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

雀梅盆景为何容易“失枝”?

花木君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

雀梅作为盆景“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梅)之一,极耐修剪,萌蘖力强,生长迅速,其造型多变,尤其是老桩盆景,根干或苍劲古朴,或灵动飘逸,或虬曲盘旋,或悬崖探爪,新枝柔软,耐蟠扎,易造型,因此是我国树桩盆景的主要素材之一,也是岭南盆景五大古树(六月雪、榆树、九里香、雀梅、榕树)之一,非常受盆友们欢迎,不少盆友都会藝养几盆雀梅。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

但是,不少盆友们反应,自己养护的雀梅盆景经常出现“失枝”现象,也就是某一枝条会出现枯死,如果是新培雀梅,可以重新选择芽点或者枝条,予以补救,而如果是一盆培育多年的成型盆景,出现失枝现象就太让人心痛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失枝”现象,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预防及补救呢?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3)

首先我们了解,雀梅是鼠李科、雀梅藤属半落叶藤状或直立灌木,根系发达,萌蘖力强,但是雀梅有个特点就是枝干光滑,皮层纤薄,不像其他盆景素材,皮层较厚,可以在皮下储存更多水分,然后可以横向补充,相互依存,一枝失水,他枝补充。而雀梅却是皮层较薄,很难蓄养更多水分,因此输送水分依靠根部每一条根向上输送,从而造成每条根对应每条枝。一旦根系受损,或者输送通道受阻,末梢营养供应不上,那么就会出现“失枝”现象。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4)

从雀梅的独特生理结构来看,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只要根系旺盛,那么枝干就会繁茂,萌发不断,缺点是一旦根系或养分传输节点受损,就会救之不及。因而在岭南盆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雀梅盆景成熟之日,往往就是枯亡之时。”。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5)

针对“失枝”现象,不少有经验的盆景大家,常常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从而避免出现遗憾,我们就结合一些有益经验,给诸位详细介绍一下,预防措施主要从保护根系、合理浇水、适当修剪、补充养分,温度控制、翻盆换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6)

【保护根系】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传输能量的基础,根系受损是大多数盆景枯干死亡的最大原因。不少人看到参展的获奖盆景,莫不是浅盆依托,造型优美,殊不知,不少盆景大家,在盆景养护上,需要盆栽、地栽的不断转换,然后才能成型,其原因也是为了让根系充分生长,从而枝繁叶茂。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7)

1、花盆选择:我们在栽培雀梅盆景的时候,选择花盆一定要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或者陶盆,深浅笔者认为以中深为宜,较浅的盆体,参展可以,过后日常养护还是需要翻盆,避免根系沿盆壁回旋生长,形成“根巢”,严重影响根系的水分、养分吸收,进而影响全株的正常生长。关于盆土的选择,雀梅耐贫瘠,因此只需要疏松透气的偏酸性腐殖土即可。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8)

2、翻盆:盆栽雀梅必须勤换盆换土。中小型盆栽雀梅必须每年换盆一次,大型的可适当延迟换盆,但最好隔年一次。换盆时可结合多级根的培养,对根部作适当修剪。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9)

3、地栽转换:有条件的可以每隔三年左右地栽一年,这样能让根系更好的生长,然后再上盆。上盆时修剪要注意保留更多须根,只是将主根截断即可。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0)

【合理浇水】雀梅的“失枝现象和水分供应有很大关系,不少人是因为重度缺水而造成的。我们都知道,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膨压,是由于蒸腾失水量一时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引起的。也就是说,盆土内的所含水分等于或低于蒸腾所需水量,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重度失水的盆栽雀梅,虽经补水后可以恢复叶片的生长常态,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植株部分细胞坏死,形成生长停顿。因此,保持盆土的湿润对于雀梅盆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1)

很多盆友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失水后的盆栽雀梅经过抢救补水后,虽然没有干枯死亡,但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盆土的干湿周期明显变长,浇水的次数明显减少。究其原因,是因为重度失水后的植株,根干枝部分细胞死亡后,蒸腾及输送能力下降。因此,在浇水上要注意根据盆土的介质情况,予以不同浇水频率,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也不能积水,积水造成烂根,也会造成雀梅盆景死亡。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2)

【补充养分】雀梅耐贫瘠,但是更喜肥,肥料的供应,可以让雀梅萌发更多枝条,为修剪造型打下良好基础。雀梅树桩原来生长在野生地带,根系发达,耐旱耐涝,一旦被人们采挖,栽在咫尺浅盆中,生长条件受到限制,如养护不当容易死亡,所以要特别细心照料。要选择排水良好的花泥,在养护期间,盆土最好放厚些。每隔两年换新土,施放些基肥或者缓释肥,保护土壤肥沃,才能使桩景正常生长。在生长季节,每隔半个月要用稀释的腐熟的饼肥水和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肥交替施肥,这样,您的雀梅盆景才能枝繁叶茂,达到理想的造型效果。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3)

雀梅肥施得过多,枝叶徒长,缺肥则枝条细弱,叶色变黄,易受病虫害。所以施肥要有原则:新栽种、初上盆、刚换盆的、根系受到损伤的一个月内不能施肥。春夏时,盆树生长旺季,必须多施肥。入秋后,盆树生长缓慢则要少施。冬季,盆树进入休眠可停止施肥。雨天或盛夏的中午前后不宜施肥。施用肥液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盆土稍干燥时要松土,以利于肥水渗入土中。为使肥料加速分解,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淋水。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4)

【适当修剪】雀梅盆景的枝法造型要以剪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金属丝盘扎。因为雀梅的皮层很薄,缠绕在枝条上的金属丝会严重影响枝条的养分输送,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枝条的生长衰弱,发展下去,失枝在所难免。成型后的雀梅盆景,也不可过渡修剪,最多每年两次。一次在梅雨季节,一次在萌芽前最好。落叶后的雀梅如作到位修剪以利观赏,应该在冬季结冰之前及时收进室内,因为裸露在外的剪口会在严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冻坏剪口近处的芽眼,甚至冻死小枝,影响来年枝条的正常萌发。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5)

另外,在修剪的时候,要适当保留后备枝,不能一次性修剪到位。针对萌芽后的桩材,在造型枝的选留时应该充分注意这点。即使是无用的干枝顶端造型外枝条,也不应该一次性剪光,留待树势回复后在根据造型需要逐步剪除。如作一次性剪除,则有可能出现偏枯现象,严重影响桩材的生长和美观。我们都知道,平衡树势对于桩材的生长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使桩材的根、干、枝、叶得到旺盛的全方位生长,在改坯时所遭受的重创的桩材才可以得到身体的恢复,从而积蓄充足的养分为将来的整枝造型做好准备。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6)

具体措施是:在雀梅桩培养修剪过程中,一般在要留枝部位对侧的上方多留出一个芽眼的长度,发芽时上下芽眼都会发芽,这时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上面的那个芽会长得最快,这时便对上面顶芽进行适当修剪控制它生长,只让它不死就行了,让顶端优势慢慢转移到下面要留的枝条上,等到下面要留枝长到一定粗壮,顶端优势已经完全转到下枝时,就可见下枝上方的上枝桩皮已有收缩的现象,下枝一节已明显比上节粗,此时就可以修剪去多出的顶枝一节了。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7)

【病虫害防治】雀梅的弱点是病虫害,病害一般是真菌感染,是生理性的,主要侵蚀干、枝的表皮,使表皮受到破坏,变黑而且粗糙,渐渐不能供水供养分,造成干、枝枯萎甚至整树死亡。预防用多菌灵效果较好。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8)

雀梅的虫害一般是红蜘蛛和天牛。红蜘蛛,是雀梅桩景常见虫害,它体小不足1毫米,呈橙红或红褐色卵圆形。红蜘蛛在植株叶上结网,以其口器刺入枝叶吸取汁液,受害叶片的叶绿素受破坏,色泽变黄淡,叶面呈现细密灰黄斑点,叶片逐渐枯黄败落,有的甚至全株叶片脱光枯死。可喷洒敌敌畏或乐果1000倍液至1500倍液进行防治。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19)

天牛俗称"钻心虫",天牛雌虫咬破树皮产卵于枝干上,初孵幼虫在树皮下蛀食,长大蛀入树干、根内,被危害的植株往往被蛀空而枯死。可根据排泄物判断虫雀梅害所在部位,用适度铁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也可用敌敌畏200倍液浸湿棉花球塞蛀孔,用药毒杀幼虫,然后用湿泥密封既可防治。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0)

【日常管理】雀梅除了以上的预防养护措施,还要注意日常的管理,比如,雀梅耐寒力较差,要避免受冻,而且雀梅虽然喜光照,但是烈日暴晒容易使嫩芽、嫩梢、嫩叶等被晒伤或晒死。因此,夏季必须进行遮阴措施。冬季应该进入室内管理,并注意通风,室温保持5℃以上;室温超过25℃时,可打开窗户,避免因高温造成徒长;当室温低于5℃时,可套塑料保温(温室高于5℃即除去。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1)

总体来说,一盆精品雀梅盆景的管理养护,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成型的,而且成型后养护不善就会出现失枝现象,这需要我们用心栽培,细心呵护,当然,如果已经出现失枝现象,也不要过于难过,毕竟这也是植物的一种自我调节功能,要总结经验,因形而变,也许会发现新的惊喜。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2)

以上就是花木君综合很多前辈的经验,以及自己的一点心得,得出的关于雀梅“失枝”的预防养护措施,至于经验是多人的合成,花木君自然不能掠人之美,只希望可以帮助盆友们,在雀梅盆景的养护技艺上有所帮助,我们欢迎更多的盆友提供自己的养护经验,以及晒晒自己的作品,有兴趣的可以多交流。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3)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4)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5)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6)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7)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8)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29)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30)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31)

2017-12-20易花得木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雀梅盆景的失枝)(3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