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法则啥意思(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

一万小时法则啥意思(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1)

时势造成功

现在将冰球明星、甲壳虫乐队、比尔·乔伊和比尔·盖茨的故事串起来,我们便能拼出通向成功更加完整的路径。

乔伊、盖茨和甲壳虫乐队成员无疑都深具天赋。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音乐才能给音乐界带来整整一个时代的繁荣;

而比尔·乔伊,请不要忘记,他匆忙之中准备的演讲也震撼了考官教授。可见他们个个都才华横溢。

但是,使他们如此出色的不是他们非凡的才能,而是他们非凡的机遇。

对甲壳虫乐队来说,非凡的机遇就是应邀去了汉堡。如果没有在汉堡的历练,甲壳虫也许会走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我非常幸运。”比尔·盖茨在我们的采访中一开始就这样说。

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电脑天才或非凡企业家,他这样说只是代表他心里十分清楚,是1968年入读湖滨学校为他带来了非凡的机遇。

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所列举的所有“异类”都是某种独特机遇的受惠者。幸运的机遇对于软件业亿万富翁、摇滚巨星和体育明星并非偶然,而是一种规律。

为了完成我对天才背后非凡机遇作用的说明,我最后再举一例。我们再做一次类似前一章冰球队员出生日期调查的数据分析,只不过这一次我列出的不是出生月份,而是出生年份。以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人的名单,其中的财富值用美元计算。你会注意到,表格里有历史上的一些国王、王后和法老,也有当代的亿万富翁,包括沃伦·巴菲特和卡洛斯·斯利姆 。

一万小时法则啥意思(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2)

一万小时法则啥意思(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3)

一万小时法则啥意思(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4)

一万小时法则啥意思(10000小时法则的出处)(5)

你知道这里面有意思的地方在哪么?表中有14个最富有的美国人竟都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9年间。想想吧,历史学家从古代埃及艳后和法老开始,系统性地搜索世界每一个角落有史可据的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其中20%的人竟然出自同一个国家同一代人当中。

下面列出的就是那14个美国人。

1. 约翰·D·洛克菲勒,1839年

2.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

(续)

28. 弗雷德里克·韦尔豪泽,1834年

33. 杰伊·古尔德,1836年

34. 马歇尔·菲尔德,1834年

35. 乔治·F·贝克,1840年

36. 赫迪·格林,1834年

44. 詹姆士·G·菲尔,1831年

54. 亨利·H·罗杰斯,1840年

57. J·P·摩根,1837年

58. 58. 奥利弗·H·佩恩,1839年

62. 乔治·普尔曼,1831年

64. 皮特·阿伦·布朗·怀德纳,1834年

65. 菲利普·丹弗斯·阿穆尔,1832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只要你稍加思索,答案便显而易见。

从1860年到1880年,美国经济正步入其历史上的转型期。

此时铁路事业方兴未艾,华尔街金融业崭露头角,工业大生产的序曲正在奏响。旧时代的经济信条被打破,新时代的规则正在形成。

这个表格说明,当美国经济转型时代到来的时候,你的年龄与你能否成功关系重大。

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晚期你就错过机遇了。

你太年轻,以致无法把握住时代的大好机遇;而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你的年龄就太大了,你的思想还是处在内战之前的模式。

而恰恰是那短短9年间出生的人,才有幸洞察未来的潜力何在。

表中的所有人无疑都具有远见卓识,而生在那个时代成了他们最特殊的机遇。

这与出生在1月、2月和3月的冰球、足球运动员们所获得的特殊优势一样。

现在,让我们对比尔·乔伊和比尔·盖茨做类似的深度分析吧。

如果你跟硅谷的过来人讨论电脑科技,他们一定会告诉你,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起点。

那年《大众电子》(Popular Electronics)有一期封面介绍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阿尔泰8800”电脑。

“阿尔泰”电脑每台价格为397美元,它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装配需求。

当时的封面标题就是“技术突破!世界第一台可与商用电脑媲美的微型电脑”。

《大众电子》是那个时代电脑软件爱好者的圣经。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好消息。

那时,电脑还是一种巨大的、必须放置在像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系大楼那样的建筑里的昂贵仪器。

多少年来,电脑爱好者们一直期望有足够小、足够便宜,适合普通人使用的个人电脑的出现。

现在,这种电脑终于诞生了。

如果说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黎明,那么谁将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享受黎明的第一线曙光?

答案所包含的法则与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时代所蕴藏的法则是一样的。

如果在1975年,你的年龄太大,你可能已经从学校毕业,有可能在IBM这样的大公司找到了工作。一旦你开始在IBM这类公司工作,你就很难向新世界迈进了,”微软原技术总监内森·梅尔沃德说,

你已经成为这个大型电脑公司的一部分,参与了大型电脑的生产过程,你会想,我为什么要跟这些小打小闹的电脑爱好者为伍?对于一些人来说,个人电脑的出现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行当,并不意味着什么革命。他们只把视野局限在自己的行业内。他们收入很高,生活不错。然而也正因此,他们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并深刻影响世界的机会。

在1975年,如果你的年龄更大些,早已离开校园走向社会,那么你的意识还属于上个时代。

你已经买了房子,结了婚,正在抚养襁褓中的孩子。

你绝对不可能放弃一个好工作和养老保险,不切实际地花397美元去买什么个人电脑。所以让我们把所有生于1952年以前的人排除在外。

同样的,如果你年纪太小也是不行的。

假如1975年你还在上高中,即便你想尽早入电脑这一行,估计可能性也比较小。

所以我们也把1958年以后出生的人排除在外。

1975年最理想的年龄应该是20岁到21岁(换个说法就是,年龄足够大,大到可以赶上电脑革命,但又不至于太老,老到错过时机),换到出生年份就是1954年至1955年。

我们可以轻易验证这种理论。比尔·盖茨何时出生?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

这简直是最佳年龄。盖茨正像冰球队里1月1日出生的球员。盖茨在中学最好的朋友保罗·艾伦,也是和盖茨在机房并肩作战,在ISI和C-Cubed公司共度通宵,最终和盖茨共同创建微软公司的人,那他什么时候出生?

保罗·艾伦:1953年1月21日

而微软财富榜第3位,自2000年以来掌舵微软的软件业资深执行主管史蒂夫·鲍尔默,他又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史蒂夫·鲍尔默:1956年3月24日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另一位与盖茨齐名的风云人物:史蒂夫·乔布斯。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与盖茨不同,乔布斯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也没有像乔伊那样有机会在密歇根大学深造。

但是,我们从他的经历中也一样可以发现促使他成功的“汉堡之旅”。

乔布斯在旧金山以南的山景城长大,这里正是硅谷的核心地带。他的邻居中有大量惠普公司的工程师,而惠普是现今世界知名的电子品牌。

乔布斯常去山景城的跳蚤市场,那里到处是熙来攘往的电脑发烧友和卖配件的维修铺。

乔布斯正是在这样的商业气氛中成长,并最终驾驭了这一市场。

下文摘自一本关于乔布斯的传记《意外铸就富翁》(Accidental Millionaire),这本书给我们描述了他年轻时独特经历的概况:

乔布斯参加了惠普工程师们组织的一个夜谈节目。这个节目介绍最新的电子科技信息。

在这期间,乔布斯从惠普工程师的经验中尝试去粗取精,加入奇思妙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品味。

有一次他甚至把电话打到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那里,说他想要些电脑配件。

最后他不仅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还争取到一份暑假零工:到电脑装配车间装配电脑。

他被这一切迷住了,从此他开始构思自己的电脑模样……

等等,比尔·休利特给了乔布斯一些多余的电脑配件?这岂不是与13岁的比尔·盖茨获得可无限制使用分时终端的机会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就好像你从小对时装感兴趣,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邻居恰巧又是乔治·阿玛尼。话说乔布斯什么时候出生?

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

另一位软件业的革命先行者埃里克·施密特开创了Novell公司,该公司亦是硅谷软件公司中的翘楚。

2001年,施密特成为谷歌公司CEO。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埃里克·施密特:1955年4月27日

当然,我并不是说硅谷所有的传奇人物都在1955年出生,有些也不是,这就像不是每位美国的工商业巨头都出生在19世纪30年代一样。

但是这其中的确存在非常明显的模式,普通人却对此视若无睹,人们只相信成功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但是到目前所有有关成功人士的历史都说明,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历史恰恰说明,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眷顾的人们总能努力工作,并胜任使命;

与机遇相伴的人总能取得非常的成就。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

请不要忘记比尔·乔伊的故事。如果他的年龄再大一点儿,他学习编程的时候不得不面对键盘打孔机的琐碎工作,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很可能就研究科学去了,这样比尔·乔伊还能是现在的比尔·乔伊么?他可能会成为一名生物学家而不是计算机天才。

又假设他的年龄小一点儿,错过了后来为互联网编写代码的时机,比尔·乔伊也不会是现在的计算机天才比尔·乔伊。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比尔·乔伊:1954年11月8日

继在伯克利的足量学习以后,乔伊成为硅谷历史最悠久也最重要的软件公司—Sun公司的4个创始人之一。

如果你依然认为机缘巧合的出生时间代表不了什么,那么请看以下Sun公司另外3位创始人的出生时间:

斯科特·麦克尼利:1954年11月13日

维诺德·科斯拉:1955年1月28日

安迪·贝托尔斯海姆:1955年9月3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