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靶归来儿童版合唱大班(痴迷打靶归来的小孩儿)

痴迷《打靶归来》的小孩儿陈苏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打靶归来儿童版合唱大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打靶归来儿童版合唱大班(痴迷打靶归来的小孩儿)

打靶归来儿童版合唱大班

痴迷《打靶归来》的小孩儿

陈苏锦

“奶奶,我可以听《打靶归来》吗?”

“可以呀!你听哪个版本的?”

“先听手风琴伴奏的八只眼的吧!你在酷狗音乐上帮我找吧!”。

“好的”

这是我在幼儿园接了三十九个月大的孙子放学时的对话,然后,他就认真地听起来,有时,还跟着唱起来。

这版唱完,他又会说我们听蓝光乐队的吧,最开始不知道他在哪听谁说的总念成蓝光乐(Le)队,被我纠正了几次,告诉他这是个多音字,乐有两个读音,平时怎么区分,他应该是听进去了,后来就说正确了。

然后,他要听阎维文版的,听谭晶版的,听霍勇版的,听儿童版的,凡是在酷狗音乐和浏览器上能搜索到的《打靶归来》,他都听,甚至我随便唱了一段儿,他说奶奶,你唱的不是贾世骏版的吗?

回到家里,他会跟“小艾同学”说,给我放一段《打靶归来》吧!

在幼儿园里,他站在前面,给他同班的小朋友们唱《打靶归来》,他可以把这首歌的两段儿都唱出来……

不论是每天听这首歌听不厌,自己还喜欢唱这首歌,每次无论是听还是自己唱,都很高兴。他每次听,都要大人们帮他选他要听谁唱的?甚至因为听了这首歌,后段歌词里唱到:”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的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他很好奇,毛主席是谁呢?我们给他讲了毛主席,他在春节前有一次去盘山县医院太平院区看病,在门诊大厅里看见有毛主席的塑像,他要和毛主席塑像合影,家里人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很高兴……

幼儿园里的老师不理解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这么喜欢《打靶归来》?是家里人经常唱吗?我们说也不是。我想起来我们都不会唱歌,脑海里能记住的完整的歌词不多,孩子要求大人们给他唱歌的时候,我们不能与时俱进,还唱我们自己小时候印象深的,《打靶归来》呀,《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啦,《我是公社小社员》,还有就是教儿子小时候唱的歌,像什么“小松树,快长大”,像什么“小燕子,穿花衣”,像什么“种太阳”,没想到,这个小孩儿对《打靶归来》的歌词和曲调喜欢得一发不可收拾,从第三十六个月刚到三周岁开始到现在的第三十九个月,每天必听,每天必唱,听和唱的时间里,都兴高彩烈的……

我想起我最早唱这首歌是小学二年级,那是一九七四年的秋天,我们的音乐老师是城里下放来的知识分子,他用手风琴给我们一边伴奏一边教我们的,我们在秋天里的乡村土路上站成一排,一边走一边唱,因为我们去集体拣稻穗,边走边唱特别有劲儿……,那歌声,那词曲,一辈子,印在脑子里……

这回,因为小孙子如此痴迷《打靶归来》,我上网认真搜索了有关《打靶归来》的词作者和当时的创作背景。“百度”上介绍说,一九五九年三月,从辽宁省北镇县入伍的只有小学文化的战士牛宝源,随部队到大连的黄龙尾搞实弹射击训练。一天傍晚,看见戴着红花的战士从靶场归来,于是写下“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这首小诗,发表在《部队文艺创作选》。一九六0年初,部队业余作曲家王永泉在《部队文艺创作选》上看到这首小诗,认为很有部队生活气息,于是添了四句歌词(即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并且将原来的“清脆的枪声”改成“愉快的歌声”,使其成为一首歌词,并谱曲,就是今天我们听到的歌曲《打靶归来》。

这首歌把士兵们那种乐观向上的军人风采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了,所以一经在部队传唱,就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六十年代一直传唱到今天,而且版本越来越多,但是,我没有想到,我的才三周岁多一点儿的孙子能这样痴迷这一首《打靶归来》,哪一版本他都听,如果不是跟在孩子后面听,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版本,在听的过程中他会说出来他更喜欢哪个版本的,你唱了,他能准确地说出是那个谁唱的……

这不,昨天晚上,他在幼儿园放学,我们去接他,上车他就迫不及待地说,给我放一首《打靶归来》吧,我要听总政歌舞团那版的……

经典就是经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