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

汉高祖刘邦原本一地皮无赖,四十多岁,才勉强当上泗水亭长。泗水亭长,连现如今乡镇公务员都算不上,顶多乡镇一个外聘人员。就这么一芥草民,起于乡野,经过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打败从无败绩的项羽,最后夺得了天下,建立大汉四百年基业。

据《汉书》载: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1)

汉高祖刘邦

从这里,我们看出,刘邦取胜关键是善于用人。人中之杰,为他所用,将所有人的优点集于一身,成就他不世之伟业。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中龙凤,为什么会甘心为他刘邦所用?他一个被后世文人称为"流氓皇帝"的刘邦,到底有啥人格魅力,能让这些英雄豪杰听命于他?

我们先看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仅三句,表现出刘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大气磅礴,不失帝王风范。从这首诗,我们看出刘邦的宽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有着深深的思考。在此,笔者从《大风歌》入手,深入探究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胜出。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2)

汉高祖刘邦

引言

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有很多杰出的帝王。伟人毛泽东曾多次给予刘邦高度评价:"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给刘邦评价很高的。

后来又有一次伟人毛泽东指出:"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还说过:"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这里伟人毛泽东给予刘邦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傲慢无礼,关键时刻又从谏如流;狠毒无情,需要笼络人心的时候,又仁义待民;贪图享乐,为达政治目的时,又能严于律己;屡战屡败,每次都能坚强地站起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个性;薄情寡恩,对卢绾又很重情重义,复杂的性格,完美地反应在刘邦一人身上,是很奇特的,细观他的成就,又是能够解释的。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3)

汉高祖刘邦像

总结下来,刘邦能成大事的关键之处,在于目光远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目光远大,不争一时之名利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的心胸宽广,目标远大。一次,在前往咸阳的路上,他的任务是送服役人员去咸阳,有机会看到秦始皇出巡,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大队人马前呼后拥,秦始皇坐在豪华精美的马车上,威风八面,围观人群山呼"万岁",刘邦心中暗暗涌出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也许,从这个时候起,刘邦人生目标就确定了,以至于后来屡次战败,可以百折不挠,越战越勇。

公元前206前,时为义军盟主的项羽,分封各路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汉王,还分封了其他将领,希望就此大家各守其土,各自安身立命,不再争斗。然而,刘邦志不在此,一个汉王是不能满足他膨胀的野心的。但他不表露出来,愉快地接受项羽的封赏。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4)

刘邦、项羽灭秦路线图

公元前207年,刘邦顺利攻进关中,率领大军攻入。秦三世子婴,仅仅当了46天皇帝,看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只好率部下向刘邦投降。刘邦带军队进入咸阳,看到秦宫室豪华装饰,大量的珍宝,如云的美女,很想就此住进秦宫室,以此为家,不走了。

刘邦的部将樊哙和张良劝诫刘邦,不要因小失大,住进皇宫享受很容易,但容易失掉人心,不能因小失大。刘邦听从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令将士们不得动用秦宫任何东西,封闭宫室,把老百姓登记造册,留小量士兵守住宫室里的金银财宝,把军队退还到离咸阳几十里路的霸上。

为了笼络人心,刘邦把关中的父老、豪杰,当地有名望的人,比如乡绅,全部召集起来,给他们宣讲政策,宣传刘邦进关中后,将要带给老百姓的福利。他说:秦朝的法律太严苛了,把老百姓害苦了,我刘邦要把它们全部废除,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5)

刘邦在关中“约法三章”

为了保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刘邦搞了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规定,不论是谁,都必须遵守。约法三章内容的意思是,杀人者要被处死刑,伤了人,或者偷盗的,也要被判刑。关中老百姓,对"约法三章"表示拥护和支持。

刘邦又派官员到各乡各村、各家各户,去宣传他的主张,让"约法三章"深入人心,百姓们听懂了约法三章的意思,都积极支持,非常拥护,并拿出家里的粮食酒肉牛羊,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的约法三章,深得老百姓的拥戴,收获了民心,为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豁达大度,不求一时之输赢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

刘邦反秦,并没有周密的计划,也不是传说中那么伟大。作为泗水亭长的刘邦,接上级任务,押送一批征夫前去骊山服役。因行路艰难,不断有征夫逃跑,刘邦一人难挡几百人,征夫要逃跑,刘邦也没有能力阻挡。按秦律,征夫逃跑,看管者必定会遭受惩罚。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6)

刘邦征战图

如此走走停停,戍卒越来越少,刘邦无可奈何,也很苦闷,如此这般,到达骊山,恐怕戍卒都要跑光了。走到芒砀山时,他坐下来喝酒解闷,趁着黑夜,把所有的征夫都解散了,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都不愿意去骊山,趁着黑夜,你们就各自逃命去吧。

那些征夫真的都四散逃跑了,只剩十多个人,觉得刘邦是大仁大义之人,跟这样的人不会错的。就坚决要跟随刘邦,有人问刘邦,我们逃跑了,你怎么办?刘邦说:我只有到山上去避一避了。这十几个人喜欢刘邦的豁达,于是留了下来,这些人就是刘邦最初的领导班子。

这十几个明白人,知道刘邦当亭长时豁达大度,为人大方,黑白两道都混得好,处理事务的能力极强,又了解社会,脑子灵活,跟他一定不会吃亏,于是就坚定地跟在刘邦身边。从此,刘邦在芒砀山过了一段山大王的生活,十几个追随者,把他拥戴为"大王"。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7)

刘邦斩白蛇起义

有一天,他带着这十几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前面开路的小喽啰折回来,说:大王,前面有白蛇当道,刘邦阔步向前,抽出宝剑,把横上路上的白蛇一砍两段。再往前走,一老妇人坐路边哭泣,说:赤帝之子杀了我儿子。这就是著名的"斩白蛇起义"。

刘邦出生异象。据说他母亲因赤蛇缠身,后有了刘邦。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那天晚上,村民远远地看见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都赶忙去救火,等赶到,发现刘家并没起火,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个小男孩就是刘邦。

刘邦对自己的身世早有耳闻,眼前这个老妇人"赤帝之子杀了我儿子"的话,使刘邦坚信,自己不是平凡之人,自己是有帝王之命。当他正准备问个究竟时,回头一看,老妇人不见了。当然这些玄而又玄的故事,到底有几分真实,谁也说不清,不过史记也这么说呢。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8)

刘邦的左膀右臂

刘邦出生平凡,生性懒散,游手好闲,发迹前很普通,不为人所重视。但总有一帮人愿意追随他左右,比如萧何,张良,韩信,这些英雄豪杰,都愿意跟随他,可见他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如果仅仅是随和,能听人劝,是不可能成为乱世中的领导者的。

刘邦随和,知人善任,没有架子,不以权势压人,不孤傲,喜欢结交豪杰,大度大方。任何事都得有个度,而能把握这个度,这是一门大学问。追随他左右的这些人中之杰,之所以能为他所用,应该是刘邦把这些好品质发挥到极致的原因,这就是"豁达大度"的真谛。

从谏如流,成就帝王之伟业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9)

刘邦傲慢对待书生

刘邦不喜欢读书,一辈子看不起读书人,把读书人称着"竖儒"(没有用的书呆子,窝囊废)。他没料到是,正是他看不起的"竖儒",硬怼了他多次,正是他们给刘邦指明前进的方向。刘邦也算转弯很快的人,凡是正能量的建议,不管是谁,他欣然接受,马上转变态度。

儒生郦食其去见刘邦,刘邦故意摆臭架子给他看,葛优躺在床上,两位美女给他做足部按摩。儒生郦食其非常生气,对刘邦说:"你如果想干大事,就不要这么倨傲地对待我这个老同志。"说完转身离去,刘邦赶紧赶走两个美女,穿得规规矩矩,请回郦食其上座,并向他道歉。

前后转变之快,常人不及。因为刘邦生性流氓,懒散随便惯了。加之在他眼里读书人,除了会认得几个字,没有什么真本事,不值得尊重。但刘邦见多识广,他知道,脾气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他可以放下身段,这是刘邦的厉害之处。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10)

刘邦礼贤下士

刘邦平定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后,仍然看不起儒生。偏偏他身边的读书人,为了尽臣子之道,经常给他讲《诗》《书》。刘邦原本就不喜读书,终于烦透了,一天对正给他讲书的陆贾大骂:"你老子我刘邦是马上打天下,你那些《诗》《书》有个屁用啊!"

没想到文弱书生陆贾立即给他骂回去:"你个笨驴,你马上打天下,你能马上治天下吗?"并且给他列举周文王周武王的文治武功,以礼仪教化天下百姓,作为帝王一定要倡导《诗》《书》。刘邦立刻换脸,向陆贾道歉:"我错了,请先生著书,教化百姓。"

时年刘邦六十多岁,是大汉皇帝,本可以我行我素,任性而为,但他为了大汉江山,为了他的不世之基业,可以放下身段,向对国家有裨益的儒生认错,实在难能可贵,试问历朝历代,有几个帝王受得了臣子的反驳,并向儒生道歉,几人能做到?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11)

汉高祖刘邦

知错就改,从谏如流,从一介平民,到一代帝王,六十多岁的刘邦能做到;出生高贵,刚愎自用,面子比命还重要的项羽绝对做不到。这应该就是刘邦胜出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吧。豁达大度,善于用人,天下英雄皆入刘邦毂中,舍刘邦其谁?!

评价

刘邦四十岁左右起事,从泗水亭长到一国之君,仅仅七年时间,速度之快,古今中外,无人能敌。刘邦能胜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是秦末这个特殊时期,如果他先占的不是条件很差的芒砀山,如果没有如许多英雄好汉辅佐他,三个如果,缺一都不成功。

反观项羽,同样秦末这个特殊时期,地理位置比刘邦好,水草丰茂,兵强马壮,有范增项伯项庄等死心踏地为他卖命(项伯给张良报信,只是一时糊涂),还有曾经投靠他的韩信。那么,项羽他缺什么?缺把这些英雄豪杰聚集起来,拧成一根绳的能力!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的主要事迹(从大风歌入手探析)(12)

刘邦汉初兴儒学

有人说,刘邦能胜出,年龄是关键,因为他比项羽年长。楚汉战争时,刘邦四十几近五十,对手项羽不到三十岁。历尽人间甘苦的老江湖,对付一个傲骄的没落贵族公子,那简直就像猫戏老鼠,游刃有余啊!

再则,刘邦的《大风歌》PK项羽的《垓下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起句景象宏阔,大气磅礴,王者之气油然而生;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起句掷地有声,气度不凡,顶天立地霸王形象,但有自我表扬成分,与刘邦还是略逊一筹。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书》,《毛泽东选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