了,我带着信仰工作在新的岗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