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

我们知道,汉语可以通过拆字,比如偏旁和字根,往往能够猜到这个字或者这一类字的含义,比如带水的偏旁都跟“水、液体、流动”有关,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英文是一个混合语言,词语的来源非常复杂,来自于法语、拉丁、古希腊、阿拉伯,甚至汉语、日语也是英语单词的来源之一。

比如英语单词education来源于古拉丁语,今天就来谈谈这个字,分解一下:e duc ation,e是向外的意思,duc是引导,而ation是词语后缀。

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1)

从词源上看,教育education说的重点在于将内在的天性和兴趣引导和发挥出来,而不是我们传统观念的从外向内进行知识的给予或者灌输,这个词语很妙,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

01教育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所谓教育,先有教后有育,《说文解字》里描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本质是影响和指导,教是传授技能和技巧,育是给教指明了方向,“使作善也”。

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2)

中国最早将教和育结合的是儒家孟子,《孟子》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的一方称为老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这也是英语education词根所表明的:老师们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出孩子的天性,提升学习的兴趣。而这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02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化,教育的内容在过去几千年间一直在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的贵族教育称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如今的德、智、体、美、劳,再到大众教育的数理化和数以百计的专业课程学习,教育的内容是紧跟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变成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劳动力。

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3)

虽然教育的内容不断在变,但是教育的本质是一贯的。关于教育的本质,南怀瑾的一句话深谙中国古代道理“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做人”。现代教育学家蔡元培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修养”。

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培养人格和品德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个民族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遗余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前一段时间出现的人教版毒教材事件之所以引起全社会舆论海啸的关注和声讨,其原因是毒教材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危害不容小觑,背后是社会从上至下对于教育的极端重视。

香港的年青一代被称为“废青一代”,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也是香港回归之后在教育领域从教育内容到体制没有同步回归中国,造成年青一代依然是西化教育引发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不够,所以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投入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4)

03学习是终身大事

教育有很多种类,大体分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踏上社会和工作之后的职业教育,教育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一个成功者,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在每年毕业季的毕业生跳蚤市场上大量的教材和书籍被甩卖甚至丢弃,很多毕业生有一个普遍想法,终于毕业了,不需要继续学习了,所以跟读书和学习说拜拜吧!

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讲的就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方面是持续去学习和提高,另外一方面是如何高效准确地去学习。

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5)

学校教育只是一个人学习的起点,最大作用是帮助我们掌握一定的基础认知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除了前面提到的人格和品德之外,还在于帮助我们培养学习的习惯,养成持续的学习、思考和思维能力。

04持续学习,成就自我

孔子的五百弟子人才济济,老师能根据每个弟子的秉性天赋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这也是孔子能够成为伟大教育家的成功原因之一。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不同,个人喜好和天赋各异,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上外部的机遇,才能够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发展建树。

六祖讲“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教育和学习能否成功的根本之一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有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之下,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积极性,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生而知之者”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再好的天赋也要配合勤奋的学习和不懈的认知实践,才能获得学习和知识的自由。

教育的根是什么(教育到底教什么)(6)

要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必须经过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刻苦投入才行,学习就是这样,最后走的还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弱冠到古稀,不管是豆蔻年华的少年,还是年届不惑的中年,读书学习从来就是一件值得终身投入的事情。

本文作者孙杨正,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XZzhaj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