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

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为何却衰落不堪?公子卬把风气给带坏了

《大秦帝国》开篇,魏国何其威风,位列三晋之首,齐、楚、燕唯其马首是瞻,把秦国打压得抬不起头。

魏惠文王更是意气风发,率先提出“六国分秦”的毒计,这也是战国第一强国最风光的时候。然而,魏国的衰落也是从魏惠文王开始的。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1)

▲《大秦帝国之裂变》魏惠文王剧照

其实,就魏惠文王的初期表现来看,谈不上有多么昏庸。倘若能够有一二贤臣辅佐,纵是不能开疆拓土,最起码也能当一个“守成之君”。

要命的是,魏惠文王拒绝了丞相公叔座破格启用卫鞅的提议。公叔座一命呜呼后,丞相一位虚悬,魏惠文王选人用人上出现重大偏差。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2)

▲《大秦帝国之裂变》魏惠文王与公子卬

按照孙皓晖的书中介绍,庞涓原本想着要“出将入相”。未成想,半路杀出一个公子卬。公子卬就是一个王族的酒囊饭袋,根本不堪大用。

暂且不说公子卬如何祸害魏国基业,重点说一下他如何把魏国风气带坏了。公子卬领丞相大位后,奉行“少做事,多走动”六字诀。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3)

▲《大秦帝国之裂变》公子卬剧照

在公子卬看来,世间大凡喜欢实干做事的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出路。原因无他,做事难免出错,少不了威胁自身利益。

是故,公子卬在“少做事”上下足了功夫:多议事,少做事,多做虚事,少做实事。基于此,公子卬总是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4)

▲魏惠文王时期魏国疆域图(公元前361年)

公子卬遇到什么事情就积极参与讨论,可就是不去做,此为“多议少做”。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公子卬什么事也不干。

他干的都是些什么事?诸如接见使臣、祭奠天地、抚恤将士、救济灾民、编修国史、宫室监造、出使友邦、巡视吏治等无关痛痒的事情。

修筑堤防、领兵出征、整肃吏治、制订法令、查究弹劾、出使敌国、决定和战、督导耕耘、剿灭盗贼、审理案件等等事关国本的事情一概不做。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5)

▲公子卬画像

公子卬所做的事情核心,主要围绕着怎样巩固自己的地位展开。孙皓晖的语言艺术很到位,把公子卬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上斡旋,对下周旋,对官言礼,对士言义。仅以两端而论,公子卬就做得极有成效。

公子卬身为丞相,上承王上下领百官,可干的事情却让人不齿。魏惠文王早期,公子卬除了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就剩下了排斥庞涓。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6)

▲《大秦帝国之裂变》庞涓剧照

上梁不正下梁歪,魏国朝野上下再也没有文侯、武侯两代雄主事情的进取之心。久而久之,魏国成了战国的“人才培训基地”,卫鞅事秦就是人才流失的最大悲剧。

历史上,魏国最有可能统一六国,可错过了历史机遇。结果自然少不了悲剧收尾,从战国第一大国滑向末流弱国。不得不说,魏国自魏惠文王的衰落不堪,与公子卬有着莫大的联系。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7)

▲马陵之战示意图

事关魏国国运的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公子卬的角色都不好,处处掣肘庞涓,以至于魏国彻底伤及元气。第五次河西之战,公子卬彻底暴露出无能本性,断送数万魏武卒。

令人奇怪的是,公子卬频频丧师失地,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地位。公子卬在河西之战被俘后,秦孝公、卫鞅非常愿意将其奉还魏国:

对魏国而言,公子卬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主儿,而大利却在秦国。

大秦帝国六国斗魏衰落(大秦帝国魏国本是强国)(8)

▲《大秦帝国之裂变》秦孝公、卫鞅剧照

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国没有输的余地。然而,魏国在魏惠文王时期,输得底朝天。究其根本,公子卬实在是百罪莫赎。


参考资料:

[1]《史记·魏世家》(司马迁·西汉);

[2]《大秦帝国》(孙皓晖·河南文艺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