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1)

农村的老人一辈子勤劳辛苦,生活俭朴,尽管进入21世纪的现代化新农村时代,可是他传统思想相当保守,只要能干动都还在坚持,大多都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自食其力,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念着自己家里那本经,有的人念得很精彩,有的人念得很费力,有的人念得很轻松。

图片上这位78岁的李大爷就是众多的农村老人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和老伴的“生活经书”年的咋样。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2)

周六,天气高温也没有挡住我们这群人民俗摄影人的脚步,10多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午12点多钟,我们走上了晋南黄河岸边的山村,按照我们的习惯直奔村子中间的李大爷家,准备在他家的窑洞里躲避高温,车子停在他家大门外的树下便听到了一阵狗狗的叫声,李大爷赤裸着上身从前边的瓦房里走了出来,看到我们非常热情,拉着大家坐在了黄土崖下的土窑洞内,吆喝着大家坐下来他便开始给我们切西瓜,做在土窑洞里瞬间便是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可是让我们惊讶的是土炕上却不见铺盖,为何大爷不住凉窑洞选择热瓦房,让人心里不免有点疑惑。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3)

大家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和大爷聊了起来,大爷说现在的老窑洞里有些凉过头了,白天晚上睡觉都是要盖被子的,年纪大了受不得忽冷忽热变化,所以现在就是住在瓦房吃在窑洞,当地人的窑洞生活有个习惯,就是客厅厨房卧室一体化,一般前半边是客厅兼卧室,后半部分是厨房,老案板上放着一片大爷老伴刚刚出锅的白面馒头,当地人喜欢叫“面卷馍”,旁边一篦子黄色的块状馍叫做“启蛤蟆”馍,这是一种很传统的二面馍,也是旧时候饿肚子年代传下来的调剂品,一般是玉米面和小麦面对半,为了好吃里边常常放进椒叶或者葱花,一种久违了的童年记忆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听李大爷讲完“启蛤蟆”馍馍,大家又生疑惑,难道现在李大爷和老伴还靠玉米面填肚子?听了我们的发问,大爷哈哈哈地笑了,开始讲述他家这几十年的故事。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4)

无巧不成书,李大爷刚刚打开话匣子,去外边买菜的李奶奶回来了,老熟人见面自然相当热情,问吃问喝是少不了的惯例,她从橱柜后端出一篦子菜包子递了过来请大家吃个午饭,仔细看了一看,馒头蒸了4篦子,菜包子2篦子,‘启蛤蟆’1篦子,老两口这是多大的饭量,一次要蒸这么多的馒头和包子?这又给我们一次惊讶!

李奶奶说:“现在我们和孩子们早都分家吃了,家里就是我们老两口,这一次要蒸好多馒头吃上一个月,品种是3个,算一算大馒头是48个,‘启蛤蟆’18个,菜包子20个,总共是86个,3个品种花样是为了调剂口味,平时也不是光吃馒头,还有米饭,面条调开吃。”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5)

我们还是对老人一次蒸这么多的馒头表示不理解,李大娘说:“农村人的习惯就是烧柴火,大锅蒸馍,我家孩子多这都是以前养成的习惯,现在老两口吃饭这样蒸一锅馍能吃个把月,也能省了许多麻烦,家里有电冰箱可以长时间存放,放不下的就搁在窑洞里,十天半月也不坏,老头是个老木匠,干活多饭量大,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给他准备好。”

馒头是早上出锅的,已经在凉凉的窑洞里放了3个多小时,现在已经可以收拾存放了,两位老人一起搭手将馒头分装进塑料袋子里,按照自己的生活计划分类存放在电冰箱和窑洞里。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6)

李大爷的家庭是个有故事的特殊家庭,据他说几辈子组成了这个李家,爷爷那辈是真正的李家人,上辈人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父亲是招亲过来的,到了自己这辈更有意思,父母亲也没有生育,抱养了现在的老伴,他也是18岁那年招的亲,不过在自己这辈人手里算是很争气,他和老伴生下了3儿1女4个孩子,算是把李家人丁兴旺了。

“我和老伴这一辈子应该是先苦后甜,人生的酸甜苦辣当是都经历了,想当年老伴很小就被抱养回来,早早就离开了亲生父母,我是18岁入赘到了别人家,随后就在生产队大集体下苦当农民,黄河岸边的山村自古就是靠天吃饭,从前老农民的苦就没法说,为了生活我是边干农民边学木工匠人,就是为了家人填饱肚子,就说这将土窑,我都是利用晚上下工回家的空闲时间,请了3个帮工一起干的,有幸的是80年代中期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才有了发家致富的机会,我是边种地边打工还要做木工,费尽了全身力量给4个孩子成了家。”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7)

说起了自己的木工匠人手艺,李大爷邀请我们去了他前边的“工作室”,继续给我们介绍:“我家孩子多能给他们都成个家相当不容易,我和老伴可是下了苦,现在他们都各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我们身体还算可以,就不想给任何一家添麻烦,农村人的老话,勤快人一辈子都停不下来,现在单过图的就是个自由,自食其力心里舒坦,现在我老两口还种着自己的4亩花椒地,一年有几千元的收入,平时我再做点木工,卖点产品就是零花钱,每月还有国家发的养老金,在农村生活足够了。”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8)

李大爷做木工匠人算起来整整60年了,他的手艺在当地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平时做的产品基本都是农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无奈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产品都被现代材料所取代,他的产品市场空间被积压很大,可是老人家脑子很灵活,他独辟蹊径,做起了典型的晋南家具,以古拙大气见长,厚重的桌椅板凳销路还算不错,这不最近又适时调整推出了“板凳枕”,据他说很适合夏季使用,并且还有辅助矫正颈椎病的作用,一个卖50元钱,上集赶会销售很好。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9)

李奶奶说他们老两口都是实实在在的老农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现在社会好,一年四季啥都能买到,老年人现在就是吃饱肚子穿暖和就是幸福,也不图孩子们什么,只要他们都能生活好就心满意足,不过自己还是想操孙子的心,目前还有2个孙子没有成家,一个是退伍刚回来,另一个是大学生。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10)

李大爷是村子里公认的勤快人,一辈子手脚停不下来,他说这都是跟上母亲继承下来的好传统,李家这位妈妈一辈子也是个勤快人,她活了94岁,前年去世的,临到老还是整天做家务,甚至还要下地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人活着就是要不停的劳动,特别是农民坚决不能做懒汉,更不能怨天尤人,你做在家里不干活,难道地里能自动长出好庄稼来?他认为只要手脚勤快,才会过上好日子。

同行的H老师人善良很喜欢帮助人,这里来送给李大爷特意带来了一个多功能的开瓶器,老人乐得合不拢嘴。据李大爷说H老师曾经帮他介绍了好多客人,到家里来买走好些个产品,真是交了个好朋友。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11)

李大爷家的后院是他50年前自己建造的土窑洞,院子中间种上了各种蔬菜,前边的2间瓦房是他和老伴的卧室和他的木工部。李奶奶说家里种的蔬菜地里也有能吃到秋天,冬季他们就搬进窑洞里生活,红薯,萝卜白菜能管一冬,隔三差五可以到村子里的小卖店买些反季蔬菜,现在天气高温按说是要住窑洞的,可是窑洞内外反差太大,怕住久了身体受不了,夏天嘛还是要出点汗为好。

104岁奶奶一日三餐(蒸1锅馒头86个吃1个月)(12)

李大爷老两口是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中的一对,他们身上勤劳的性格也是老农民的真实写照,农村人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和活力,幸福生活离不开双手来创造,老人们的勤快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德。

李大爷老两口之所以能够生活满足,心情舒畅,离不开那一个月的86个大馒头的营养,更离不开勤快带来的充实和快乐。【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