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

贝尔特拉达(Bel trada)为法兰克当时的豪门休波特(Hugobertian)家族之后,其父赫利波特(Heribert)为莱昂(Laon)伯爵,并且是查理·马特夫人普丽克特鲁德(Plectrude)的侄儿。她的家族在纽斯特拉西亚地区赫赫有名。

741年丕平与贝尔特拉达成婚,直到749年他们的婚姻才得到了教会的承认具有合法性。她一生为丕平育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或许是为了在这片本不属于法兰克的领土上稳固自己的地位。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1)

丕平去世后,贝尔特拉达40岁左右,成为了国王丕平的遗孀和法兰克的王后。在当时,守寡似乎是一个出身高贵的女性人生中一个极为特殊且特别重要的时刻。贝尔特拉达宣称自己是献给上帝的人。直至783年去世她一直没有再嫁,最后与丈夫丕平同葬于圣丹尼修道院。“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

两位年轻的加洛林国王都缺乏政治经验,边境的叛乱、地方势力若有若无的挑衅、巴伐利亚的公爵塔斯洛(Tassilo)前不久与伦巴德国王的联姻以及“圣彼得国”内部纷争不断,如此 加洛林的敌人结成同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这使王后贝尔特拉达警醒地认识到丕平时代的“扩张主义”已经不合乎事宜,法兰克的意大利政策必须审慎的做出调整。除了政治方面的考量,贝尔特拉达还出于宗教上的虔诚和热忱,爱好和平,希望建立一个“泛和平”的广泛联盟。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2)

她在767-768年之间证明了自己作为王后垂帘听政的能力,她希望通过两个王室的双重联姻建立法兰克——伦巴德联盟来达到上述目的。即加洛林的公主吉塞拉(Gisela)嫁给伦巴德的王子阿德尔吉斯(Adelchis),新国王迎娶伦巴德的一位公主,而查理或许是贝尔特拉达心中的理想人选。身为长子,查理的出生使贝尔特拉达日日夜夜的祷告终于应验;拥有外围领土的查理与南方的势力形成同盟更有利于建立一种平衡,来弥补兄弟之间的鸿沟。

770年,太后贝尔特拉达在与查理会晤后开始了她的南巡计划。南巡过程中,贝尔特拉达充分体现了她的政治谈判能力和精明的谋划。根据史料记载,770年,贝尔特拉达南下途中曾在萨尔茨(Seltz)与次子卡洛曼会面。会晤期间,贝尔特拉达可能告知了卡洛曼这场婚约的细节。为了说服卡洛曼,贝尔特拉达或许以母亲的身份指出了这场婚约对法兰克王国的整体利益,以及他们的姐姐吉斯拉与伦巴德王子的通婚,会使得卡洛曼与伦巴德王室的关系不会因查理的婚约而变得紧张,并奉劝卡洛曼与其兄长达成和解。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3)

身为母亲,她对卡洛曼同样有着某些复杂的情感。离开萨尔茨后,贝尔特拉达又向巴伐利亚进发,会见了巴伐利亚公爵塔斯洛。塔斯洛为查理·马特的外孙,根据史料记载,748年丕平三世降服格列弗后,册封塔斯洛为巴伐利亚公爵。贝尔特拉达可能与塔斯洛就法兰克此次联姻问题进行了协商和谈判,史料记载未见商谈具体细节。

贝尔特拉达的先发制人和塔斯洛具有法兰克王室血统的背景,无疑为缓和查理与塔斯洛之间的关系和法兰克——伦巴德婚姻联盟的建立问题达成了共识。塔西洛的夫人柳特伯佳(Liutperga)是德西迪里乌斯的女儿,她可能与太后贝尔特拉达就此次婚姻联盟的细节交换了相关信息。之后,贝尔特拉达径直南下,拜会斯蒂芬三世,就近期的事件进行了商议,使教宗能够改变对这一婚约的强硬态度。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4)

首先,她劝告教宗,加洛林与伦巴德的联盟不会对““圣彼得国””构成威胁,她承诺德西迪里乌斯将会在领土权益方面作出妥协,归还贝内文托公国丧失已久的教产、放弃对拉文纳教会事务的干预,并且停止在威尼西亚和伊斯特里亚的军事行动,归还格拉多教堂的教产;其次她向教宗保证查理曼将会履行他监督的义务。

另外,贝尔特拉达也作出妥协,承诺吉斯拉不会同伦巴德国王的儿子成婚;最后,贝尔特拉达可能依据法兰克人的婚姻传统解释了查理现在的王妃并非正妻,只是民间的侧室之妾,因而与伦巴德公主成婚并不违背基督教“婚姻不可分解”的观念。虽然这些计划尚未落实,但斯蒂芬三世显然是默许了查理和伦巴德公主的婚约,并可能要求贝尔特拉达督促德西迪里乌斯停止对“圣彼得国”利益的侵犯。 离开罗马之后,贝尔特拉达赶往伦巴德王宫帕维亚,与德西迪里乌斯进行了协商。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5)

德西迪里乌斯同意停止对拉文纳大主教迈克尔(Michael)的支持,并允诺将“圣彼得国”南部与贝内文托接壤处的一些地产归于教宗名下,并终止在“圣彼得国”北部边境的军事威胁等。贝尔特拉达告知他教宗将停止对“圣彼得国”权益(plenaria iustitiae)的诉求,并且表明只能同意查理和伦巴德公主的婚事。在安排完这些事情后,贝尔特拉达带着伦巴德公主返回了法兰克。

面对伦巴德国王的邀约,查理起先显然是犹豫的。首先,此前查理从未与伦巴德国王接触过,虽然知晓德西迪里乌斯其中的用意,但查理深知其中的利弊。虽然与伦巴德结盟,可以使自己摆脱当前的困境,但与此同时也会激怒自己的兄弟卡洛曼,导致冲突升级,“圣彼得国”更可能因此疏远查理,转而靠向卡洛曼。

另外,此时查理曼已经有了妻子希米特鲁德(Himiltrude),并且还有了名为丕平(Pepin,769-811)的王子,与伦巴德公主成婚将违背基督教婚姻观念,影响到自己统治合法性。同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教宗和卡洛曼都听到了风声,各自做出了回应。教宗斯蒂芬三世担心法兰克与伦巴德的联盟会损害以往法兰克与罗马之间的合作,所以竭力反对。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6)

卡洛曼也意识到自己成了这个联盟针锋相对的人物,加紧布防。也许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查理开始考虑这桩婚事。与伦巴德结盟会增加查理在意大利半岛的势力,一旦兄弟二人在此地发生冲突,德西迪里乌斯的军队将是查理的可靠的后援力量。770年底和771年初,意大利半岛政治形势的变化体现了贝尔特拉达的精心安排在按部就班的实施。她和查理将查理的书记官艾瑟里乌斯(Itherius)派往罗马,处理“圣彼得国”的土地权益事宜。

在与斯蒂芬三世会谈后,艾瑟里乌斯前往贝内文托公国,将之前该地区与“圣彼得国”存在争议的大量地产归入教宗名下。斯蒂芬三世写信给王后和查理强调,现在“圣彼得国”从伦巴德王国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土地。同时,查理和王后派遣了第二支使团前往意大利解决拉文纳的争端。由760年代开始活跃在此,曾为丕平三世效力的资深官员胡戈巴尔德(Hugobald)领导,他们在拉文纳逮捕了篡位者迈克尔,送到教宗处进行审判,并重新选举了执事长里奥为主教(Leo)。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7)

在这一过程中,德西迪里乌斯并没有进行干预,同时他也停止了在“圣彼得国”北部进行的军事活动。斯蒂芬三世在写给查理曼和贝尔特拉达的汇报书信中,德西德里乌斯已从此前的“恶魔”、“瘟疫”和“我的敌人”变成了查理曼的岳父、法兰克人的盟友和“我最杰出的儿子”。一切都表示,到 771 年初,法兰克-伦巴德-“圣彼得国”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盟约关系。卡洛曼无疑在联盟中处于被孤立的地位,但婚姻联盟是法兰克亟需内外和平的一种手段,孤立另一个儿子或许不是这位母亲的本意。

贝尔特拉达考虑细致周全,以及她出色的政治谈判能力,维持了各势力间的和平。三方矛盾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圣彼得国”的权益问题,王太后安排将贝内文托一带的地产授予教宗,满足了教宗对地产的需求,停止了对北部伦巴德所占有权益的诉求,缓和了两者间的矛盾。同时伦巴德国王则因为婚姻联盟的潜在利益,同意做出妥协,使得贝内文托做出“领土贡献”。

长子莽古尔泰曾经位居四大贝勒(丕平三世与贝尔特拉达成婚)(8)

另外,查理也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一方面,与伦巴德国王德西迪里乌斯结成了盟友,使其获得进入意大利的通道,顺理成章的进入意大利半岛的圈子。这样就对其竞争对手卡洛曼形成了包围之势,卡洛曼将孤立无援;另一方面,查理在母后贝尔特拉达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派遣使者从宗教和军事两方面协助教宗解决“圣彼得国”的土地权益问题,表明自己并未放弃法兰克人虔诚的作为圣保罗捍卫者的角色,进而在宗教层面上维护了其统治的合法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