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白的银鱼特点(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银鱼。

太湖三白的银鱼特点(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湖中“小透明”

银鱼又称银条鱼、面条鱼。银鱼的身体细长,接近圆筒形,后段略扁,体长约12厘米。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银鱼是可以生活于近海的淡水鱼,具有海洋至江河洄游的习性。银鱼在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地区都有分布。太湖、西湖、马湖是中国三大银鱼盛产湖。太湖银鱼源于海洋,于成湖过程中封闭于此。据《太湖备考》载,吴越地区在春秋时期即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

银鱼有什么习性?

银鱼体内并没有胃来消化食物,只有像管子一样的肠来贮存摄入体内的食物。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银鱼的食谱有很大局限性。银鱼幼鱼一般以浮游生物或者其代谢物为食,当银鱼的体型长至一定程度时,可以摄入一些体型较小的生物。

银鱼的繁殖能力十分惊人,发育成熟的银鱼都会在入冬前后大量进行繁殖,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持续三四个月。每次繁殖期,银鱼一般排产2次卵,每次约1000颗,银鱼排产卵结束后,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过度捕捞,正危害银鱼的家园

银鱼肉质细腻,鲜嫩洁白,无骨刺,无腥味,富含钙质、且高蛋白、低脂肪,广受人们的欢迎,因此,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银鱼的大规模捕捞。现今,我国天然银鱼资源衰退十分严重。原因十分复杂,包括了过度捕捞、产卵场被破坏、水体污染等等。银鱼的种群的衰退,提醒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实施退田环湖,恢复江河湖的沟通关系,逆转生境破碎化的局面。

采写:金亦炜

美编:郑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刘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