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周边旅游区(乡村旅游释放夏日消费)

包头市周边旅游区(乡村旅游释放夏日消费)(1)

陆游有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盛夏的包头乡村,不必等到秋储冬藏的寒冬腊月,最好吃、好喝、好玩的季节正火热到来。

“沙尔沁的辣子,海岱的蒜”是本地人几十年口口相传的一句顺口溜。想吃最地道正宗的辣椒和大蒜,就得去沙尔沁;要想品尝最纯正的“老包头”味道,那一定要去东河区。

日前举办的包头首届插秧节暨“网约游东河·玩转新农村”主题活动,不仅集聚了人气,更带热了市场。东河区首批“十大网红特色农产品”“十大网红名吃”“十大东河好礼”产品纷纷亮相,金鹿葵花籽油、正北方糖、益广西红柿、海岱黑蒜等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销售也开始“热”起来。

北靠大青山,南临土默川,盛夏的土右旗西湾村金杏飘香。从“西湾民俗街—包头东河旅游班线”开通以来,更多的城区游客涌进了这个小小的乡村。

在村庄院落间闲庭信步,在自然乡野中品美味,在景区内赏非遗文化……离城市不远,离自然更近的西湾村,游客们卸下城市里的喧嚣与疲惫,在原生态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中得到身心的双重释放。

土右旗文旅局副局长梁彤介绍说:“为了吸引年轻群体前来游玩,促进乡村旅游消费,我们还推出国潮电音晚会、夜游美岱召、后备箱集市等活动,为乡村增添时尚的气息。”

抬眼天高云淡,近观诗情画意。大青山脚下,特色民居鲜艳靓丽的墙体彩绘与素色的山石绿草相映成趣。走进石拐区青山村,自然与人文碰撞,历史与现代交融,一幅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画卷缓缓铺开。

在绥包战役指挥所旧址、大青山抗日历史党建基地、党史教育活动中心、大青山革命史长廊,游客们在与历史的交谈中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70余亩油菜花,打造田园景观花海,建设星空露营营地,让游客体会乡村的独有浪漫,同时还要打造特色的窑洞建筑、石头院墙,让游客体会不一样的民宿生活。”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廷润介绍说。

如果你心里“住”着一个文艺青年,那一定会爱上青山区的东达沟村。夏日傍晚,斜阳余晖洒落在宁静的村庄,寂静的乡间小路上鸟语蝉鸣。道路一侧是散发着幽幽古意的仿赵长城古墙,另一侧是色彩斑斓的创意彩绘,强烈撞击的艺术风情扑面而来。

在这里,刘占强、郭其鹏、王红川、王海燕四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扎根在此。在艺术家们的熏陶下,这里雕塑、剪纸、版画、油画相得益彰,文化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

“我特别喜欢这里安静的环境,这里环境宜人、民风淳朴,犹如世外桃源,让我们能保持一种创作的‘真空状态’。”刘占强说。

东达沟村委会主任赵永光介绍说:“村里每年都会举办面塑艺术节、丰收节、艺术展览、东达山集市等艺术活动,注册了品牌‘东达山’,近五年累计接待游客几十万人。随着高考的结束,这几天来这里的人明显增多了。”

走出大青山,又抵黄河岸。6月25日中午12点刚过,毗邻黄河湿地景观大道的九原区新河村刘祥鱼馆的厨房里沸腾着的两大锅鱼汤,香味四溢令人垂涎。“现在已经坐满五六桌,还有客人打电话说正在路上。”老板刘祥在灶边忙碌着,难掩喜悦。

在这里不仅能够品尝美味的黄河鱼,还能感受纯正的母亲河文化。就在刘祥鱼馆的不远处,大道旁的黄河谣文化园静静讲述着关于黄河两岸人民千百年来的炽热生活。

“和老同学们在酒足饭饱后,走进黄河谣博物馆,看看我们小时候住的老屋椽檩还有现在年轻人根本不认识的老物件,就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与老同学们前来聚会游玩的董大爷说。

绿草如海、野花繁盛,蓝天白云、天朗气清。六七月的草原迎来了一年最美的季节。“长调起琴声扬,歌舞升情谊长,喝一碗下马的酒,卸下你一路疲惫烦愁……”一首《这里是达茂》唱出了达茂的无限风情。

日前在达茂旗套马沟村举办的国际风筝艺术节,也引发了市民来到乡村游走的热情。

“这次活动通过开展文化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形式,实现文、农、旅有机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更为景区增加了消费场景,提升了景区的促消费能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艺术科副科长曹国宾说。

市民郭女士说,“过去总想着去远方赏美景,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从市区出发,一天往返的慢节奏、短周期、近距离的乡村旅游正好满足当下我们的旅游需求。”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得多远,而在于旅游时的心境和陪伴你共赴旅途的人。这个夏天,更多的人正携父母家人、约三五好友,共赴一场山水田园的乡村之旅。

(包头日报记者:康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