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档计息需要把定期存款取出来吗(继靠档计息被叫停之后)

来源:台海网

靠档计息需要把定期存款取出来吗(继靠档计息被叫停之后)(1)

台海网3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今年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其实,不仅“靠档计息”退隐江湖,另一种存款产品——“周期付息”也于近期跟市场说“拜拜”了。

导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此类产品在节前起陆续下架,目前已难觅踪迹。

1发现多家银行已停售周期付息存款

在银行存在一笔定期存款,此后每个月即可按定存的利率领取利息,这样的存款产品香不香?这就是曾经的“周期付息”存款最吸引储户的地方之一。

简单来说,周期付息存款产品,是指银行每个周期(如每月、每季度等)按照约定利率向储户发放利息。这就意味着存款利息提前发放,不仅让储户提前尝到“甜头”,也类似于变相提高了利息。

不过,这样的产品现在已经很难找了。在某国有大行,曾有一款月享版本的定存产品,即按月付息型的定存。昨天,导报记者发现,在该行网点及官网都找不到这类产品。“周期付息”产品此前较多出现在地方民营银行的线上渠道,是此类银行的揽储利器之一,近来也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例如,福建华通银行1月下旬还有多款“周期付息”存款产品,起投金额1000元、满7天每期派息收益率为3.7%,满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每期派息收益率分别为4.1%、4.3%、4.5%、4.6%。但现在该产品在该行已经销声匿迹。

此外,包括北京中关村银行、蓝海银行、众邦银行、亿联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已买不到周期付息存款产品。

2探因业者称有变相“高息揽储”之嫌

2月8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2019年以前,部分金融机构为吸收存款,发行了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等规定。此前2月4日,人民银行召开的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称,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继续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监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周期付息存款产品此前在中小银行中较多见,这类产品利率往往较一般的定期存款产品更高。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本息皆可按周期取出,就与“靠档计息”差不多,存在变相“高息揽储”之嫌。

3提醒

这些投资渠道可替代

无论是“靠档计息”,还是“周期付息”,共同点都是提高同等条件下的存款收益、灵活流动性。其中,提高定期存款灵活性是近来银行创新存款产品、增强吸引力的方向之一。

例如,越来越多银行上线移动端大额存单转让平台。大额存单转让主要是在行内转让,客户自行设定转让利率,比如设定比活期利息高,甚至比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规则之下更高的利率,还有可能享受到手续费减免。

此外,线上存单质押也可帮助实现定期存款的灵活变现。储户急用钱时,可凭存单向银行贷款,就不必提前支取。近日,微众银行即公告称,该行5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即将上线质押功能。

不过,也有人或许会疑问,贷款即意味着要负担贷款利息,等于减少了定存的利息收入。业内人士称,这确实得多算算,但另一方面,在揽储压力之下,会不会有银行在这方面也搞“创新”,比如,在合规前提下,提高质押贷款成数、降低贷款利率,或者其它更特别的新方式,都值得留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