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

导读:深刻理解背俞穴,把握针灸最本质的理论,确实提高临床疗效,让针灸更好服务于需要的人。

在介绍背俞穴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下“俞”这个字的含义。俞有三个读音,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yú]1.文言叹词,表示允许;2. 安定,愉快,安然;3.做为姓氏。[ shù ]同“腧”。[ yù ]1.古同“愈”,更加;2.病愈。很显然只有同腧这个词字更符合针灸学中俞的本意。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运行、输送的意思。

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1)

俞穴通俗的说是脏腑之气在腰背部的输出口。在这里我们要明白,脏腑之气是由肾中原气通过三焦达到原穴后和脏腑中的营气共同组成的,而营气则来源于经脾运化和肺宣降的水谷精微。我们常说的调和营卫就是调和这两种成分。

俞穴的分布规律

背俞穴分布于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按照脏腑位置的高低就近分布,所以背俞穴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

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2)

俞穴的结构特点

古人通过临床实践和功能解剖的定位,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诸多穴位中,总结出了十二个对脏腑有比较突出治疗作用的穴位,并把它们命名为背俞穴。

人体的脏腑都深藏在体腔内,而内脏的外围又被许多膜状结构所包绕,胸腹腔除了脊柱、胸骨作为支架保护内脏外,还有多层肌肉、筋膜以及韧带所覆盖。在背部体表循摸,很难区分深层及浅层肌肉,因为这两者存在交叉部分,所以背俞穴的精准位置其实较难摸准,不像四肢腧穴那么容易定位。

背部的肌肉、经筋以及络脉的分布都和脊柱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连内脏的位置也和脊柱关系密切。内脏,包括心、肺、胃、肾、脾、肝等在内,它们在体内的位置相对稳定,都有韧带维系固定,古代称为“系”,有联系、系带的意思。各个脏器都分布有自己的“系”,比如“心系”“肺系”等,这意味着各脏都有附着点和脊柱发生联系,以保持其相对稳定。

人体内脏的固定除了通过脊柱的联系外,还通过经别、经络的循行来互相联系。这种联系不是随意的、刻板的连接,而对保持各个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脏腑的稳定性、保持内脏功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缺少内脏这种“系”,内脏便会缺乏稳定性,就会引发疾病。

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3)

脏腑和脊柱、胸背部的临近关系,以及之间“系”带结构等,形成了比较特殊的气化通路。所谓背俞穴就是其对应脏腑的经气输注到体表的部位,就是这些气化通路的表达,所以背俞穴不仅仅是反应点,同时也是治疗点。此外,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还可以治疗很多精神方面的疾病,而这可能和背部腧穴和脊柱的密切关系有关。

四肢的腧穴大都以“沟渠溪谷”等结构为基础,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背俞穴却不同,它的重点在于,其与各自对应的脏腑非常近,有更直接和精确的沟通。脊柱是背俞穴和脏腑之间的重要关联。

俞穴的功能特点

背俞穴是脏腑阳气向外输送的窗口,也是体表卫气的来源,卫气就是通过这个窗口来发挥温煦、启闭凑理、抵御外邪的作用。所以背俞穴是治疗阳虚、气虚的重要穴位,同时背俞穴也是外邪入侵的部位,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腰背部避免受寒。

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4)

结合现代解剖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背俞穴一部分阳气功能的发挥和脊神经有某些关联。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分前后两支,前支的神经纤维支配相对应的内脏。所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上的穴位,尤其是俞穴,可以通过对神经的影响来实现对阳气的某些功能,背俞穴是中西医可能存在理论交叉的地方。

背俞穴的具体功能归纳如下:

(1)上焦心肺阳虚:风寒容易侵犯肺俞,而风热火毒则容易侵犯心俞和厥阴俞。上焦心肺两脏阳气不足就会出现胸阳不振、心脉闭阻的心悸、胸痹等一系列症状,这时以肺俞、心俞为主穴,配伍大椎、陶道、神道等。

(2)中焦脾阳虚:湿邪或是浊气容易侵犯脾俞和胃俞,寒邪也可以侵犯到脾俞,治疗脾胃阳虚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可以选用脾俞、胃俞等和脊中配伍。

(3)下焦肾阳虚:脾虚和肾虚容易受到寒邪的侵犯,肾阳虚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可以选用肾虚、三焦俞等和命门配伍。

背俞穴的取穴方法

背部的肌肉厚薄、宽窄不同,又存在不同层次的交叉,所以结构比较复杂,这就造成背俞穴较难准确定位。背部的经脉主要有三条:一是督脉;二是膀胱经第一侧线;三是膀胱经第二侧线。在督脉和第一侧线之间,还有所谓的夹脊穴。这些腧穴,如果定位准确则效果较好,定位不准确则疗效较差。古人其实也做了各种尝试,以求能够准确定位背部的腧穴。

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5)

在找背俞穴时,首先需要准确定位椎体。椎体确定后,一般是在棘突下旁开1.5寸的地方取穴,或者是采用特殊姿势来取穴,但是这些方法往往都取不到正穴。准确的取穴方法还需要借助解剖,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位于最长肌的外侧缘,所以取背俞穴时必须通过摸准确定竖脊肌,然后再定位俞穴。

背俞穴的水平线在椎体和椎体之间的缝隙,它和脊神经前后根的出口基本一致,这个地方有交感神经节,它的位置在横突外,稍微靠上。找背俞穴之前,先找到棘突,再往外旁开,取竖脊肌的外侧缘。不同的椎体棘突长段不一致,所以相应的取穴定位会虽稍有差异。(1)C7~T12棘突较长,腧穴的部位稍微靠上一点,在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的中上1/3的交界处;(2)腰椎棘突相对较短,且成水平位,所以位于竖脊肌外侧,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1/2处。

背俞穴的刺法和针感

胸腔的背俞穴一般可以直刺0.3~0.5寸,腰部的背俞穴可以直刺0.5~1寸。针刺后针尖的位置在交感神经节前角或是后角。临床上很多人都采用斜刺法,这样固然安全,但是背俞穴斜刺不一定准确。针刺时务必谨慎,第十二胸椎以上严禁深刺,以免造成气胸或是刺伤内脏。

背俞穴练习(背俞穴的这些知识)(6)

直刺针感通常有三个传导方向,一是沿着肋骨向前腹部传导;二是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狭窄缝隙,向下或是向上传导;三是向前传至脏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