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

文|江枫月夜

河南,几乎遍地都是古都,即使你不是河南人,你也能随口叫出几个:洛阳、安阳、南阳、许昌等等。河南在古时又称中原地区,特别是在宋朝,那时候人人以能有一个中原户口为荣,比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乔峰想在登封上一个本地户口而不得,而不得不远走关外。而读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在唐朝以前,开国君主们最爱选的都城要么是长安,要么是洛阳,怎么到了宋朝就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开封了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深意?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1)

开封古城

开封有建都的传统

开封,古又称汴梁、汴州、汴京、东京,是一座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开封的名气可能赶不上长安、洛阳和南京,但在建都数量上却牢牢占据建都第二梯队的榜首。

屈原在《离骚》里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屈原说他的祖先是高阳氏,高阳氏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故称“高阳氏”,高阳就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2)

屈原话剧

夏朝第七任君主姒杼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时开疆扩土,中兴夏朝,打跑了东夷人,把国都迁到了开封一带,由此拉开了开封的建都历史。历史上曾有八个朝代曾在开封建都,分别是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故开封又有“八朝古都”之称。

在这八个朝代之中,我们发现主要是集中在唐末及宋这一时期。铁打的开封,流水的王朝,为何在这一时期,开国君主们在赶走了“上一任”后却一点也不忌讳,仍要把都城选在这里?是他们不知道沃野开阔的开封不适合建都,还是另有原因?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3)

清明上河图里的开封

长安、洛阳的衰落

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聊一聊隋唐。在《隋唐演义》等小说里,隋炀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到扬州看杨花,下令征发几十万民工开挖大运河,结果搞得天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在起义军的征讨中,大隋朝二世而亡了。

然而,隋炀帝开挖运河真的是为了满足私欲吗?当然不是,运河的诞生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重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却从三国时期后就一直再往南方转移。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4)

隋炀帝修建运河

大隋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这个国家的南北方实行有效的管理,开辟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非常必要。王朝伊始,必有君主大兴土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隋炀帝固然有彰显个人文治武功的目的,但更重要的确实为了中央集权,便于对帝国实行统治。

秦朝的首都在咸阳,汉朝的首都在长安,到了隋朝却变成了洛阳,我们发现这条轨迹是由西向东方向,而前文说了,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直是在向南方转移,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政治中心的东移是历朝历代的君主们为了能找到一个经济和政治能平衡的契合点。北方有险可守,适合做都城,而南方地势开阔,多产钱粮,把关中的人口调到南边去拓荒,而把南边的钱粮运到北方来缓解关中的生产力不足的局面,于是大运河就诞生了。想想我们今天还不是这样的做的嘛,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通过人为的调整,改变自然,打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配不平衡,能够让这个国家更加高效地运作起来。

隋炀帝挖通了大运河,其实就已经宣告长安没落了,它已不再适合王朝建都,虽然李唐的开国者们强行把都城选在了长安,但我们会看到,到了高宗李治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更长的时间是待在洛阳。

到了武则天执政时,她虽未“迁都”却胜似“迁都”,因为在武则天在位的二十多年里,除了大足元年(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703年)十月,在长安居住两年外,其余时间都是在洛阳居住。武则天甚至还给洛阳改名“神都”。这一点我们在徐克的一部烂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可见一斑。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5)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照

武则天率文武大臣到洛阳其实是形势所迫,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唐朝建立后,由乱世转为治世,关中人口急剧增加,关中生产力不足的尖锐矛盾立马摆在了唐统治者的面前。特别是高宗后,公务员的队伍扩编了,府兵制也变成了募兵制,财政赤字加剧,政府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当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洛阳曾是隋朝的首都,虽然隋朝灭国了,但洛阳这座城市并未伤及筋骨,特别是有了那条大运河,江淮以南的钱粮可以通过运河直接到达洛阳,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有些人可能要问了,武则天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不是又回长安了吗?而且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开元之治”,这该如何解释?

这是因为这一段时期没有发生较大的天灾,关中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李隆基时修通了洛阳到长安着一段段的运河,以致南方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的进入长安。

李隆基重用裴耀卿等人,裴耀卿改革漕运,采用分段运输的方法解决了洛阳到长安这最后一段“接力”,外面的物资进来了,关中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当然就不用再搬回洛阳了。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6)

京杭大运河航运

所谓分段运输就是裴耀卿在运河沿线建立了许多物流中转站,运输船只只走规定的一段路程即返,大大提高了效率:

臣望于河口置一仓,纳江东租米,便放船归。从河口即分入河、洛,官自雇船载运。三门之东,置一仓。三门既水险,即于河岸开山,车运十数里。 三门之西,又置一仓,每运至仓,即般下贮纳。水通即运,水细便止。。自太原仓溯 河,更无停留,所省钜万。 ——《旧唐书》

大宋开封建都其实是无奈之举

丧钟为谁而鸣?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就已敲响了丧钟。李隆基之后,藩镇割据,各地拥兵自重,唐帝国统治者已经失去了对帝国的有效掌控,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隋唐大运河基本被阻塞,无法发挥沟通南北作用。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7)

《唐宋帝国与运河》

安禄山于天宝元年在渔阳创乱以后,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各地,以致“东都河南并陷贼,漕运路绝”。其后政府虽因得到回纥兵马的帮助而收复洛阳,但到了“肃宗末年,史朝义兵分出宋州,淮运于是阻绝。运河既因长期兵乱而无人过问,自然要淤塞废弃而不便航运。

其实当时唐王朝的统治者和朝堂之上的有识之士不是不知道运河的重要性,他们也无时不刻不想恢复运河的通航,但他们无一不失败了,比如代宗时的能臣刘宴,他就想了许多办法来恢复运河的航运,但他绞尽脑汁,运河每年最大的吞吐量不过一百一时万石,少时则只有五十万石。

岁转粟一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新唐书》

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抵河阴,久不盈其数, 唯巽三年登焉。——《旧唐书》

朱温篡唐后,把都城自战国时期魏国后再一次建在了开封。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开封在长安、洛阳的东面,也是隋唐大运河上的重要一环。运河自唐代末期以后,许多地方已经淤塞不便于航运,只有开封以东的部分还能发挥效应,以西的部分已经无法使用。所以,这一时期开封取代了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必然的趋势,就和当年洛阳取代长安一样。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8)

开封古城

到了五代十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这几个王朝和日本当年有段时间换首相一样,换国家比“换裤衩儿还勤”,你方来罢我登场。到了周世宗的时候,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奠定了后来大宋大一统的基础,而且他又整治水道,恢复了运河的效能。

到了赵匡胤的时候,他其实一开始并不打算选开封作为都城的,因为开封地势平坦,不利于防守,这一点北宋后来被金国所灭可以得出结论。赵匡胤理想的首都还是洛阳和长安,但是他“杯酒释兵权”,采用重文轻武的策略治国。为了防止地方叛乱、不服从中央,他要在京师保留大量的军队以此拱卫。人多就要吃饭,为了满足中央对粮食的需求,为了养活多达几十万的驻军,他只好迁就现实,还是选择了开封作为都城。

笔者猜想当年赵匡胤、赵光义一定给子孙交代要励精图治,收复燕云十六州、迁都等事宜,但他的子孙太不争气,特别是到了徽宗时期。宋徽宗时,吏治腐败,大小官员为了投皇帝所好,纷纷给宋徽宗进献花石,让本是运送钱粮等物资的漕船被奇花异石挤占。运河再不能为帝国输送养分,北宋灭亡也就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这一点,我们从《水浒传》里“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也可以看出,“纲”,是指古代运输货物的组织。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9)

大运河地图

所以,决定赵匡胤建都开封的最大因素还是那条运河。宋朝兴也运河,败也运河,运河的通畅就是大宋帝国的命脉

唐宋数百年内,这条大动脉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畅通无阻,以尽它的任务,因为有时由于军事政治方面各种特殊形式的发生,它不免要被阻塞,从而大一统帝国的整个机构便因军事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而不能灵活地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运河之于唐宋帝国,着实像动脉之于身体一样,它的通畅与阻塞,在在都足以影响到帝国的兴隆与衰替。

四、结语

综上,开封并不适合作都城,至于唐末到宋朝这一段时间选择开封作为都城,是因为从开封所流过的那条运河,运河可以把南方的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输入开封,赵匡胤选择在这里建都其实不过是无奈之举。

在今天,河南的经济排名前三甲是郑州、洛阳和南阳,开封连前十都进不去,进一步证明了开封的局限性,它并不适合作为中心城市来发展。笔者两年前曾经去过开封一次,开封城内鲜见高楼大厦让我感到困惑,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原来一方面是开封的地质情况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为保护古城的整体布局不被破坏,避免高楼大厦显得太突兀,是以规定后建的建筑物不能超过标志性建筑鼓楼。

开封这座城市现在看来可能有点“没落”,提起它,人们仅知的只剩下戏文里的“开封有个包青天”。但它曾经却是大宋繁荣的一部分,它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城市。

宋朝为什么如此窝囊都怪赵匡胤(宋朝为何定都开封)(10)

宋朝开封夜景

END

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笔者的文字,想要了解更多文史知识,欢迎关注@江枫月夜 吧!

1、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参考:《唐宋帝国与运河》、《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华章同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